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跟踪训练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8,9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74.生态环境的保护5,6,10,11,13,165.综合考查3,12,14,151.草原上,当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兔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D.兔子和草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兔子可捕食青草,两者属于捕食关系;“绿色”是颜色,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会相互制约,使两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兔子和草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及无机环境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蜜蜂跳 “8” 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解析:植物生长素对植物自身生长的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xx全国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A.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越高C.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大量引入外来物种D.一块牧草地上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高,但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其自我调节能力反而降低;提高某种牧草产量,使牧草地生态系统趋向单一化方向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5.(xx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相比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混合树种的天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6.大气中颗粒物、有害物质增多,引起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等。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A.尾气、燃烧粉尘、工业废气等都是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B.细胞内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癌变C.解决雾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D.大气污染具有全球性,是世界性问题解析: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粉尘、工厂制造产生的废气等在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一些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所以解决雾霾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致,单一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癌变。大气污染是跨国界的,甚至是整个地球大气层的污染,所以具有全球性。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B)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B.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C.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比较简单,其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D.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不影响生态瓶的正常运转解析:小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但仍然有食物链,只不过比较少或短;生态系统的稳定要靠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此必须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生物群落无论是结构简单还是复杂都有垂直结构;由于生态瓶的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因此要使其正常运转,各种生物的比例要适中。能力达标8.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为健康状态的过程称为生态恢复。该过程中(B)A.发生了初生演替B.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C.抵抗力稳定性保持不变D.恢复为原来的物种组成解析:生态恢复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不断发展的趋势,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反馈调节的判断,正确的是(B)A.由于过度排放污水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外来大型生物入侵,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固有性质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恢复力稳定性的特点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而抵抗力稳定性的特点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A项体现了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未提恢复;B项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维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类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过度的人类活动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鸟类数量也随之增加,捕食更多的害虫,使害虫数量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10.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建立植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并不是禁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雾霾天气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解析:生物多样性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从人出发,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雾霾天气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但并不是丧失;保护濒危物种的根本措施是改善生存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12.(xx河南平顶山期末)在水库的上游,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的能量;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芦苇等植物吸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而不是正反馈;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所以发生演替为次生演替。13.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A.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B.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元素营养C.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等距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D.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产生杀藻物质等解析:根据细胞各成分的元素组成,只有蛋白质中含有S,故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来自蛋白质分解;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含量过高,所以鱼塘富营养化水可以为水稻提供N、P等营养;稻田是正方形的,适合选用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适合长方形样地;藻类水华是因为N、P等含量过高,尾水流经稻田,水稻和藻类竞争N、P等营养,同时存在动物的摄食等原因导致藻类数量下降。14.某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当地的原始树林进行改造,大部分林地被开垦为农田,其余部分改为种植单纯的马尾松经济林,试图通过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马尾松林爆发松毛虫害,使马尾松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农田和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其特点是 ;这样就造成生态系统的,容易爆发病虫害。从松毛虫数量急剧增多导致虫害的结果看,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生物种群的K值(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为改变目前的窘况,当地采取退耕还林、增加森林的植物种类等措施,重建群落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从而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这也显示出,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的方向和速度。(3)以上事实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能力,使整个生态系统的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对利用,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1)农田和马尾松林生物种类都比较少,营养结构都比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环境条件改变可以影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2)退耕还林、增加植物种类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1)物种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会(2)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3)自我调节结构和功能能量的多级15.(xx山东莱芜期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1)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填图中字母),碳元素在A、B、C间以的形式传递。(2)信息传递存在于(填图中字母)之间,而且这种传递是 的。动物捕食过程中通过鸣叫给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信息。(3)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稳定性,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等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污染加重,导致更多水蚤死亡。此过程中,早期属于反馈调节,后期属于反馈调节。(5)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解析:(1)分析图示,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自然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2)信息传递存在于各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在它们捕食过程中的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物的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4)前期通过调节,藻类和水蚤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属于负反馈;后期通过调节,水蚤数量逐渐减少,污染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5)农田生态系统不断输出农产品,而不回归农田土壤,所以要不断给土壤补充N元素。答案:(1)A含碳有机物(2)A、B、C双向物理(3)抵抗力强(4)负正(5)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或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N元素部分不能归还土壤)拓展提升16.下图甲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乙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 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2)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使吸收来的重金属与、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否则,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等途径重返土壤中。(3)如果图甲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中,将加剧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4)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 。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理由是 。解析:(1)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影响人类健康。(2)由“沉积到细胞壁”可知可能与细胞壁的组成物质纤维素或果胶结合所致;由“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可知为生物膜。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枯枝落叶重回土壤,造成污染,所以对栽种的吸镉植物要及时收割。(3)干物质燃烧释放的物质是CO2和SO2,因此会造成温室效应或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再度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4)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的,直接原因是各自运输镉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由图乙知蔓田芥比少花龙葵适宜作为吸镉植物,理由在于种植蔓田芥后土壤中镉化物的含量比少花龙葵的少,说明蔓田芥吸收镉化物的能力强;蔓田芥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比少花龙葵的低,说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答案:(1)食物链(2)纤维素(或果胶)生物膜枯枝落叶(3)温室效应(或酸雨)物质循环(4)运输镉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蔓田芥对镉化物的吸收能力强、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