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232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1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3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4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5“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6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7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8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9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10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1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12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13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14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 A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社会风尚的变化15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16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17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A汉代 B唐代C宋元 D明清18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19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20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A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B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C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 D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21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2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4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25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27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28英国法学家戴雪曾指出,巴力门在英宪之下,可以造法,亦可以毁法;而且四境之内,无一人复无一团体能得到英格兰的法律之承认,使其有权利已撤回或废置巴力门的立法。是为巴力门主权的原理所有真谛,不能增多亦不能减少。这里的“巴力门”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 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29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30“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A普罗塔哥拉 B薄伽丘 C加尔文 D康德31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32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33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34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该材料不能表明A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将领 B八路军在不利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C日军疯狂进攻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举行隆重悼念35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C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361938年5月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 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 B发动了徐州会战阻止日军南侵C依靠国联调停维护华北主权 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3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战会战 D武汉会战38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首诗记载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南翼军师为佐辅,前导开国扶圣君。克取省郡如反掌,开疆托土功劳深”,这位英雄是指A洪秀全 B冯云山 C杨秀清 D石达开39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40亨廷顿说:“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19世纪上半期,英国提供给新的社会势力参与关系的相和谐方式是A成立责任内阁 B议会制改革 C光荣革命D完成工业革命41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42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43有一所中学要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有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A启蒙运动的学术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C浪漫主义的文艺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44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4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46李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清廷下谕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决定裁撤20至30的绿营和防勇,建立按西方国家饿营制使用洋枪等”,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一致的是 A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建立军事工业 B光绪皇帝为挽救危机进行军事改革 C清政府为挽救危机推行“新政” D袁世凯的北洋军迅速建立起来4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48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49在1952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当广泛的披露:如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有可能性还远未加以充分利用,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企业经营不善,原材料、燃料、电力、工具等严重浪费。这反映了当时苏共A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开始调整和改革斯大林模式C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新认识D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50“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上述规定有利于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缓慢的国家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地倾销商品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51题18分,第52题12分,53题20分。 51.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18分)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 生铁钢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10分)(2)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8分)5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xx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 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 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5883万人。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 1063万人。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万人。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5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材料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材料三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xx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12分)(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材料三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8分)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1-5:BBABC 6-10:DCDCB 11-15:CBADC 15-20:DDABA 21-25:CCBAC 26-30:ADBAA 31-35:ACDDD 36-40:ADBDB 41-45:ADCBD 46-50:CDACC二51、(18分)(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分)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6分)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2分)(2)原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4分)利弊: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4分)52.(12分)示例一: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3分)说明:战乱分裂破坏社会经济,统一稳定推动社会发展。(3分)示例二: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人口合计增长较快。(3分)说明:民族融合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3分)示例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3分)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53.(20分)(1)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4分)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2)评价:文明是多样性的,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2分)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2分)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实际是一种“冷战”思维。(2分)有悖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必定会遭到抵制。(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