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58.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083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5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5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5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58例题:一辆汽车正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前方20m处突然亮起红灯,司机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求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和车距红绿灯有多远? 解析: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停时速度vt=0,故刹车所用时间可用速度公式求出,由此来判断汽车是否已在3s前停止了。 解:汽车刹车后停止时vt=0,代入速度公式,求刹车时间t。 0=v0at 故3秒末汽车速度为零,再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算刹车距离 车距红绿灯20m18.75m=1.25m例题: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后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运动经过时间t2汽车停下来。汽车的总位移为S,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_。 解析:汽车的 v-t图如图所示,图中的v即所求的最大速度。因为前后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都等于,故由下式来解题 即: 此题还可以由图线来解,因v-t图的三角形面积即表示总位移,故: S=v(t1+t2) 即 答:此题应填。例题: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刚好停止,苦AB长度是S,则质点运动所需时间为_。 解析:设v是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 v=a1t1 v又是质点做匀减运动的初速度,故 0=v-a2t2 v=a2t2 质点运动所需时间t与t1、t2关系 t=t1+t2 由式联立可得 由平均速度的公式 将式代入式 再把式代入上式 质点运动所需时间 答:此题应填。 例题: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间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1m/s(B)2m/s(C)3m/s(D)4m/s 解析:照片上汽车的像在标尺上约占3大格,汽车长4.5m,所以标尺上每1大格相当于1.5m的距离。由汽车像的前头来计量,第一个像到第二个像间是8大格,第二个像到第三个像间是13.5大格。因此 S1=81.5m=12mS2=13.51.5m=20m 因T=2s,所求轿车的加速度 答:此题应选(B)。例题: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例题: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到达B点。这时突然撤去F1,改为恒力F2作用,又经过时间2t物体回到A点。求F1、F2大小之比。解析:设物体到B点和返回A点时的速率分别为vA、vB,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到vA和vB的关系。再利用加速度定义式,可以得到加速度大小之比,从而得到F1、F2大小之比。画出示意图如右。设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有: a1a2=45,F1F2=45例题:从楼顶上自由落下一个石块,它通过1.8m高的窗口用时间0.2s,问楼顶到窗台的高度是多少米?(g取10m/s2)解法一:设楼顶到窗台(窗口下沿)的高度为h,石块从楼顶自由下落到窗台用时间t,则有下列二式成立 h=gt2(1) h-1.8=g(t-0.2)2(2) 由(1)与(2)联立解得t值 t=1s 代入(1)式可得 h=5m 解法二:设石块通过窗口上沿的瞬时速度为v0,通过窗口下沿的瞬时速度为v2。石块从窗口上沿到下沿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为g,设窗口高为h1,则 h1=vot1+g(1) 式中t1为石块通过窗口的时间。由(1)式可解得再用速度与位移关系求vt 这个vt也是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到窗台时的瞬时速度。设楼顶到窗台的高度为h 例题: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1(B):2(C)2:1(D)4:1解法一:设物体距地面高为h,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间为t,速度为vt h=gt2(1) vt=gt(2) 由(1)与(2)式可解得 (3) 若物体仍由原处开始自由下落至h=处速度为,则 由(3)与(4)联立可得 解法二:由开始时刻计时,物体通过连续相等的、相邻的位移的时间之比为 t1:t2:tn=():(:):() 可知:t1:t2=():(:) 而由速度公式:vt=g(t1+t2) =gt1 答:此题应选(A)。4、竖直下抛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初速度竖直向下的抛体运动叫竖直下抛运动。竖直下抛运动是沿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为g(= 9.8m/s2)。竖直下抛运动的规律: (1) (2) (3) (4)例题: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为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字。) 解析:由图来看人的重心在跳水过程由A到B做竖直上抛运动,然后由B经C到D做自由落体运动。人的身高虽未给出,但不影响计算。 因由A竖直上抛到B的时间等于由B自由落下到C的时间,所以上升时间 人重心由B到D自由落下的时间 人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 t=t1+t2 =0.3s+1.45s =1.75s 本题要求学生首先要明确这一物理过程,然后将之转换成合理的物理模型。其次要掌握人重心位置的变化,了解人的身高(未给出)并不影响问题的解决。例题:物体A从80m高处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在它正下方的地面上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B。试分析二者经历多长时间在何处相遇?(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解析:物体A自由下落,落至地面时 物体B竖直上抛至最高点所需时间为 因此,A、B相遇经历的时间小于4s。 解:物体A距地面高为H=80m。设二者经时间t在距地面高为h处相遇。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H-h=gt2(1) B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h=v0tgt2(2) 将(2)式代入(1)式可得 H=v0tgt2+gt2 =v0t t=2s h=v0tgt2 =60m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