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073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种群及种群的特征1,2,3,7,8(中),92.种群密度的调查4,5,6,10(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B.C.D.解析: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的牛,池塘中所有的鱼也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下列因素中一般不会对种群密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D)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C.部分雌性羊死亡D.部分雄性海豚死亡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在性别比例中,对哺乳动物来说,雌性个体的数量变动对种群的影响较大。因为一个雄性个体可以和多个雌性个体交配,所以雄性个体数量的变动对种群的影响较小。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性别比例失调 B.计划生育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人口大幅上涨。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D)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5.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C)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 D.略小于5解析:设种群数量为x,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25/x=5/33可以计算出x=165。种群密度:165/33=5(只/hm2)。结合题干信息: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标记后会限制动物的正常活动,被捕获的几率会增加,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真实值要大于计算结果。故种群密度略大于5。6.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C)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由于跳蝻、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等活动能力较弱或不活动,所以适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的个体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概率是相等的。7.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图乙中的(A)解析: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减小。8.下图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大小关系是abcA.B.C.D.解析:分析题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由此可推知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但由于3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可能不同,所以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就不成立;据年龄组成的模式图无法判断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大小,错误。二、非选择题9.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不同类型,请据图回答:(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2)图1中甲表示,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乙表示稳定型,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丙表示。(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图1中所示的类型。(4)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1中所示。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人口的政策。(5)图2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和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解析:主要考查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的实际应用。由于我国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使7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成为图1甲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丙所示的衰退型。A地区幼年个体数量小于老年个体的数量,应归为衰退型;而B地区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的数量,应归为增长型,所以ab。答案:(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增长型越来越大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3)丙(4)甲计划生育(5)B三、拓展题10.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首次捕获数:M,重捕个体数:n,重捕个体中有标记的:m)。(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解析:依题意,可得出这样的比例关系:MN=mn,N易求。M=32,n=36,m=4,这样求得N=288。由于调查面积为2 hm2,所以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的实际数目(m)要比理论上的数值小,求得的N值就变大。求捕获个体的性别比例时,要把两次捕获的情况进行累计才会更加真实可靠:/=(14+18)/(18+18)。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即10 000 m2分布有144只,因而100 m2的环境应平均分布1.44只,这样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6/1.44。答案:(1)N=Mn/m(2)144高(3)8/9(4)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