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 新学期复习 判断遗传物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959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新学期复习 判断遗传物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新学期复习 判断遗传物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新学期复习 判断遗传物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 新学期复习 判断遗传物质知识总结:、证明谁是遗传物质的方法:()分离提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缺点:物质纯度不能保证()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目的:把与蛋白质区分开()酶处理法:朊病毒遗传物质验证方法:去掉其中一种大分子物质()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方法: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病毒的培养:病毒:专性寄生生活,用相应的活寄主细胞培养,不能用一般的培养基培养。、设计思路:设法将组成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练习: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和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标记()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用上述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分子中含有(、),原因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原因是。此实验结果证明了。答案:(1)含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标记;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标记(2)先将细菌分别培养在或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被或标记的细菌;原因:噬菌体营寄生生活(3)检测放射性的仪器不能区分放射性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因此,只能分开标记。(4)、; 噬菌体的()进入细菌后,利用细菌中未标记的含的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半保留复制; ;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而是以细菌内含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其遗传物质。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近年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我国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要与禽流感做斗争,必须了解它、研究它,需要大量的供实验用的病毒结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在病禽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样本后,实验室培养禽流感病毒时,需要在一般培养基上加入,为什么?。()要研制禽流感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探究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实验原理:液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还需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去掉病毒中大分子成分的简便方法是。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在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后,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 答案:(1)活的鸡胚; 病毒是专性活细胞寄生(或不能独立繁殖)(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显紫色;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酶处理(或水解法)()设法将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 、某科学家做“杂种”病毒侵染实验。车前草病毒(HR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都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由于所含RNA不同,因而侵染后导致的植物症状不同(如图a、b所示),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使其单独感染植物;或使不同病毒的RNA和蛋白质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杂种”病毒,然后使其感染植物(感染图示如C所示)。、和的结构和侵染烟叶引起的病症、蛋白质外壳和的所合成的新品系侵染烟草叶的情况(1)图a、图b的表现症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2)图中的分别说明了什么? ; ; ;。(3)图所示整个实验证明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依照图的实验思路,实验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做法,也能得出问题()的结论,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操作?并预测将出现的实验现象。、1997年美国科学家坦利普鲁立辛纳,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朊 病毒(Prion),它是导致疯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的病原体。试问 (1)理论上可通过什么常规方法证明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2)朊病毒能够“自我复制”,这对原有中心法则提出了挑战。请根据这一发现对中心法则进行修改。答案:分别用蛋白酶、核酸酶处理朊病毒;将上述处理过的产物分别去感染牛若蛋白酶处理过的产物仍能使牛发病,说明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若核酸酶处理过的产物仍能使牛发病,说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略、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注:为S型菌落 为R型菌落)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上图)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氮源 有机碳源 生长因子及_,并调整pH。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_第二步:配制A、B、C三组培养基,其中A组处理为_;B组处理为_;C组处理为_。第三步:_第四步:_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答案:(1)无机盐(1分)1、2、3组(1分)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分)(2)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分子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有人模仿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了下列实验,(如图乙)试图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材料用具:T2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基等。方法步骤:标记:将大肠杆菌放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侵染: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10分钟。搅拌:把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液放到搅拌器中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细胞壁上的噬菌体脱落下来。离心:以10000转/分的速度转动,由于噬菌体比细菌轻,离心时可以使大肠杆菌沉淀下来,而噬菌体则存在于上清液中,从而使噬菌体和细菌相互分离开来。检测和记录结果: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示踪元素。结果:几乎所有的32P位于沉淀物中的大肠杆菌细胞内。结论:以上实验说明“T2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并预测结果。答案: 标记:将大肠杆菌放入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使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 侵染: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10分钟。 搅拌:把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液放到搅拌器中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细胞壁上的噬菌体脱落下来。 离心:以10000转/分的速度转动,由于噬菌体比细菌轻,离心时可以使大肠杆菌沉淀下来,而噬菌体则存在于上清液中,从而使噬菌体和细菌相互分离开来。检测和记录结果: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示踪元素。结果预测:几乎所有的35S位于上清液中的噬菌体外壳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