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428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 B“说”通“悦”;C.“共”通“供”;D.“知”通“智”。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肆其西封肆:肆意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D若不阙秦 阙:缺少解析:A.应解释为“延伸、扩张”;B.应解释为“增加”;D.应解释为“侵损、削减”。答案:C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以其无礼于晋 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知识。虚词“其”在文言中多作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作连词,句中语气词和形容词词头。A、C、D三项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答案:B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词类活用是文言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如A句中的“鄙”就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却作了状语,意为“在东边”,“封”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成为边疆”;D句中的“敝”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损害”。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故选C。答案:C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亡郑而有益于君D敢以烦执事解析:A.“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物品等。B.“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D.“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C.“有益”古今同义,意思为有好处,故应选C。答案:C6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王问:“何以知之?”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解析:D.定语后置句;例句与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D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文:_(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文:_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了。”8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古人常用阴阳来说明地理方位,如“沈阳”“华阴”等,如将文中的“氾南”改用阴阳的写法写出,应是_。(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_体史书。左传又名_,因为它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人们又把它和_、_一起,并称为“春秋三传”。传说它是春秋末年_国史官_所作。答案:(1)“氾阴”(因为“氾”在这里指“氾水”,“山北水南”谓之“阴”)。(2)编年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鲁左丘明9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1)臣之壮也,_;今老矣,_。(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不仁;_,不知;_,不武。答案:(1)犹不如人无能为也已(2)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语段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答案:D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夜缒而出,见秦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伯说,与郑人盟A BC D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排除即可。与说辞无关,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结果,不是直接表现。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是”,这;“过”,过错;“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陪”,增加。第一句是判断句,第二句是反问句。参考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随堂练笔14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事迹:_点评:_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语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A BC D 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用在此处符合文意。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近义还有“泰然自若”,不合语境。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用在此处符合文意。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不符合文意。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也指性格温和和销售行情不火爆。符合语意。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符合文意。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道路”;B项,逻辑有误,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应是并列关系,将“虽然”改为“不仅”,将“但是”删去;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王朝,一个英雄,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_。_,_。_,_。_,依然唱着秦宫小曲,在西凤酒香中吼几声秦腔,依然把对生活的追求融在民间艺术中。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穆公,如今一抔黄土掩住了风流与豪气而万里山河又毁于二世之手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得到永恒今天我们依然在这华夏故土挥汗如雨,依然同命运抗争成为被人遗忘于城郊的土丘他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会统一六国A BC D解析:根据横线前面“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可知,后面承接;接下来举秦穆公的例子,也就是后面承接;由句中的“一抔黄土”可知,后面承接;接下来讲秦穆公以后的情形;最后是说我们,与横线后句子衔接。选择B。答案:B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哲学界,_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毕竟,_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_每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事情的结果,_这个结果又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以此循环往复,_就不存在人的自由意志这一说了。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只是受因果关系的控制了。_,对于因果关系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由意志相对立的。A对于因为和并且/因此 B关于如果和而 那么从而C关于如果或者 而那么因此D对于因为或者 并且/从而解析:处为假设关系,处为选择关系, 处为因果关系。答案:C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9分)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_(1)_。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丝带丝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_(2)_,它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_(3)_,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1)_ _(2)_ _(3)_ _答案:(1)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2)这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3)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6下面是我国“三八妇女节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表达通顺。(6分)_答案:构图要素:外面是地球,中间是三个W组成的花瓣,里面是花蕊,花瓣与花蕊间形成了“女”字。寓意:源自英文名称Womens Day的开头字母的三个“W”构成了绽放的花朵,有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寓意,花瓣与花蕊间巧妙形成的“女”字凸显了“三八妇女节”的主题。(4分,意思对即可)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5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选自左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管理。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C且使遽告于郑 遽:立即。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冀:希求。解析:“管”,钥匙。答案:A8下列给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C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D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解析:可以在把握前后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内容断句。前半部分是秦穆公的行为,后面是他说的话。答案:D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驻守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自己可以做内应。B秦国老臣蹇叔不赞同劳师袭远的做法,但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C晋国老臣原轸认为秦穆公贪婪伐郑,是天赐晋国良机,决心截击秦军营救郑国。D秦穆公虽因贪图疆埸之利贸然出师,但失败后能勇于认错,不失为英明的君主。解析:C项,“截击秦军营救郑国”理解错误,截击秦军是为了晋国,而不是为了郑国。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译文:_(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和句式。“而”,表转折,“且”,而且;“其”,难道;“追之”的“之”,指秦国的三帅;“诸”,之于;“则”,却。这两句话都有省略成分,需要补充完整。参考答案:(1)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2)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遇到秦军。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希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十分愤怒,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