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复习课件(上册).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8721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总复习课件(上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课件(上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课件(上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册各单元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构成物质,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体现,描述,1.区分“变化”和“性质” 描述“性质”时一般有“有、能、可以、会”等字眼,是结果的描述。 2.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有无新物质生成 微观: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的学习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生成物)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 形状、硬度等;点燃时,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 哪些变化,检验生成的产物,探究烛焰分层及温度分布,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探究是CO2、还是H2O、或者冷凝的石蜡?,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检验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检验气体中水蒸汽含量,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规则 1.“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不闻、不尝 2.“最少量”原则: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药品处理:放入指定容器中,二、实验装置及操作 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1)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 (2)收集装置:生成物的性质 密度和空气相比(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固液常温型,固固加热型,2.实验操作,酒精灯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1)酒精的体积 (2)火焰加热部位,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镊子 (2)粉末:纸槽 (3)一定质量: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胶头滴管 (2)一定体积:量筒,2.实验操作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也可用于 MnO2催化H2O2溶液制取O2, 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4)粗盐提纯 溶解(搅拌,加速溶解),(3)水的净化: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 (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计算产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实验测定 (1)燃烧物质的选择:产物为固体或液体 (2)对装置的要求:气密性好 2.结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 组成的,N2占78%,O2占21%, 稀有气体 0.94%,CO2 0.03%, 其他 0.03%(体积比),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途) 1.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N2: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又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利用液氮的低温作手术的冷冻麻醉剂,或超导材料的制冷剂。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 活泼,所以也可以做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通电发光作电光源。,淡蓝,无,无,气体,不易,大,比较活泼,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的反应比较表,三、氧气实验室制取 3.制取:2H2O2 = 2H2O+O2 2KMnO4 = K2MnO4+MnO2+O2,MnO2,2KClO3 = 2KCl + 3 O2,MnO2,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工业制氧气 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_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注意】氧气的工业制法是物理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则是化学变化。,沸点,实验顺序(高锰酸钾制氧气)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药品、(塞棉花) (4)固定试管,点燃酒精灯先预热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撤离水面 (7)熄灭酒精灯,固体加热型装置,大气污染(与第七单元联系起来) 1.常见说法: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沙尘暴等 2.主要污染物:粉尘、气体(SO2、NO2、NO、CO等) 3.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 4.防治: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实验测定 (1)H2在O2中燃烧 (2)电解H2O 2H2O=2H2+O2,通电,2.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二、H2的性质及制取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验纯) (2)还原性: CuO + H2 = Cu + H2O 现象:固体由黑变红,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H2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3.制取:Zn + H2SO4 =ZnSO4 + H2,第四、五单元 物质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构成物质的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几种构成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对于分子的特点分别举例说明之。,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从原子的概念如何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这些原子再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是否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一般氢原子无中子,原子中的 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中量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X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变成离子,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 A.X B.X2- C.X-2 D.X2+,B,2.已知R3+核外有m个电子,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A.m+3 B.m3 C.3m D.m,A,3、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1)2H (2)Fe2+ (3)2NH4+ (4)2H2O,原 子,分子,离子,氧气水等,元素,单质,化合物,二、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金刚石汞等,氯化钠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如:Fe、Cu、C、P、He、Ne等。,分子:某些气态非金属单质; 都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O2、H2、N2、Cl2、H2O、CO2等,离子: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如:NaCl、KClO3、KMnO4等。,物质,混合物 如:空气,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 如:Fe、Al等,非金属单质 如O2、S、P等,稀有气体 如:He、Ne、Ar等,酸,碱,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Fe3O4,非金属氧化物 CO2,物质种数,元素种数,三、物质的分类:,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必是氧元素。,HCl、H2SO4、HNO3等,NaOH、Ca(OH)2等,NaCl、Na2CO3、CuSO4,SO2、Na2O、Fe2O3,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几个原子,1、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微观,四、几个常用化学用语的意义:,(金属、固态非金属(除I2)和稀有气体),(什么情况?),以“Fe”为例说明其具体意义?,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粒子 表示该物质粒子的构成 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该物质的几个粒子,宏观,微观,以CO2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表示CO2这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有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一个CO2分子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宏观,微观,五、化学式和化合价,1.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为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为负价,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SO42- CO32- NO3- NH4+ OH- PO43-,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0”,表示粒子个数,表示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一个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值,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练习:判断下列物质或原子团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Mn MnO2 KMnO4 K2Cr2O7 NH4NO3,0,SO42-,. . . . . .,.,+6,+4,+7,+6,-3,+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NaCl、Cl2、_ 、_ 、 KClO3、HClO4则在空处应填下列物质中的 A. MgCl2 B. KClO2 C. HClO3 D. Ca(ClO)2,D,B,六.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 .,. .,注意:(1)概念中的“参加”和“生成”;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而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3)做验证实验时,如有气体生成或气体参加反应则应在密封体系。,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最小公倍数法,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b.满足质量守恒定律。,3.注意:化学方程式的条件中“”、“点燃”和“高温”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定不能混用。,4.要会读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 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或分子个数比。,宏观,微观,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自然界为什么会存在质量守恒定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根据化学方程式2X+2CO=N2+2CO2,推测X的化学式为 ( ) A、N2O4 B、N2 C、NO2 D、NO,D,C、H,O,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焦炭、炭黑、木炭、活性炭,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固体,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很大;不导电;很高,很小,有滑腻感;导电;很高,裁玻璃、制钻头、钻石,用作润滑剂、电极、制铅笔芯,一、金刚石、石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碳跟氧气的反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为什么?),在加热或高温时活动性大大增强。,(可燃性),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C,CuO,(还原性),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相同 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B,2.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 。,用途,性质,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C60由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以下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是两种新型化合物 B.它们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20,4.电冰箱里常用活性炭清除异味,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 A.可燃性 B .还原性 C.吸附性 D.稳定性,A、C,C,小,无,无,干冰,无,无,大,CO2与CO的性质比较,H2CO3,CuCO2,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讨论:区别CO2和CO两种气体,你能采取多少种方法?,参考答案: (1)利用密度不同可以;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4)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一氧化碳却可以燃烧; (5)一氧化碳可使深红色的血液变成鲜红色。 (6)通入灼热的氧化铜,(1)实验室制法:,注意:不用H2SO4,因为H2SO4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不用Na2CO3粉末,是因为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出HCl使CO2不纯。,CaCO3+2HCl= CaCl2+CO2+H2O,(2)工业制法:,2.CO2的制法:,煅烧石灰石,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1)实验室制取原理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得的气体。,练习:写出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各一个。,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釜底抽薪);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下图中表示可燃物易燃烧的点是【 】 A.a B.b C.c D.d,A,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C,3.下列情况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立即盖上锅盖 ;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B,2.燃料的燃烧和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煤 石油 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其中的SO2、NO2等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煤的燃烧污染:,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核能、氢能、酒精等,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通常开发新能源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 2 H2O2 2 H2O + 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2 KClO3 MnO2 2 KCl + 3 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2 HCl = CaCl2 + CO2+ H2O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CaCO3高温 CaO + CO2,MnO2,实验室制取氢气:Zn + H2SO4=ZnSO4 + H2,上册重要化学方程式:,C + O2 点燃 CO2 ( O2 充足 ) 2 C + O2 点燃2 CO( O2 不足 ) C + 2 CuO高温 2 Cu + CO2 3 C + 2 Fe2O3 高温 4 Fe + 3 CO2 ,可燃性,还原性,碳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2 CO + O2点燃 2 CO2 CO +CuO加热Cu + CO2 3 CO +Fe2O3高温2 Fe + 3 CO2,氢气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2 H2 + O2点燃2 H2O,H2 + CuO Cu + H2O,炼铁原理,其它: 4 P + 5 O2 点燃 2 P2O5 S + O2 点燃 SO2 3 Fe + 2 O2 点燃 Fe3O4 2 Mg + O2 点燃 2 MgO CH4 + 2 O2点燃CO2 + 2 H2O C2H5OH + 3 O2点燃2 CO2 + 3 H2O 2 H2O通电2 H2+ O2,CO2的化学性质: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