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3092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2、3、4、14(1)易、中、中、中、难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6、13(1)易、中、中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7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8、9、10、11、1213(2)、14(2)易、中、中、中、中中、中1.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这说明()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解析:C本题考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C正确;A中“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说法错误;B说法太绝对,排除;D与题意无关。2.墨家,是先秦时期唯一能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家的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品质是促进当今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A.B.C.D.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的爱好和平的理解。“兼爱”“非攻”体现的是热爱和平,反对武力,这种传统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今天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其具体表现,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夸大了墨家“兼爱”“非攻”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作用,排除;混淆了爱国主义与其具体表现的关系,说法不科学。3.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A.B.C.D.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体现了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说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均舍去。体现了爱国主义,符合题意。4.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 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A.B.C.D.解析:D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中不同主体的救国思想都包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理想,这表明,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史书典籍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述错误。5.(xx河北三市七校第二次联考)歌剧岳飞讲述的是宋代爱国将领岳飞带领岳家军奋力抗金的故事,1935年5月在山东省立剧院上演。在国难当头的彼时中国,该剧公演后各界反响强烈。不久,日寇入侵,剧院南迁,沿途又演出百余场,场场座无虚席。在那样一个年代一部借由西方艺术形式呈现的剧目,受到公众追捧的原因在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顽强斗争的精神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亘古不变的爱国主义内涵契合了当时广大民众抗日救国的情感需求A.B.C.D.解析:C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本侵华时期上演岳飞,弘扬了救亡图存、顽强斗争的民族精神,契合了抗日救国的情感需求,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发展,与材料无关;爱国主义不是亘古不变的,错误。6.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B.C.D.解析:A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表述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7.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A.B.C.D.解析:A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错误,民族精神是具体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8.尼克松在xx:不战而胜一书中曾说,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A.B.C.D.解析:B本题考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西方国家为了“和平演变”中国,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这警示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9.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B.C.D.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正确表述;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10.“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解析: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说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应选;题干强调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C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11.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B.C.D.解析:A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该发言只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消极的一面,故选。该发言并未从其他角度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排除。12.新时期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A.B.C.D.解析:B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从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产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观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观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观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缔造了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学习历史,就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珍视先辈们创造的优良传统,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材料二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知识。第(1)问,要能够从名人名句中提炼出精髓即“爱国主义”,然后结合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叙述即可。第(2)问,要结合两则材料,分别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来作答。答案:(1)材料二中的名人名句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2)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我们要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14.(新题速递)2016年9月17日,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到访杭州盘石公司。谈到德国发展的道路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武尔夫讲述了德国数百年来传承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是传统手工生产时代的产物,在高效率、快速度和创新时代,工匠精神已经过时了。其实,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在当下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其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1)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2)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措施。解析:第(1)问,题目设问要求是评析题中观点,属于评析类题型,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本问,要根据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以及坚定、踏实的精神,分析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在精神实质上的一致性,同时要分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2)问,考查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措施。材料主要涉及生产、传统、德国工匠精神等,这启示我们应该立足实践、继承传统、交流借鉴,从而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答案:(1)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而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它们在本质上有共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的力量。(2)在生产实践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分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在对外交流借鉴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