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I)14.阿房宫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598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I)14.阿房宫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I)14.阿房宫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I)14.阿房宫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I)14.阿房宫赋训练 粤教版必修2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蜀山兀(),阿房出 盘盘焉,囷囷(qn qn)焉,蜂房水涡B复道行空,不霁(q)何虹 架梁之椽(yun),多子机上之工女 C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 奈何取之尽锱铢(zzh),用之如泥沙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b)缕 绿云扰扰(roro),梳晓鬟也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隔离 冥迷 涨腻 檐牙高啄B剽掠 逦迤 纷奢 春光融融C缦立 城郭 呕哑 妃嫔媵嫱D娇固 横槛 栗粒 勾心斗角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六王毕,四海一 一:动词,统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形容词,专一。B 族秦者,秦也 族:宗族,民族。 刘玄字圣武,光武族兄也 族:同姓的亲属。C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走:跑。D 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举:抬起,举起。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多于市人之言语 用之如泥沙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A B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指趋向北、西。B廊腰缦回 缦:通“慢”,缓慢曲折的样子。C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帝王坐的人力车,这里作状语,乘着辇。D齐、楚之精英 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金玉古玩等宝物。6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C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多于九土之城郭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二、阅读与感受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15题: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子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含义:(1)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掠: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有: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念: (4)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 (5)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参差: (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 2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秦人怎样对待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 _ _。“秦爱纷奢”有哪些具体表现? _ _ _。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_ _ 。3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段文字共四句话,下面关于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BC D4认真阅读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历史教训,点出了全文的主旨,请试作分析。答: 5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并警戒“后人”以秦王朝灭亡为前车之鉴,其见解极为深刻。三、综合与实践1读过秦论,试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的观点有哪些异同。附(见第四册):西汉贾 谊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士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櫌棘矜,非铣于勾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答: 2下面文句,是中国美术协会为悼念齐白石先生写的一副对联中的语句,请调整被打乱的顺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其中上联的首句已经给出。守金石行操 抱松乔习性 写虫鱼生趣 峥嵘九七春秋 抒稻黍风情 不愧劳动人民本色 灼烁新鲜时代 平添和平事业光辉上联是: 下联是: 四、体验与写作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有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也有浓重博深的人文景观。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秦砖汉瓦,唐诗宋词,遗物遗迹,骚人吟哦,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这里,蕴涵着自然的大美,历史的大美,让我们感喟,让我们思索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霁(j),椽(chun)2D(骄固,粟粒。“勾心斗角”也作“钩心斗角”,属于正确的词语。)3B“族秦者,秦也”中,的“族”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灭族,消灭。4C。5B(缦:无文采的帛,这里指缯缦,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像绸带一样”。)6A(A都是兼词,于此。B表转折;表并列。C语气词;名词,人。D于,比;介词,从。)二、阅读与感受1(1)剽掠:抢夺。(2)有:占有。(3)念:顾念。(4)奈何:怎么,为什么。(5)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6)可怜:可惜。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子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A4最后一段总结历史教训,点出全文主旨。先引用历史教训,指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都在他们自身,皆由统治者自己招致,如果六国和秦均能爱百姓,就都不致落得族灭的下场。然后讽喻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不要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演。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段文字中,共用了四个“后人”, 所指并不相同。第一、二、四三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朝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些议论,从爱民思想出发,总结封建暴君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议论宏正,体现着作者对封建暴君荒淫奢靡的强烈愤怒,对李唐王朝正在重蹈亡秦覆辙的深深慨叹,表达出“不爱人民,自取灭亡”的中心意思,颇有积极意义。铺事写志,层次分明,而议论纯属言理,却不显拘谨,实为妙笔。5C三、综合与实践1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但它们的立论角度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2上联是: 下联是:。 四、体验与写作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