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高考信息卷(二) 语文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297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高考信息卷(二) 语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考信息卷(二) 语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考信息卷(二) 语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高考信息卷(二) 语文 含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诗学是国学吗?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学”好不好,学问怎么样。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诗就是你的“学”,对不对?不一定对。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有人也会写诗,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诗分唐宋。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还有诗余做补充。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了。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无禅就无宋诗。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陈寅格把宋代理学称作“新儒家”,因为它跟先秦,跟汉代不一样了。新在哪里?在于它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大的思想汇流,所以不得了啊!朱子的学问,包括二程、周、张,都了不起。这是宋代思想的大格局。以诗来讲,宋诗的地位同样是很高的。讲中国诗的历史,唐了不起,宋也了不起。元代的诗其实也很了不起,像元遗山元好问,他的诗也了不起。明诗能轻视吗?明诗又是大家辈出。明诗有什么特点?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有唐诗的余韵。清诗又开一新局,清诗是返宋的。从清诗可以看到宋诗的神韵,最典范的代表就是晚清同光体诸大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返宋,他们得宋诗的神韵和一些基本的规制,形成了一个流派。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问的诗跟无学之诗,是完全不同的。有学问的诗,味道深远,有学问衬底,故深。所以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主要是学问。学问的累积如何,决定了诗的基本面貌。诗经里的诗,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诗经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比如解易,解语、孟,研究诗经的传注什么的,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过去很少有大学者不会写诗的,这是中国学问的一个传统。当然有的写得好,也有写得不够好。但是诗文和“学”的轻重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跟后来文人雅士写的诗,是不同的概念。诗经是中国人文的源头,它的博大渊雅,是后来任何一个单独个人无法达到的。诗三百篇,已经成“经”了。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区别就在这里。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古人蒙学开始,一般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先念苏东坡的诗,是要挨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词曲,白话小说,是自己偷偷念的书。诗经进入了学校教育,李白、苏东坡不能。诗经与后来的学者文人写的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彼此的地位价值不一样。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渊薮,是诗学的源头。我们不能说,杜甫、李白是中国文化的渊薮。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流裔。诸子百家、四部的学问,都是“六经”的流裔,诗文更是流裔的流裔了。 (选文摘自刘梦溪国学与诗学)1关于“学”与“诗”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一致一项是( )(3分)A国学念得好,诗歌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国学的功底,诗歌文章也写不好。B古今的大家,诗好实质就是因为学问好。骨子里没有学问,也就没有德范的支撑,当然诗就索然无味。C作者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范曾先生的学问根底好,还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作者相通。D古人诗可以看成学的别体,但是不看成学的本身的见解有道理。诗就是“学”的说法有道理但不一定对。2下列有关唐宋明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完全正确,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B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出了很多大家。C宋诗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地位同样也是很高的。在于宋诗跟禅宗思想、宋代理学相表里结合得很好了。D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虽不是唐诗但是有自己的特点有唐诗的余韵。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诗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B诗经里的诗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C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这表明过去的大学者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D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诗不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中国文学的经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加快。 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5分) 译文: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8.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5分)答: 9.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 ,人皆有之,_ 。(孟子)(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 ,君子不齿,_,其可怪也欤!(唐散文师说)(3)四十三年,_ 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 ,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何老师曾宪涛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还没听说。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何老师说没有。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E小说围绕着何老师关心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事件,表现了人的多种矛盾处境,这种矛盾压在何老师、“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2)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启华先是说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后来又说没有动手脚,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今年春色更喜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记者会侧记赵艳红3月14日清晨,北京,雨雪潇潇,春寒料峭。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却是热火朝天。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中外记者。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有3000多名,但因场地有限,只有部分人有幸一睹总理的风采。这是今年“两会”最后一场新闻大战。媒体大战早在7时左右就拉开了序幕。人民网前方直播组于6:30分到达大会堂门口排队等候。7:30分,记者们开始进入大会堂,为占据有利地形,各媒体的“先遣队”通过安检后,立刻朝着三楼的金色大厅的飞奔。谁都想离总理更近一点,都想有亲自向总理提问的机会。第一排的座位很是抢手。大会的组织者不得不下令,每家媒体在第一排只能有一个位子。“小撒我认识你。”央视名嘴鲁健和撒贝宁起初都在第一排,被眼尖的组织者发现了,最后鲁健后撤了。看来明星脸也会惹麻烦。今年“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是参加采访、直播的网站更多了。在记者席的北侧,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多家网媒的直播台早早准备就绪。9:50分,喧闹的会场静了下来,记者们几乎是屏息凝气,翘首期待着。10时整,温总理从金色大厅的左侧信步走来。掌声响起!相机的咔嚓声连成了一片,汇成一首别样的伴奏曲。“记者朋友们,大家好。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总理的开场白,道出了xx年的不同寻常。总理的脸上,是我们熟悉的笑容,温和、淡定,给人以力量。或许是因为xx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今天共有13位记者提问,9个问题都指向经济领域。谈人民币汇率,总理说,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谈贸易保护主义,总理说,真诚希望美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放开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有利于贸易的平衡。谈吸引外资,总理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欢迎外国企业到中国依法经营。谈防止经济二次探底,总理说,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谈宏观政策走向,总理说,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的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xx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总理曾以此诗鼓励人们要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抱有信心。一年后,我们看到 “春色更喜人”xx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震荡下,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成功完成“保八”任务。总理在开场时作出了预判: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总理针对各种经济问题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会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就如金色大厅墙壁上那首中国颂里所言:今日中华,欣逢盛世。改革、开放、创新,致力科学发展;继承、弘扬、借鉴,构建和谐世界。且看我中华儿女,放眼未来,大展宏图,和衷共济,共襄盛举,定实现民族之伟大复兴!记者会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用闪光灯和镜头送别总理。望着总理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期待,一年后,再次与总理欢笑相聚。 (摘自人民网)(1)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A因天气状况和场地有限,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有3000多名,只有部分人有幸一睹总理的风采。B谁都想离总理更近一点,都想有亲自向总理提问的机会,大会的组织者不得不下令,每家媒体只能有一个位子。C总理的开场白,道出了xx年人民在极其困难条件下,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走出了经济困境。 D总理在谈宏观政策走向时,强调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E在新的一年里,总理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震荡下,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成功完成“保八”任务。(2)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作者在二、三两个自然段详细写记者们的事情?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6分)答:_ (3)在本次记者会上,记者提问最多的问题都指向经济领域,从文中看,记者都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分条列出)(5分)答:_ (4)怎样理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这句诗在文中的含意?(4分)答:_ (5)作者在文章结尾聚焦“金色大厅墙壁上那首中国颂”全诗,请针对具体诗句结合本文内容,选定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_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让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B“海归”中相当一部分人坚持回国创业的梦想,不愿意向优越的生活条件俯首低眉,他们摒弃周遭的闲言碎语,毅然回国发展。 C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所以不能因噎废食,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D石景山区开办的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第一年就招收了126名新生,但是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们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17.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5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1)_ ; (2)_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从前慢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天水一中xx高考模拟信息卷2答案1.D(A原文无此意。B原文是: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C原文说的是: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 2.C(错在没有根据、不符合原文意思。 3.D(“他们的诗不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中国文学的经典”观点错误)4.D(速:招致。) 5.C(正确标点:“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另,A、B句正确标点:“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6.A(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7.(1)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参考译文】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8.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 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 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9.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11.(1)DE(A“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定不能找,才不肯找的。B“我”说的话是安慰何老师的。C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不安)(2).疼爱孩子。女儿生活能力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激动流泪。自尊谨慎。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十分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学生。善良厚道。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学生启华叫别人上岗。(3).“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毕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诉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4).观点一:前面说的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当年何老师对他的学习有过较大的帮助,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老师个忙合情合理。他主动告诉作为同学的“我”,并让“我”不要告诉何老师,不为得到老师的感谢,没必要编造。后来改口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观点二:后面说的没有为雯雯的留下动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前面说的动手脚,是为了在老同学面前显示回报恩师。启华没有责怪“我”,他意识到是自己说的有问题。启毕看酒看了很久,想到了自己这样说给老师增添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然后说出的才是真相。12.(1)C D( A强加因果,删去“天气状况”; B表述不当,不是“只能有一个位子”,而是要加上“在第一排”的特定限制;E概念不清,“在新的一年里”,有歧义,应该说明是“xx年”)(2)导语;在第一段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述出来之后,接着写今年“两会”记者人数之多,场面之热烈,正好照应标题,以紧紧地抓住读者,说明人们关注、重视的程度,记者会的影响力;起着担负着统帅全文的作用。(3)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主义吸引外资防止经济二次探底宏观政策走向(4)“明年春色倍还人”,意指明年春天,这里的景色将一定更美好。总理在这里引用此诗句,是为了以此“鼓励人们要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抱有信心”,说明过去的xx年“春色更喜人”,来年xx年我们信心倍增,新的一年一定更加美好。(5)(可以将整个颂诗分为四个方面,就其中一点来谈体会;只要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1)“今日中华,欣逢盛世”:可以结合侧记,重点来谈大好的形势;(2)“改革、开放、创新,致力科学发展”:可结合“科学发展观”来畅谈创新的重要性和光明的前景;(3)“继承、弘扬、借鉴,构建和谐世界”:重点放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主题上来谈体会;(4)“且看我中华儿女,放眼未来,大展宏图,和衷共济,共襄盛举,定实现民族之伟大复兴!”谈未来的畅想、祖国未来的希望,以及自己的努力等。13 A(B项望文生义,C项不合语境,D项不合事理。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俯首低眉:低着头,谦卑恭顺的样子;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14 B(A“由于结果”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实现”“效果”搭配不当)15 C16 “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1)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那么,便有阴晴变化,日出日落,云卷云舒;(2)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地,那么,便有高低起伏,潮涨潮落,风生水起。 (内容3分,句式2分。共5分。)18.【写作提示】在崇尚速度与效率的时代,钢筋水泥丛林里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喜欢便捷的速食,追求即时的通讯,更是习惯于文化快餐,“慢”逐渐成为愚蠢、懒惰、落后甚至堕落的代名词。泛黄的旧时光里,失却了顺应四时,将自然的馈赠烹制成传统佳肴的那份精致;失却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那份浪漫的想象和“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的那份绵长的期盼;失却了林黛玉在金陵的暮春黄昏惋惜一朵花凋谢时的那份悲悯;失却了“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那份凡事做到极致的认真。然而,所有的这些遗落在尘埃里的“慢”,却是在很多很多人心坎上泛着微痛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