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天气预报术语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24990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期天气预报术语(征求意见稿)ICS备案号: DB江西省地方标准DB/T -发布 -实施江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目 次前言3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前 言本标准代替DB36/T 512-2007短期天气预报术语。本标准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台。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春燕、许彬、许爱华、李婕、吴静、支树林、张弛、刘春。短期天气预报术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江西省境内发生的各类天气定义和分级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各级气象台站及相关行业台站,同时可供其他相关行业对天气进行调查、统计、评估和研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9642011 雾的预报等级GB/T28592-2012 降水量等级GB/T 204842017 冷空气等级GB/T 192012006 热带气旋等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内大气中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综合。3.1 天气现象在测站上和视区内出现的降水现象、水汽凝结现象(云除外)、冻结物、大气尘粒现象、光、电现象以及一些风的特征。3.1.1 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比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行人可湿衣服。 3.1.2 阵雨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3.1.3 雷阵雨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并伴有雷声或闪电。3.1.4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3.1.5 阵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3.1.6 雨夹雪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3.1.7 阵性雨夹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3.1.8 积雪雪覆盖地面达到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3.1.9 冰粒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状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一般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3.1.10 冰雹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物。3.1.11 冻雨0左右或以下的过冷却液态降水,降落到地面物体表面后能直接冻结成坚硬冰层。3.1.12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色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3.1.13 雨淞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成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3.1.14 露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3.1.15 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3.1.16 结冰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3.1.17 道路结冰降水碰到温度低于0的路表而出现的结冰现象,对路面交通有影响。3.1.18 电线积冰雨凇、雾凇冻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注:附着在导线上的霜、干雪花和沾附的雨滴,因气温下降至零下而冻结少量的冰,均不作为电线积冰。3.1.19 雾(雾、能见度、轻雾特强浓雾为 GB/T27964-2011 “雾的预报等级”给出的定义)悬浮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大量微细乳白色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轻雾 近地层大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大于等于1km。大雾近地层大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大于等于500m。浓雾近地层大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500m,大于等于200m。强浓雾近地层大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200m,大于等于50m。特强浓雾近地层大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50m。3.1.20 龙卷风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其产生的地区,龙卷分为陆龙卷(产生于陆地上空)和水龙卷(产生于内陆水面上空)。3.1.21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3.1.22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km至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3.1.23 沙尘暴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3.1.24 霾(参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在制定的国标 霾的观测识别和 北京市气象局正在制定的行标 霾的预警信号等级 ,综合给出的定义)大量的细微粒子均匀地悬浮在空中,造成大气混浊、气象能见度低于10km的天气现象。轻微霾能见度大于5km小于等于10km,相对湿度小于95%的霾轻度霾 能见度大于 3km小于等于 5km,相对湿度小于 95%的霾。中度霾 能见度大于 1km小于等于 3km,相对湿度小于 95%的霾。重度霾 能见度小于等于 1km,相对湿度小于 95%的霾。3.1.25 闪电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3.1.26 雷暴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3.1.27 强雷电地闪频数大于30个/h的雷电活动。3.1.28 大风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 8级)的风。3.1.29 雷雨大风降雷阵雨的同时伴有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的风。3.1.30 颮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3.1.31 短时强降水1h降水量大于等于20mm的降水。3.2 天空状况天空中云量、云的属性、云距地高度等大气状况。3.2.1 晴天空总云量02成,白天整天可见太阳,夜晚可见月亮、星星。3.2.2 少云天空总云量34成,白天可见太阳,夜晚可见月亮、星星。3.2.3 多云天空总云量59成,白天偶见太阳,夜晚偶见月亮、星星。3.2.4 阴天空总云量10成,白天一般见不到阳光,月亮、星星不可见。注: 天空总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3.3 气象要素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3.3.1 降水量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或固态(降雪)(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规定以毫米(mm)为深度单位。3.3.2 降水量等级降水量等级根据24h、12h降水量的大小划分,见表1。表 1降水等级 单位为毫米时段降水量等级12h 24h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 0.1 0.1小雨 0.14.9 0.19.9中雨 5.014.9 10.024.9大雨 15.029.9 25.049.9暴雨 30.069.9 50.099.9大暴雨 70.0139.9 100.0249.9特大暴雨 140.0 250.0微量降雪(零星小雪) 0.1 0.1小雪 0.10.9 0.12.4中雪 1.02.9 2.54.9大雪 3.05.9 5.09.9暴雪 6.0 10.03.3.3 降水概率降水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以百分数(%)表示。3.3.4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3.3.5 气温 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本标准的气温是在标准环境里百叶箱离地面约1.5m高处的温度观测仪器所量测的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取1位小数,0以下为负值。3.3.6 最高气温一定时段内气温的最高值。3.3.7 最低气温一定时段内气温的最低值。3.3.8 日最高气温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注:按QX/T 50-2007 规定,观测前一日14:00(北京时,下同)至当日14:00之间的气温最低值。3.3.8 日最低气温 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注:按QX/T 50-2007 规定,观测前一日14:00(北京时,下同)至当日14:00之间的气温最低值。3.3.9 风向风的来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发布天气预报一般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偏东、偏南、偏西和偏北十二个方向。3.3.10 风力(速)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风力以蒲氏风级为单位,见表 2。表 2蒲氏风力等级表风速风力等级 名称m/s km/h陆面地面物象0 静风 0.00.2 1 静,烟直上1 软风 0.31.5 15 烟示方向2 轻风 1.63.3 611 感觉有风3 微风 3.45.4 1219 旌旗展开4 和风 5.57.9 2028 吹起尘土5 劲风 8.010.7 2938 小树摇摆6 强风 10.813.8 3949 电线有声7 疾风 13.917.1 5061 步行困难8 大风 17.220.7 6274 折毁树枝9 烈风 20.824.4 7588 小损房屋10 狂风 24.528.4 89102 拔起树木11 暴风 28.532.6 103117 损毁重大12 飓风 32.736.9 118133 摧毁极大13 37.041.4 134149 14 41.546.1 150166 15 46.250.9 167183 16 51.056.0 184201 17 56.161.2 201220 18 61.3 注: 本表所列风速是指空旷平地上标准高度10m处的风速。3.3.11 能见度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 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m) 。3.3.12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3.4 冷空气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3.4.1 弱冷空气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48h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3.4.2 较强冷空气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48h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或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48h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3.4.3 强冷空气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48h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3.4.4 寒潮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平均气温应连续下降。3.4.5 强寒潮使某地的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4,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2或以下的冷空气。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平均气温应连续下降。3.5 热带气旋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3.5.1 热带低压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10.8m/s17.1m/s(风力67级)。3.5.2 热带风暴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17.2m/s24.4m/s(风力89级)。3.5.3 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24.5m/s32.6m/s(风力1011级)。3.5.4 台风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32.7m/s41.4m/s(风力1213级)。3.5.5 强台风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41.5m/s50.9m/s(风力1415级)。3.5.6 超强台风 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1.0m/s(风力16级或以上)。3.6 天气预报时间用语时间一律以北京时为准,以北京20时为日界。3.6.1 白天0820时3.6.2 夜间(晚上)2008时3.6.3 前(上)半夜2024时3.6.4 后(下)半夜0005时3.6.5 早晨0508时3.6.6 上午0812时3.6.7 中午1214时3.6.8 午后1315时3.6.9 下午1418 时3.6.10 傍晚1720时3.7 天气预报空间用语3.7.1 局部地区(或局地)指预报范围内少于20%的地方。3.7.2 部分地区指预报范围内有20%70%的地方。3.7.3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范围内多于70%的地方。3.8 天气预报辅助用语3.8.1 间以一种天空状况为主,短时间有另一种天空状况出现。示例 :晴间多云。即以晴为主,短时间出现多云。3.8.2 转由一种天空状况(或天气现象)转变为另一种天气现象(或另一种天空状况)。示例 :阴天转小雨;小雨转多云。3.8.3 零星断断续续在12h内降水量不到0.1mm。3.8.4 短时指天气现象持续时间不到1h。3.8.5 有时有指降水时下时停。 3.8.6 连续指预报有效时间内降水连续不断。 3.8.7 伴有一种天气现象出现的同时出现另一种(或一种以上)天气现象。参考文献1. GB/T21984-2008 短期天气预报2. QX/T48-2007 地面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3. GB/T 27957-2011 冰雹等级4. QX/T59-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5. QX/T204-2013 临近天气预报检验6. GB/T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7. GB/T28594-2012 沙尘暴天气预警8. GB/T28594-2012 临近天气预报9. 关于印发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的通知 气办发201019号文10.GB/T21984-2008 短期天气预报11.QX/T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12.GB/T28592-2012 降水量等级13.QX/T52-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14.QX/T50-2007 地面观测规范 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15.GB/T21987-2008 寒潮等级16.QX/T51-2007地面观测规范 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17.QX/T48-2007地面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18.GB/T20484-2006 冷空气等级19大气科学辞典,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气象出版社20气象学词典,朱炳海,王鹏飞,黄家鑫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