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 大纲版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010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 大纲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 大纲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 大纲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总结 大纲版人教版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的联系强加给事物。【方法论意义】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意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事物的具体联系中,原因与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方法论意义】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同时,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两者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意义】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辩证法(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表述】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时,不能把事物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8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意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表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0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1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方法论意义】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1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意义】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满怀信心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满腔热情的支持我们的改革事业,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辩证法(三)矛盾的观点14对立统一原理【原理表述】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属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16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方法论意义】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要正确地对待矛盾。17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用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1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原理表述】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1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2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21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方法论意义】要求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和第八课第一节的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任何事物都包括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是较为肤浅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相对于感性认识来说更深刻更正确更可靠。二者形式上都是主观的,而内容都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方法论】要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4、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原理表述】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原理【原理表述】要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前提。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方法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同时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原理表述】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都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从深度上讲认识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要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深化、扩展、推移认识(发展认识),不断实现理论创新。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原理表述】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贯穿整个思维过程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方法论】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综合。8、实践及其特征原理【原理表述】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坚持实践的有意识性、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辩证法。9、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原理表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间接经验,总结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历史唯物主义(第六、七课和第八课的第二节的内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则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表述】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原理表述】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原理表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方法论】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也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方法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顾全大局,反对和克服地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7、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理【原理表述】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以及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意义。8、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 (动态角度) 【原理表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方法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进步的个人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9、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静态角度)【原理表述】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10、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贡献与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倡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要承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1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原理表述】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12、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基本形式。我们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重视精神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方面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又要注重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而且尤其要重视精神贡献的特殊意义。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途径原理【原理表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并努力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以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14、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 【原理表述】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方法论】人生离不开理想,我们要自觉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航向。15、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表述】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16、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原理【原理表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青年人也必须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点滴积累,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7、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原理表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