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二讲现代文阅读7总复习.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606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二讲现代文阅读7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二讲现代文阅读7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二讲现代文阅读7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二讲现代文阅读7总复习1学模拟)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奇妙的水下声波(节选) 在潜水员与潜水员之间、潜水员与母船之间、潜水器与母船之间,都通过水下电话联系。水下电话的工作原理是将话音调制到较高频率的声载波上,传送到接收点,再经过解调得到话音,这就和无线电话一样。不过,无线电话的载波是无线电波,而水下电话的载波是高频声波而已。深潜时,为了避免在高压下氮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潜水员呼吸的是氮氧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声速高得多。人的发声器官在氮氧混合体中发出的声调就要提高很多,听起来跟鸟叫一样,通过电路的处理,把收到的语音信号频率降低,就可以恢复到普通讲话的声音。在水下通过声波还可以传送电视信号,但在海水中声波的吸收与频率成正比,因此在一定距离,高频声波就衰减得厉害。这样水声信号的频率就比较窄。而电视信号频率很宽,在海水下传送电视信号时就要对其进行压缩,所以不能传送 的图象。节选自奇妙的水下声波一文(知识就是力量 2页)(1)下图是对第一段文字的图示。对这个图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和的声音频率是一致的 B“电路处理”,是由完成的 C收到的信号,频率很高 D“电路处理”指的是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解析】 A项,为发话频率,为受话频率,二者一样。B项,接受点和受话点频率不同,解调后者。C项,是解调前者,频率高。D项,应指的是所具有的功能。 【答案】 D(2)对于“深潜水”的条件下声调变化的情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氮氧混合体中声速比空气中高,因此提高了人的声调。 B氮氧混合体中声速比空气中高,人的发声器功能也改变了。 C在氮氧混合体中声速提高,人的声调也被提高了。 D在氮氧混合体中,人们听到的人的声调和鸟儿叫一样。 【解析】 人的发声器功能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传出去的声调。 【答案】 B(3)第二段中“其”指代的是 A电视信号频带 B水声信号频带 C电视、水声信号频带 D传送电视信号 【解析】 “指代”应从前文找答案。【答案】 A(4)第二段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A画面过宽 B影象复杂 C变化很快 D色彩复杂【解析】 压缩”的是“频带”,即高频到低频的宽度,影响的不是“画面”宽窄,所以不能传送频带宽即变化快的画面。答案 C 2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悟践心理疗法又称作“快速心理治疗”;是我国学者李心天等人于50年代初开始运用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依据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原理,认为人的心身是统一体,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在反映外部世界各种机能。因此,人类的任何疾病:从局部的病理过程直到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都能在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来观察研究。 悟践心理疗法主要是分析患者生活环境中曾经发生和可能存在的、引起他心理过度紧张的因素,然后研究患者在过去生活中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及所抱的态度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来确定心理治疗的内容。 悟践治疗的基础是通过词对大脑皮层的影响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这是依据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把心理治疗建立在可以科学分析的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在巴甫洛夫看来,第二信号刺激词在人的条件联系系统中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语言和文字可以作为信号,构成包罗万象的条件刺激,成为机体内部各种生理机能和外部行为的最高调节者。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悟践心理治疗的核心。悟践心理治疗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的暗示和说理,重视和尊重患者的意识的积极调节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患者在接受指导并认识疾病本质后,采取积极努力同疾病作斗争的态度和行协,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这是最根本的原则。 悟践心理治疗注意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与躯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也要通过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 悟践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 (1)根据文意,下列对“悟践心理疗法”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所谓“悟践心理疗法”,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 B“悟践心理疗法”是以研究患者对自己心理过度紧张因素的认识、态度和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为主要内容的。 C“悟践心理疗法”是用第二信号刺激物词作为基础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D“悟践心理疗法”的根本所在就是通过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 (2)根据文意,与“悟践心理疗法”的过程或特点存在联系的一项是 A在“悟践心理疗法”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某些造成患者心理异常的生活环境因素。 B因为“悟践心理疗法”的发起者是中国学者,所以就被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 C需要“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正反映出了“悟践心理疗法”具有局、限性。 D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从一个角度支持了这种疗法的运用,因此,这种疗法构成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3)下列对画横线部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反映”和“调节”指的就是会影响人心身健康的、心理的能动作用。 B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不仅反映着外部世界和个体的现实,还通过这种反映调节着人的肌体的各种机能。 C人类的任何疾病,都与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有关,因此观察研究这些疾病,都能以这个制约性为基础。 D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上面“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解说。(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悟践心理治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的,因此它也是目前最科学最先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B“悟践心理治疗”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暗示和说理的方式,因此,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也在于表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 C如果能借助于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将会更大地提高“悟践心理治疗”的成功率。 D“悟践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但也可以治疗诸如高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类的疾病。答案:(1)C 指导:(原文第3段中说“是通过词对大脑皮层的影响来调节”,不是“用词作为基础来调节”。) (2)A 指导:(B项属强加因果;C项和D项属无中生有。) (3)B 指导:(原文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在反映同时,调节着肌体的各种机能”,而不是“通过这种反映调节”。) (4)C 指导:A项中,“它也是目前最科学最先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脱离了文章;B项“目的也在于表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没有根据;D项“可以治疗诸如高经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类的疾病”与原文不符且脱离了文章。)新高考命题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 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的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不下工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的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囚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摧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敏感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1)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直觉是突然跃人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2)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3)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空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4)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直觉又被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答案:(1)A 指导:(“自觉的思想”一词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2)D 指导:(依据是原文中这样的表述:“直觉的心理研究表明: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A项中“大脑的下意识活动”只是人们对直觉产生“原因”的一种分析,并不能称作“条件”。原文说“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其中用“也许”表示并不一定;“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不排除正在注意其它问题,如魏格纳的直觉就是“在榻上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因此“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状态”之说不妥。B项不是“条件,而是直觉解决了中心问题之后使人产生的心理情绪,且“必须有”的表述也不妥。C中“清除思想的堵塞”不是条件,而是结果;且用“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作类比,与原文意思不符); (3)B 指导:(依据是第4段中“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这段话有三个要点:直觉与主流思想有关,直觉又不是思想的中心,直觉是有价值的设想。再根据“思想的支流和回浪”这个比喻,可以推测出直觉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中。A项中“直觉并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对原文意思表述不完整,“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结论过于武断,原文说“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有“似乎”一词;另“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之说与原文不符。D项中的“模糊意识”与原文不符,“核心”与“边缘”的概念也与原文不同。) (4)D 指导:(D项中的“也必须”与原文中的“应被看作”是不一样的,“墨守成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9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 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大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8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 (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1)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BALll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C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 D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 B以前曾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但水手4号探测g8拍摄的火星地面照片证明了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C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499987亿年的历史,它于13000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现在珍藏在美国休斯顿 D火星是太阳系的第三星球,NASA通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3)如果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A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 D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 C并非证据确凿的生命信号D寻找外星生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8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答案:(1)D 指导:第四条证据应是“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丝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并非“细菌衍生物”。 (2)C 指导:时间有误,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与火星“同寿”。 (3)C 指导:A项:原文并没有提及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即使提及,也不是原文的中心意思;B项:表达不准确,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并没有肯定“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D项:题目太空泛。 (4)D 指导:A项:“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是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并非指现在,应改成“火星的气候曾经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才妥;B项:原文第一段提到类似的意思,但加了限定词“也许”,只不过是推测,并非确指;C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磁铁矿里有可能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因此不能以此作为“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D项的推断合情合理,正确。 命题点9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一、把握观点,领会主旨 社科文所具有的理论性特点是由它的思维的逻辑特征所决定的。为此,阅读时就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进行思考。所以,无论是把握观点还是概括主旨;无论是确认论题还是分析论点,都要注意阅读材料中概念的逻辑形式的阅读。倘若错误或片面地理解文章的论点,就无法把握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倘若论题不清、范围不明、分析不准,就不能从总体上认识文章所讨论问题的整体框架,也就不能完成阅读的基本任务。因此,阅读要善于从归纳例证的整理中,从演绎引证的分析中,找到论证思路的方向,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领会文章的主旨。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杜科丈重在说理,所以阅读理解中还必须辩明文中材料与现点的关系。文章的观点往往是有层次的,一个总论点下常常有若干个分论点支撑,或是几个不同层面的分说整合为一个辩证的总观点;而用于证明观点的材料由于所处位置或性质的不同,其具体作用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辨观点的层次;注意材料的归属与性质,从而准确把握观点,领会主旨。 二、辨析方法、研究结构 辨析方法是指在社科丈阅读中,分析和把握作者证明观点、表达思想、方式和技巧。研究结构是指在社科文的阅读中,研究文章怎样合理安排层次,组合结构。辨析方法时,要注意辨析不同的论证方法,诸如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等。逻辑方法(诸如演绎、归纳和类比)也要有所了解。阅读时要注意这些方法运用的具体环境,以及它们对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社科文的阅读还经常遇到一些非逻辑的方法(比如一些文学手段和修辞方法),阅读要注意具体分析这些手段和方法在表达逻辑概念、证明中心思想时所起的作用,要特别注意从辩证思维的高度来体味和分析这些手段和方法。 研究结构布局,是杜科文的又一阅读重点。文章的运用,即使对社科文中的文学性表述,也要力求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社科文遵循的是形式逻辑的规律,透射出辩证思维的光芒。阅读时要善于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来把握作者的观点,领会文章的主旨。特别是文章对似是而非观点的辨析文字,更是阅读的重点。 社科类文章或是正面证明观点,或是反面批驳谬论。阅读时可以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议论方式入手,可以从主张、肯定、表扬的方向或是反对、否定、批评的方向来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从而掌握丈章的基本内容。 把握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是杜科类文章组织结构的方法,是为表达中心而设计的。阅读时要领会文章是怎样有序合理地安排层次,组合结构,重点分析文章的一般性结构(诸如总分、并列、对照、层进)。至于入题、过渡、推进、呼应、收合等结构因素的分析,阅读时也要注意,要在动态分析中来把握作者的思路。分析研究社科类文章的结构布局,是把握文章观点的前提,离开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会大大影响对文章观点的准确领会。 三、体味语言、领会语意 社科类文章是人们表达观点、宣传主张、阐明思想的信息载体。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要十分注重理解和分析概念,确认判断,弄懂推理。这类丈章在范围的限制、程度的强调、数量的表述等方面,在肯定和否定语气的变化上,在事物的可能性和模糊性的表述上,都有严密而精细的语言要求。所以,阅读社科类文章要特别强调体味语言、领会语意,这方面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社科类文章“体味语言,领会语意”的含义是:阅读时要依据该类文章逻辑性强的特点来感受、理解和分析语言,也就是要侧重从语言和逻辑的关系上,来体味语言,领会语意,从而进一步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体味语言,领会语意,不仅要进行逻辑层面的分析和理解,还要会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尤其要注意体味和领会论证和反驳中语言的思维色彩。 社科文阅读虽有其特点,但也同其他类文章的阅读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与科技说明丈重在考查对原文语句的转换一样,社科文阅读中也常常将文意的理解用转换的表达方式考查理解的准确与周密。对此,应找出对应的语句,结合语境,正确的理解领会语意。解题步骤: 第一步:粗读原文,了解文本大意。其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明确解说、阐释的对象,把握作者大致的见解倾向。 把握段落大意,并把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或在段边写出初步的概括认识,如“功能作用意义”等,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作好准备。 第二步:做题。这其中的步骤和要求是: 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如果选择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 对原文与选项相关部分仔细比较,调动常用的设题方法知识进行分析。 再一次分析题干要求,确认选项正误。 高考最新热门题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茶马古道 李 旭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寸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 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题需要考生能迅速找出围绕所理解此所阐述的句子,抓住关键词,然后通过与选项比较找出其差别。 【解析】 “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错,原文说”茶马古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答案】 B(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判断,内容集中在第二段。 【解析】 “以马易茶”,不仅仅是满足饮茶的需要,还有马长膘,牛增加奶量,帮助人消化,解油腻等。 【答案】 D(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重点考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题,应先找到信息所在的地方,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看表述是否一致。 【解析】 清代藏族除对茶叶需求夕卜,还有丝绸、布料、铁器等。 【答案】 C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 B原文无此信息。C不是因果关系,原文说“茶马互市”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D“不是内地对使马匹减少”。而原文”内地对马匹需求减少,对其他需要开始增力。” 【答案】 A 2抬)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尽他的职责(或称义务),传统谓之尽伦尽职。伦是秩序、次序。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站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有时同一件事(一种行为),由于行为者的社会位置不同,人们对他的行为可以作不同的评价。 粱武帝信佛教,有极深厚的宗教修养,写过不少佛教经典注释流传于世。他坚持素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面黄肌瘦。有人奉劝他,作为一个皇帝,职责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得富足,不在于“辍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梁武帝如果不在皇帝的位置上,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个亡国之君,不及格。与梁武帝情况,类似的还有宋徽宗赵佶,他绘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可传世,踢球的技术也不错;就是把国家弄得一团槽,成了亡国之君,也是个不及格的皇帝。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两军对阵,项羽用刘邦的父亲为人质,胁迫刘邦屈服,如不屈服,就油锅烹死刘邦的父亲。刘邦说,我们曾经结为兄弟,“我父即尔父,若烹太公,幸分我一杯羹”。刘邦为了争天下,可以不管父亲的死活。刘邦成了汉朝开国之君,他的政绩比秦朝好。后人没有深责刘邦的不孝。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有为之君,对俄国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他又好色,然而历史学家对他这点采取宽容的态度,未加苛求。 人们对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可以看主流。对古人的主要贡献、历史作用给以通盘考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时隔多年,古人的小失误已不再发生影响,留存下来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的那一部分。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人很不好,纵子横行乡里,但几百年来,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书画的成就。我们评论当前的人物和言行,就不可以硬套评历史人物功过的粗略方法。因为目前的小事、关系、社会风气的好坏,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更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如果追求享受,脱离群众的监督,胡作非为,也许自己以为是小节无碍,实际上亏大节,不必等百年之后,当前就难逃公论的指责小节失误,也是失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不注意小节,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当时不及格,企图从后来的评论家笔下得到宽恕,这是不现实的,对社会、对自己有害无益。 (1)本文列举梁武帝等历史人物,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 (2)文中画线句是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划在 句之前。 (3)从文章表现手法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因而具有很有的说服力。 B说古论今,引经据典,随手拈来,娓娓而谈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 C作者借古讽今,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文中多处使用了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4)议论文的论据要典型精当,本文用了四个封建帝王和一个文人的例子来论证观点,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累赘,请简析原因。 答: (5)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答案:(1)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指导:简单梳理前四段内容,即可看出:第1段提出论点,第2段对论点含义稍加阐述,第3、4两段从正反两面举例证明论点。因此,列举梁武帝等史人物,是为了证明第1段提出的论点。 (2)(划在)(句之前)。指导:划分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实际上就是对多重复句的最主要的逻辑关系作出判断,即对句子核心意义的准确把握。该多重复句的意义重心在两句上,两句是铺垫,与之间暗含因果关系,这是该句最主要的逻辑关系。 (3)D 指导:D项分析错在“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本文从体裁上看是议论文,因此,文中多处使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是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有力地证明论点,而不是增强“艺术表现力”。 (4)因为这些例子从不同角度充分而严密地论证了观点。前四位是中外的封建帝王,说明对执政者而言,主要看政绩 (或:因为前四位封建帝王,两位是反面例子,两位是正面例子,说明对执政者而言,主要看政绩);举董其昌例,则说明文人名士主要看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注意语言表达)指导:解答此题目仔细比较、分析这五个例子在论证角度上的异同。四个帝王和一个文人,分别代表各自的阶层,用来证明、判断一个人的功过要看其“社会地位”。而四个帝王又明显分为两类:梁武帝善良、宋徽宗有才、刘邦不孝、彼得大帝好色,但都是有为之君。这就充分证明,判断一个人的功过,还要看其“发挥的作用”。因此,这五个例子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5)不仅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更为了强调评价当前人物既要讲大节,也不能忽略小节。指导: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前五段是谈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最后一段则引申到如何评价当前人物,显然,作者是借“说古”来“论今”,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