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5542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筑基达标1.本文有许多经典名句,最好背熟记牢。请在下面空格里填上课文中相关的语句。(1)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弗罗姆则说:“_。”(2)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_。”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_。”(3)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_。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_。(4)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_,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_。答案:(1)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2)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3)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4)他自己爱的能力上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2.对下面句子的分析和理解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不正确的几项是()A.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从婴儿并不感到恐惧的事实,说明婴儿感受到了命运之神的保护。)B.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婴儿分不清食物、温暖和母亲。)C.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幼儿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D.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这一事实说明孩子有了被人爱的体验。)E.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这是说儿童进入少年后开始摆脱被爱以及那些被爱的资本。)提示:A项,同义句式的转换。原句用的是否定句式,理解用的是同义的肯定句式。B项,这是分析动词“区别”的宾语内部的关系。不是温暖、食物、母亲这三者的并列,而是温暖、食物这两者同母亲的并列。C项,这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D项,也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正确的说法应是,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E项,这是对句子词语意义的理解,“接受爱”“赢得爱”就是“被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就是必须使自己有被爱的资本。理解这个句子必须联系第2段“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并且明白“资本”具体指什么。答案:(2)(4)3.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_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_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_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_也根本无法赢得。_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_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A.所以而因为所以只有但B.因为但不仅而且如果而C.因为而不但而且只有但D.所以但因为所以如果而提示:第一空格要求分清哪是因,哪是果;第二空格,“但”表转折关系;第三、四空格要辨析是递进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第五空格要注意关联词前后呼应,因为后面有副词“就”,前面当用“如果”,“只有”当与副词“才”呼应;第六空格,“而”能顺畅地表达转折的意思,“但”较生硬。答案:B4.分析下面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然后说说文章说理的思路。(1)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2)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3)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4)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5)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6)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7)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8)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提示:这是一道文章思路赏析题。赏析文章思路必须从分析句子作用入手,而在思路结构上起作用的句子,主要有提示句、归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参考答案:(1)是本段的中心句,“自恋”二字归结上文摆出的现象,下文则是从理论解说“自恋”的含义。(2)是本段的中心句。(3)本段中心句,说明儿童爱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要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别人对自己的爱。(4)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爱的能力”是对上文的概括,“爱的对象”引出对父爱的说明。(5)领起下文的中心句,“这种变化”指“爱的对象”的变化,下文第57段则是具体说明“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6)本段的中心句,暗示前面分别论述母爱和父爱,从本段起则是综合说明。(7)本段的中心句,说明本段文字是说明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特征。(8)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从内容和思路两个方面归结全文。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是采取先分后总的思路进行论述。(具体分析参看“写作特色”栏目。)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同时参照全文,完成59题。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5.“父亲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另一个的作用”指的是什么?这里说的“社会经济”具体指什么?作者认为“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特征?6.“条件”具体指的是什么?可用哪两个字概括?7.文中句告诉我们,母爱和父爱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请结合课文概括说明。8.“也”字可否省去?为什么?9.文中句分别说明了父爱和母爱怎样的特征?请结合课文说明之。答案:5.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父亲作用”承上段而来,指的是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另一个的作用”,这里用代词提示下文,指的是“父爱的作用”,文章在论述了父亲的作用后,进一步阐述父爱的作用。“社会经济”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语,指的是“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爱,是一种意识,作者认为意识是由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这便说明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6.“条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本题要求先将抽象的词语具体化,然后再用两个字对其进行概括。具体指的是“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概括起来就是“顺从”。7.这个句子有提示的作用,下文论述的中心是父爱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而母爱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则要从第2段概括。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母爱的积极面是:母爱是无条件的,不用为此付出努力;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8.不能省。“也”这个副词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其意思是,不仅父爱的积极一面十分重要,父爱的消极一面也十分重要。9.这句话是说,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而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明白“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这句话的含意,母爱则与之相反。)10.认真阅读课文,填充下面表格:年龄段情感变化特征刚出生阶段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结论答案:年龄段情感变化特征刚出生阶段处在自恋阶段,没有爱的意识8岁以下有“我被人爱”的体验810岁主要仍然是“被人爱”,但开始“爱别人”“创造爱”少年时期最终克服“自我中心阶段”,懂得“爱比被爱更重要”成熟时期形体上同父母分离,心灵里却同时树立了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结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它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11.弗罗姆的理论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请你从课文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这一特点。提示: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旨在启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主要是继承,但继承不是目的,继承是为了创新。因此,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别人如何创新,这是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参考答案:(1)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和月下老人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里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2)弗罗姆提出,一个人的成熟就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在这里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关于合并父爱与母爱而产生一个新的心智结构的观点,而是强调了父爱与母爱是在人的心智里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是一种综合而不是“融合”或者“结合”。弗罗姆是对弗洛伊德的观点的创新。12.我们阅读任何人的作品,都要抱着一种探究的心态,读弗罗姆的作品也不例外。请说说本文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提示:这是一道探究思考题,启示我们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经验证明,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抱着这种心态进行学习,最能启发创新的潜在意识,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参考答案:文章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分析。相对于其他的爱来说,特别是从爱的性质上看,母爱表现出的动机和目的性是所有爱中最少的,似乎没有明确的意识、没有明显的报偿动机。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母亲爱孩子,也有着孩子可以给母亲慰藉和希望的原因。但是这种孩子给予母亲的希望和安慰在大多数时间里是潜意识的,母亲很多时候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种条件性。不过不论母亲是否明晰这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母爱除了无私外,也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特别是孩子离开自己时,母亲也会产生“空虚”的情感。所以,母亲的爱中也有着对孩子未来的希望。其次,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这也是从其一般的意义来说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父亲对孩子的爱也是无条件的。再次,作者认为“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这些观点与一般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符。二、语言应用13.(xx北京高考)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提示:人人都需要爱,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正是爱,但是在这里,爱却不被人接受,这是为什么?这则新闻的点评就可以从事件这个反常现象入手,这说明人们已经久违了爱,爱也需要人们的理解。答案:略三、写作训练14.“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多年来流行的少儿歌曲,既感人肺腑又耐人寻味,我们青少年为什么对母爱有这样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定从中得到了启迪,使你对母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请你以“母亲(父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告诉同学们你有一个伟大而崇高的母亲(父亲)。提示:这篇文章不宜写成议论文体,应以记叙为主,但是又必须有强烈的抒情和恰当的议论,最好能适当引用课文中的警句。答案:略回顾展望(xx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平面的生活(法)米图尼埃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的啊!”“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传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请您不要太过得意。”眼镜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您当然感觉不到。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像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您揭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我要给您配副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眼镜商许诺说。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益辅助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一位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鹳嘴向我直刺而来。接着便到了马路上。马路?毋宁说是蜂拥直撞,地狱一般:钩子遍布,军刀挥舞,长矛林立,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拥挤。汽车如同发疯的猎狗向我狂奔而来,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后一刻准确无误地避开,各种物体好像眼镜蛇似的,直冲我的脸跳将过来。我成了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和仇恨的对象。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了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首先,是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又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舌头,这恰好构成了微笑的对立面。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注: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英国画家;拉乌尔杜飞(18771953),法国画家和设计师。15.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16.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意,完成下面的题目。(1)四个动作分别指:_(2)“秘密”是指:_(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_17.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1)培根的绘画风格:_(2)杜飞的绘画风格:_18.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A.本文通过单眼和双眼观察产生的两种视觉对比,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讽喻。B.作者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摘下眼镜前后所看到的两个世界充满矛盾和对立,表明作者对平面生活的适应与赞美,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C.本文不同于一般叙事、抒情散文,它运用寓言的表现形式,借助虚拟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D.本文最后四段通过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世界给人的荒诞恐怖与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经据典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则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答案:15.提示:这是一道词语意义理解题。“文中对话部分”,这是题干为我们提示的答案区间,解答时对这段对话进行层次分析,开头至“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这是第一层,说明我的眼睛右眼近视,左眼远视,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工作,而是双眼交替工作。“请您不要太过得意”至“眼镜商许诺说”是第二层,写两只眼睛交替工作的后果,只能看到两维的平面世界而不能看到三维的立体世界。由此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参考答案:“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16.提示:这是一道对文中重要句子意义的理解题,题目从句中抽出三个词语,所以这道题实际上成了词语意义理解题。解答此题必须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第二部分先分别描述自己看到的立体世界和平面世界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世界,接着说“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引出自己的体悟,所以它是文章第二部分的中心句,也是作者在本文中要说明的人生哲理。“四个动作”在句子的下文有具体交代。“秘密”指未为别人发现的道理,作者从“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中发现了什么道理呢?文中说,握手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拳头是三维的立体世界,微笑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与之相对伸出舌头做鬼脸的笑是三维的立体世界,因此作者从这四个相互对照的具体动作中抽象出来的道理是,生活中存在平面世界和立体世界的对立。而这种对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遍”存在。参考答案:(1)友好地伸手,恶意地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2)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3)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17.提示: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意指明两人的画各自属于哪个世界,然后将文中描写性词语转换成相应的文艺评论性的词语,如“过分”即指“夸张”,“侵略性”喻指“批判性”,“螺旋状”喻指“立体状”等。参考答案:(1)夸张的,批判的,立体的。(2)优雅的,歌颂的,平面的。18.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朽的能力,以及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有误,立体世界有批判性的一方面特点,不等于作者去批判它;D项,最后四段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