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723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2自 学 导 航.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归纳多义词并掌握词类活用;2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培养自己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3背诵课文,领悟借古喻今、对比论证的写法。.学法建议: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是人类的、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缠绵悱恻的、刻骨铭心的事迹,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意义,使人类获得精神营养,得以不断进步。鲁迅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推知未来”,历史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韧性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本文是一篇史论文,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七雄”中除秦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讽今,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学习本课,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另外,还要温习并从文中找出议论文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如: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对比、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等方法。.课前预习:(一)字词读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赂秦( ) (2)与赢( ) (3)暴霜露( ) (4)洎( ) (5)下咽( ) (6)日削月割( )(二)文学常识2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散文家。与其子 、 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 ”,并被列入“ ”。(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暴霜露 通 (2)暴秦之欲无厌 通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 (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古义 今义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今义 (3)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多义字词。非兵不利( ) 兵 斯用兵之效也( )而秦兵又至矣( ) 故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得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较秦之所得( ) 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暴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 终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为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 始燕赵之君,始有远谋( )始速祸焉( ) 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6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不能独完 ( )(4)小则获邑,大则得诚( ) (5)秦以攻取之外 ( )(6)李牧连却之 ( )跟 踪 训 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抱薪(xn) 与嬴(y) 胜负之数(sh)B. 谗诛(chn) 率赂秦(shui) 燕赵之君(yn)C. 草芥(ji) 为国者(wi) 革灭殆尽(di)D. 邯郸(hn) 谋臣(mu) 或未易量(ling)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5.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不爱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 B. C. D. 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10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灭亡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赢:亲附秦国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远略:长远的谋略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应当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8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句话。B 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C 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灭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 “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10翻译下列句子:(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文:_ _ _(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_ _ _ _ _链 接 高 考(xx年天津市北部四区高考模拟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4题。留侯论(宋)苏轼古人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见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赍、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韶关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巳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主,离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有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见:表现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祖牵羊以逆逆:抵抗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称:相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A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3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卒兢相遇于草野之问,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C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D其状貌乃如妇女子,不称其志气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应制科考试而作的策论,开头泛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指出他们因能忍与不能忍,有了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从而立定了全文骨架,并造就了一股磅礴文气。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一身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D“翻安”文章容易矫枉过正。年青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有片面性。能 力 提 升阅读贾谊的过秦论,完成14题。过秦论贾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谬、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2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素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B北收要害之郡 C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达 标 检 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B. 至丹以荆卿为计C. 以地侍秦,犹抱薪救火D.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3. 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C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对文言文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赵尝五战于秦 洎牧以谗诛 齐人勿附于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二、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4题。(一)六国论 苏 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之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而身以当秦兵。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万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二)六国论 李 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责怪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排斥D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视:对待7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8下列加点词语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以为必有自安之计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为天下出身以为秦兵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兵连祸结,曾无虚岁ABCD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A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B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C未可专以罪秦也D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3)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错 题 究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