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思维创新一、综合思维.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8078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思维创新一、综合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思维创新一、综合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思维创新一、综合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思维创新一、综合思维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组成,是地球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宏观系统。地理事物通常是复杂的,地理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就地理论地理,必须从大地理的角度,从学科融合和空间综合的角度,去了解地理事物,去分析地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对地理学科综合性的要求日益突出。就综合分析而言,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弄清地理事物的关键所在。对于区域分析来说,综合分析更是不可缺少的。综合型地理思维的创新,在于把握全局、分清主次、归纳总结和整体提升。我们的综合课程考试,不能够只考“拼盘”型的试题,把政治、历史、地理试题简单地罗列起来,而一定要考“炒菜型”的试题,即大胆打破学科界限,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和全面理解的能力。比如,一道20分的综合试题,就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考核,从时间角度考历史,从空间角度考地理,从世界观角度考政治,从三者结合的角度考综合。东方人总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而西方人则往往是把复杂的问题搞得比较简单。在高考命题的过程中,东方人往往设置许多陷阱,或者实行错误的导向,千方百计扰乱视听,引诱考生去犯错误,这又是何苦呢?西方人则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观念的重要差异。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为东部与西部,东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与南方;西部则以昆仑山为界,分为大西北与大西南。我国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可称为“绿色中国”;我国北方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可称为“黄色中国”;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瀚海无边,可称为“金色中国”;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可称为“银色中国”。关于国土整治,可作如此描述:“黄色中国”向“绿色中国”转变,“金色中国”向“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转变,“绿色中国”应更加碧绿可人,“银色中国”则主要是保护好原生环境。由此可见,这位德国地理学家对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具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并进行了很好的提炼与综合。学习中国地理,不能把中国自然地理与中国经济地理人为地割裂开来,而要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重大问题和未来发展。我国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综合自然地理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决定这三大地理区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决定东部季风区地理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带性,归根结底是热量;决定西北干旱区分异的是经度地带性,关键是水分;决定青藏高原区分异的是垂直地带性,关键是热量及水分。从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东、西部的差异远大于南、北方的差异。因此,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而论,水分因素比热量因素要显得更为重要。在当今形势下,水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也越来越紧迫。怎样看待地理科学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相互作用组成的世界,地理学对我们生活的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地理学是一门既有趣更博大精深的科学。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变化、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为了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我们需要培养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帮助企业进行规划布局和市场营销,为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能源政策、经济调整、技术创新、减灾防灾、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所以,地理学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人地关系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包含很多要素,而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因而需要认识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在各地的不同表现和规律,这就是区域综合分析。地理学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野外调查是最基本的观测,于是就有“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融入大自然”之说。对于地理科学来说,分析、解释、归纳、概括、演绎、模拟、描述、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科学可通过评价、规划、设计等手段为实践服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需要打破各分支学科的界线,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研究。如今,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大幅度地拓展了,环境、旅游、海洋、城市、灾害、地理信息技术等都成为当代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南、北方的发展差异近千年来,我国的政治重心在北方, 经济重心在南方。前者主要是历史传承和长期发展的结果,后者则与历史上政权与人口的多次南迁密切关联。明清以来,南方经济逐渐崛起,对外贸易发达,陆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此相比,北方则逐渐地落后了。但北方长期以来大多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南方地理环境优越,适宜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由于南方与外界保持较为频繁的交流,能够接受到比较多的新鲜事物,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也有利于南方的发展。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商贸发达,促进了北方社会文化的繁荣。但后来“丝绸之路”衰落了,南方的海上贸易随之兴起。历史上的贸易大港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如泉州、广州、厦门、宁波等。数百年来,北方战乱频繁,成为沙俄、日本等列强侵略的重点。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北宋,文化名人多出自于北方;但南宋以后,科举状元则以南方为多,这与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