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709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6.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3分)迪深厚有器局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 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之诛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8.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4分)诏不许,然甚壮其意。(4分)(二)古诗阅读(9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潦(lio)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4) ,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5)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6)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7)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乙 选考题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获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它们对于天空的记忆太深,它们的扑翼是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然而一些时日之后,它们大都安静下来,对伸进笼里来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渐渐能取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了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它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杈上,站在笼中的中心位置,而不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毛。如果有同伴,就优雅地交颈而眠。更重要的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或主人逗弄的时候,就适时适度地婉转地歌唱,让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闲适。而天空和扑翼这种与生俱来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 但有一些鸟的适应能力却很差,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它们对生命的看法很狭隘,根本不会随现实场景的转换而改变。在最初的惊恐与狂躁之后,它们明白了厄运,它们用最荏弱的姿态来抗拒厄运。它们是安静的,眼睛里是极度的冷漠,对小碟小碗里伸过来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种神态,甚至于让恩赐者感到尴尬,感到有失自尊。鸟儿的眼睛里一旦现出这样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们的态度出现转机,无论从小笼子换到大笼子,还是把粗瓷碗换成金边瓷碗,甚至于再赏它一个快乐的伙伴,都没有用了。这一切与它们对生命的认定全不沾边儿。事实上,这时候它们连有关天空的梦也不做了,古典主义者总是悲观的、绝望的,它们只求速死。命运很快就遂了它们的心愿。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者。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想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时候,它在笼中已关了很久了,我无从得见它当初的惊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现出过极度的冷漠,或者徒劳地撞击笼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枝。我见到它的时候,它正在笼子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的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还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地,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训练自己的翅膀,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 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 一般我们很难看见鸟是怎样学飞的,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那些被囚的鸟。这是一件隐秘的事。我们只看见过它们在天空中划过,自由地扑翼,桀骜地滑翔,我们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 但在看到那只在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自己的事情。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作者对三种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第一种鸟,作者是带着讽刺口吻来描述它们的表现 的。对第二种鸟,作者不同意它们的抗争方式。对第三种鸟,作者则“一直怀有敬意”。 B.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怀有“理想主义”的鸟的形象,写另外两种鸟为它作铺垫,这样, 在对比映衬中表现出这种怀有“理想主义”的鸟令人敬佩。 C.第段先说“这种鸟儿太少”,接着又说“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言外之意是这种鸟儿其实是很多的,只是“我”没有机会见到。 D.“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那些被囚的鸟”这一排比,紧承上文,进一步渲染了鸟的生存困境,告诫人们不要“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人类更应为它们造就辽阔的天空。 E.全文过渡巧妙,衔接自然。作者在第段开头和第段开头,分别用“但”和“而”两个转折连词,将对三种鸟的描述连接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2. 作者开头为什么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4分)13. 文中作者把鸟儿分成了三类,请按照顺序分条概括三类鸟的基本特点。(每条不超过12个字)(6分)14. 当作者看到那只“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在笼中用残酷的方式练习飞翔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给予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据文意推测,她的另两大磨难是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的忧心。B.李清照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同时代的陆游和稍后的辛弃疾齐名,其代表作有声声慢金石录等。C.文章运用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巨大的人格与精神魅力。D.文章运用比喻、反问、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凝练雅致,引用手法则增强了文章的凝重感。E.作为一篇评述性传记,作者将叙、析、评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文章结构严谨,感情充沛,主旨突出。1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4分)13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中画线的三处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14. 作者认为李清照是伟大的美神,但也有人认为李清照的一生很不值,甚至有人讥笑李清照“不终晚节”和“苟活”。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联系文章简要评析。(8分)第卷 表达题(82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17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 李白 苏 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植 辛弃疾 司马迁C.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植 苏 轼 司马迁18.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 B C D19.仿照下面的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4分)卵石沐浴山间溪水,天长日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2)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3)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以红楼梦为主语以曹雪芹为主语六、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二)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C 原文第一段说的是“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C项说是“生物群体的总称”,明显缩小了范围。2【答案】A( B项说“多数主要原因在于人类”错误,原文第三段说“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而且第四段也只是说“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并没有说“主要原因”。C项中的“必然”是错误的,太绝对。原文的意思是破坏性的利用生物资源,会导致不良后果,建议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项中的“就会灭绝”错误,太绝对。原文第三段后边说“将给带来威胁”,轻重程度不同。)3【答案】C( A项中“改造生物基因”原文没有这意思。另外,“只有才”也不当。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环境。B项中说“将使都得到”错误,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说“尽量大可能”。D项说“当务之急培育新品种”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说“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4.【答案】B【解析】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5.【参考答案】D【解析】A.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B.代词,代亡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用来。D.都是竟然。6.【答案】C【解析】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7.【答案】D【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8.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解析】第(1)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9.(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9.(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2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3分10.答案:(1)觉今是而昨非。(2)木欣欣以向荣(3)烟光凝而暮山紫(4)酌贪泉而觉爽(5)则其负大翼也无力(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7)六宫粉黛无颜色文学类文本:11答案C、D(C项“言外之意是这种鸟儿其实是很多的,只是我没有机会见到”错;D项“告诫人们”原文中无此信息)12.笼中继续扑翼的鸟具有处困境却不失去生活理想的勇气,具有面对厄运坚持飞翔而毫不动摇的精神。(4分)13.接受现实,心安理得。 面对厄运,悲观绝望。 敢于抗争,不懈奋斗。(各2分,共6分)14.鸟儿应该在辽阔的空中飞翔。一旦被囚入笼中,也不应该放弃飞翔的理想,因为天空是靠自己寻求和创造的。(意对即可,4分) 作者通过对“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的褒扬启示我们:在厄运和困境中不应当悲观绝望,不应当放弃理想,而应当敢于抗争,为理想的不懈奋斗。(意对即可,4分)实用类文本:11答案:BC(B项金石录是学术巨著而非文学作品;C项文中未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2答案:李清照的“美”体现在: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追求人格的超俗;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13.答案: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14答案略。联系时代、社会心理,事业与爱情,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照陆游、辛弃疾、岳飞、孙姓女子、杜十娘等,谈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探究性,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1分,说理充分5分,条理清晰1分,语言通顺1分。如联系文章,泛泛而谈,得分不超过3分。15.本题考查考生成语使用能力。本题正确选项B。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16。【答案】.A【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17.答案:B18.【答案】C【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 是对具体阐释,是总分结构,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派出发,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AD两项排除,句前是;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句应在后。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由此可选C。19.答案:鲜花 安详于温室之中,不知不觉,消尽了自身的本性浮萍徜徉于碧波之中,随波逐流,失去了立足之根20.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21.审题提示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立意角度: 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 比如: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古文翻译:【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