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7.25 黄鹤楼送别教案2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0415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5 黄鹤楼送别教案2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5 黄鹤楼送别教案2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5 黄鹤楼送别教案2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1、欣赏影片,谈话引入课题。 2、这节课,我们将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3、简介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蛇山,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始建于223年,到现在已经有1700多年了,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在唐朝的时候就非常有名,很多诗人在那里题过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目标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尝试) 1、带着学习目标细细的听读课文,听读深思。 2、用笔把印象深刻的语句画出来,写写你的感受。 3、教师引导点拨: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体现出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 (依依惜别)(指名回答,并读出依依惜别的语气) 四、前后两桌以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你体会到的情感。(合作探究) 以四人为一组共同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以及感受。 五、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点拨)(展示质疑) 六、精读课文:(点拨提升、达标检测) 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为什么打动了你?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 一会儿一会儿 (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3)哦,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那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 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 (4)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2、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 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b.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段话。课前请大家搜集了孟浩然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孟浩然,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他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其中春晓家喻户晓。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朝廷日益腐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以辞官,归隐田园。引读孟浩然一生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所以说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一共写了260多首诗,有很多还流传至今,比如说春晓,所以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当时40岁左右,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B、李白的依依惜别。同学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心中的不舍。( 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 3、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 (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 (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 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下面,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 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6、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人有情,景也通情,只见岸边(引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A、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 B、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 友人登船时,李白依然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依然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李白还是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2)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 (3)齐读。配乐 七、学诗解意 (达标检测)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1、出示古诗,生齐读。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在文中隐隐约约可以找到,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相应的句子旁(同桌间相互交流)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呢?先同座位练说,再指名说。 5、指导读诗。(千言万语,尽在诗中,谁来读读这首诗?配乐) 6、齐读,背诵。(这首诗会背吗?齐背,送给孟浩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八、积累拓展 (拓展提高)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3、渗透经典诵读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九、作业布置 1、 积累送别诗,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选择其中的一首,模仿课文,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2、课文语言优美,处处融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依依不舍 敬仰 友谊地久天长 孟浩然 宽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