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214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考点解析1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但主要考查了人体的产热、散热与体温调节等基础知识。当人进入高寒地区后,因皮肤与外界温差大,人体散热快;同时冷觉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缩、皮下血流量减少而尽量使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氧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大)而使产热相对加快。机体调节的结果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使人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稳态。故选项中的体温下降、耗氧量降低不正确。答案D2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题干所给的具体情境时在体外构建了“垂体卵巢”调节系统,很显然,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含有特定的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其合成并分泌了“某种激素”。而垂体合成的激素中,主要包括各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等,其中,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可以促进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根据激素的靶向性特点及选项所给激素可以确定答案为。答案D3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免疫学的相关知识。题中、选项均涉及免疫过程,其中、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而选项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于免疫过程无关。答案C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解析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存在于体液中的抗原,而宿主细胞中的抗原则需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细胞免疫并不是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发挥作用,而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就开始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有两个: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途径有三个:抗原经细胞刺激细胞产生;抗原直接刺激细胞产生;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细胞只能分泌一种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此抗体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答案C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调节人休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解析考查了动物神经调节的知识。血糖的调节过程是神经激素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切除下丘脑后失去了血糖调节中枢,但仍有激素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大脑皮层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先天性行为的发生是由一系列的非条件反射构成的,与神经调节有直接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前者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因此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是神经调节。答案C6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解析考查了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则在体内长期存在。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保护机体不受伤害。答案A7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代谢可由某些氨基酸脱氨基后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原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糖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情况。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也可在细胞内转化成糖类、脂肪等其他物质。糖类在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过量后可转化成肝糖原、肌糖原暂时贮存或转化为脂肪。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刻再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肌糖原不能再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只能氧化分解为骨骼肌供能。答案C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解析人被犬咬伤后,所注射的疫苗在人体内起抗原的作用。在整个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可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给细胞;细胞可继续呈递抗原给细胞,且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同时效应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效应细胞只具有分泌抗体的能,所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抗原失去对人体的侵染性、毒性或繁殖能力等。答案D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答案A 10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BCD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AIDS患者体内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攻击人的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或全部丧失。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的携带者而不是AIDS患者,潜伏期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将大部分杀死。答案C11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BCD解析跑步是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的。答案D1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在兔饱足状态下在兔空腹状态下测定血糖含量测定尿液是否含糖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BCD解析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因此要检测饱足状态下兔子体内血糖的含量,而血糖含量升高并不一定是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来确定胰岛细胞有没有被破坏。答案B1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传递方面的知识。“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通过该信息可以判断出:在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并没有受到影响,该药物与神经递质不会相同。用排除法可选择出答案。答案B14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 B C D解析神经递质是在两个神经原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至血液,由血液循环运输至靶器官,起到调节作用。答案D15-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银环蛇毒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可以使肌肉松弛;而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答案A 16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解析人的排尿反射属于生来就有、不学就会得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可以完成该反射。正常情况下,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出现尿床现象(成年人泽不出现这一现象)和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排尿,都属于脊髓生理活动受到大脑控制的实例。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婴幼儿的传入神经同样达到大脑皮层。答案D17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解析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二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三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三个选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A18(多选)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铡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解析此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过程。由图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功能亢进的特征就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不足,从而会引起、分泌量增多;甲状腺激素量的增多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到抑制即负反馈作用,应有两个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过程,而图中只划了这一处;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是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与之呈协同作用的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答案ABD19.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B.C.D.【解析】 聋哑人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A躯体运动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视觉中构,D语言中枢答案是CD答案D20.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垂体 A.B.C.D.【解析】在特殊意识障碍中有种叫做植物持续状态,主要为前脑结构,尤其是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基本表现为睁眼昏迷和存在睡眠觉醒周期,仍有吸吮、咀嚼、吞咽等原始反射,对刺激可有肢体屈曲退避活动,基本生命功能持续存在,但无意识活动,大小便失禁,此即为“植物人”。大脑、小脑、脊髓可能受到损伤,而脑干没有受到损伤。印随经大脑皮层调节答案C21.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 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 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2)结果与分析: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 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解析】考查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正确判断和预估研究内容和方向的能力。答案(8分)(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 (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22.机体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受刺激的 细胞内 转录为mRNA,m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合成抗体蛋白。此过程中mRNA携带的信息是如何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2)此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内何种结构产生?(3)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解析: 本题以抗体的合成与分泌为背景,综合考查了DNA(基因)的转录、翻译及蛋白质的产生过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紧扣课本内容来组织答案。分析如下: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在分泌蛋白(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参与活动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膜等,细胞核中的DNA可转录形成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mRNA和组成核糖体的tRN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具有加工、运输等功能,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为蛋白质的合成等提供所需要的能量等。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其与核糖体结合而开始翻译过程。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一次只能不决定或只决定一种且一分子氨基酸,mRNA上密码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决定了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在翻译的过程中,tRNA是“翻译者”,它的一端能识别并运载特定的氨基酸,它的另一端反密码子(三个相邻的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和配对。答案(1)在受剌激的浆细胞内DNA转录为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密码子),mRNA携带的特定的信息以特定的密码子的形式存在。每一种tRNA上的一端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另一端有三个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通过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将各种氨基酸按照mRNA携带的信息(密码子)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2)主要由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 (3)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23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至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疾病。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的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激素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做题时要注意图文的转化。寒冷刺激后,人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都会增强。如果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反馈调节是TRH和TSH的分泌增强,TSH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与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而加快产热的功能。冷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寒冷刺激产生冷觉是由反射弧完成的。答案.(1)寒冷剌激后,图中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活动增强,过程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当受到寒冷剌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依据反射弧写出冷觉是如何产生的? 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3) 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4)人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24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一)材料与方法(1)家兔12只,2.5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mI,0.5h滴完。(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二)结果与分析(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2)原因:(三)讨论(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答案(1)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比较:甲乙丙(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25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作用,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解析兴奋传递是指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或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依靠释放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来进行的(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是单向传递的;而兴奋传导是在同一细胞(或神经纤维)内依靠局部电流的作用进行的(电信号-电信号),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分别传导到左、右肌肉使之收缩。答案(1)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26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月份9121234垂体个数5432请回答问题:(1)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个体数越少,从蛙卵的发育程度看,原因是 。(2)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 可用作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3)如果向已怀卵的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娃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 ,原因是 。(4)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 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 调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内分泌腺、动物激素及其作用。涉及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促性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及其作用,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及其作用,还涉及了相应的实验方法。解答本题是要看清并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垂体悬浮液、垂体分泌合成的物质、促进发育等字眼,这些有用信息中暗藏了题目的答案,也要注意区分促性腺激素与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答案(1)蛙卵逐渐发育成熟 (2)促性腺激素(3)雄蛙垂体悬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4)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27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与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 ,原因是 。解析从图示来看,该实验设计了五组,第一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首次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出线了低血糖症状。二次注射,每组的注射物质不同。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若注射葡萄糖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而出现糖尿,使尿量增加(在排出糖的同时,也排出了更多的水)。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组尿量增多是因为氨基酸能够通过脱氨基作用将不含氮部分转化为葡萄糖,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低血糖症状无缓解迹象。答案和 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 增加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二、跟踪精练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迅速做出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答案C2.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B C D答案D3.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如果破坏实验鼠的大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该鼠体温仍恒定A B C D答案C4.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A BC D答案A5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BCD答案6.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句话答案B7.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8.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A BC D答案C9. 下列与兴奋发生,传导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由感受器发生,感受器内一定分布有神经元轴突的末梢B神经冲动是传导着的兴奋,兴奋只能以电信号方式沿轴突传导C兴奋只有传导到大脑的高级中枢,机体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D由于突触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兴奋只能沿感受器效应器方向传导答案D10右图为某反射弧的局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处给予适当刺激,在B、C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即膜外变为负电位B4末端可能分布在肌肉组织中,2末端可能为感受器CC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一定引起后一神经元兴奋D证明某种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可将药物放在C,刺激A,观察肌肉是否收缩答案B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答案C12.右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 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共有五个突触D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的兴奋答案D13.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 D由、构成突触答案C1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 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右图所示)。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答案C15.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 )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答案C16.肉毒杆菌注射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展的新型除皱技术。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己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答案A17.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啼鸣,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啼鸣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18.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处理方法 胰液分泌量 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 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 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 大量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 不增加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答案A1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答案B20.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效应T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靶细胞 C若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下丘脑细胞 D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答案D21.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是( )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C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 D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答案D 22. xx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胰岛素可以口服,能免去给糖尿病患者定时注射胰岛素的麻烦B植物胰岛素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清除C植物胰岛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元合成D正常人口服植物胰岛素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将会上升答案B23.下图(一)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图(二)是一个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表示感受器的是编号 ,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 (2)图(一)中共有突触 个;位于神经中枢内的细胞体有_ _ 个;如果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填箭头旁字母)(3)图(一)中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处。(4)图(二)中的 结构“1” 表示_,释放的物质“3”表示 。(5)缩手反射属于_,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的控制。 答案(1) 由负电位正电位 (2)5 3 C (3)A (4)突触小泡神经递质(5)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 24.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信号物质可以改变 (填数字)的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4)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的中枢分布在 ,其范围比膝代表区的要 (大、小)。 (5)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神经细胞的 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答案(10分)(1)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递质 离子通道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大 (5)线粒体25.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_,B是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 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 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这种调节属于_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血钠降低或血钾上升,则可以直接刺激_,使_分泌增加,从而促进_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5)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 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6)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答案(l)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减少 反馈(4)肾上腺 醛固酮 肾小管和集合管(5)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6. 下图甲示一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序号)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且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A细胞的 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3)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症状为 。A自身免疫病 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 肌肉痉挛C过敏反应 肌无力D过敏反应 肌肉痉挛答案(1)效应器 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前膜(细胞膜) 胞吐(或外排) 兴奋或抑制 (3)A27.(9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a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b取发育状况不同的30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c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d观察、记录并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请分析回答:(1)实验步骤中有错误之处,如何改正?(2)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要注意什么问题?(3)预测改正后的实验结果并指出相应的结论。答案(9分)(1)(2分)a蒸馏水、自来水均改为河水;b发育状况不同改为发育状况相同。(2)(1分)除要研究的一种自变量外,其他自变量要保持不变。(3)若2号玻璃缸的蝌蚪发育最快,而1、3号玻璃缸的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若3号玻璃缸的蝌蚪发育最快,2号玻璃缸的次之,1号玻璃缸的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提高;若2号玻璃缸的蝌蚪发育最快,3号玻璃缸的次之,1号玻璃缸的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若2、3号玻璃缸的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1号玻璃缸的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指出3项,3分)(4)(3分)不能。因为蝌蚪的发育是体内酶、激素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外界温度条件的改变对这些因素都产生影响,除激素外,其他因素的变化干扰了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出现,因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