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7993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梳理1.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会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1)外力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2)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3)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2)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疑难突破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剖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以通过表4-1来比较。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趋于平坦(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2.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剖析: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形式。地壳运动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特点见表42。表4-2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比较形式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绵长断裂带引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3.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 剖析:(1)地质作用是地球上自然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照能量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它是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地壳运动的长期性: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 地壳运动的复杂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 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4.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剖析: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经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侵蚀等提供了条件。因此,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此外,各种外力作用长期而缓慢地进行着,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5.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剖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是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风力、流水、冰川的侵蚀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流水侵蚀作用强大而普遍,主要分布于半湿润、湿润地区。常见的流水侵蚀地形有沟谷(V形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形,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有冰斗、角峰、U形谷等。 风力、流水、冰川的沉积地貌 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有很大的区别。风力和流水所携带的物质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的沉积作用是在冰川融化时才能发生,它的沉积物大小混杂,不具有分选性。 典型的风积地貌沙丘,其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因此可根据沙丘的陡坡和缓坡来确定当地的盛行风向。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运动 剖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岩石圈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特别是大气、水、生物的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搞清楚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我们可采用图文转换法,将教材中的相关文字和插图归纳成如图4-1和文字说明。图4-1 模式图 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壳内。问题探究 问题1 在花岗岩中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酷似一棵小树或小草,有人说这就是化石。这种说法对吗?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化石是存在于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是由地质时期生物的遗体或其他生物活动的遗迹被沉积物埋藏之后,在沉积物的压实、固结成岩过程中,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材料中所说的不是化石,它缺少植物应有的结构(如叶脉等),称为假化石。它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我们可以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推测岩石沉积是地理环境特征。 问题2 2 000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2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 844米;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 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你知道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以上两例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珠穆朗玛峰地区在受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但仍以内力作用为主,珠穆朗玛峰地区现在仍在不断上升。渤海地区在受外力泥沙沉积的同时,地壳又在不断下沉,所以形状基本未变。典题精讲例1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东欧平原 B.亚马孙平原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思路解析:根据世界主要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进行分析。东欧平原纬度较高,受冰川侵蚀作用明显。做该题也可用排除法,亚马孙平原、密西西比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均为河流冲积平原。答案:A例2读图4-2,完成下列问题。图4-2 三种地貌图 (1)A图地貌为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A图中的是_,是_,是_。 (2)B图地貌是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 (3)C图为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高_原,该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思路解析:A图中是冰斗,是角峰,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由于大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或上下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受外力作用所致。C图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流水冲刷而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有: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冰蚀 冰川侵蚀 冰斗 角峰 U形谷 (2)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3)沟谷 黄土 自然原因是黄土质地疏松而且夏季多降暴雨;人为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知识导学 本部分内容特别是地壳运动比较抽象,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中应结合例子理解内力作用特别是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四种方式中,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且一般有具体的地貌形态,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相应的图理解记忆。 掌握本部分内容可用绘制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的方法,绘制过程中要注意落实转化的起点、终点,尤其以指向变质岩的箭头最为关键。疑难导析 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的地区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一方面,高山上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而被破坏;另一方面,被破坏的物质经过搬运在低地堆积起来,又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壳的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某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是相伴发生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据作用速度可分为迅速激烈的和缓慢的。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风化作用破坏了地表物质,是部分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得以进行的基础。 搬运作用不断地转移和运输物质,使侵蚀作用不断地继续,堆积作用得以完成。 外力作用是地球受大气、阳光、流水、风、生物等地球表面物质影响的表现。它可能是生物、化学变化,也可能只是物理变化。但是,地表在经过了长期的外力后,也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风、水、冰、浪等都能形成侵蚀和沉积地貌,但外观、形态有很大的不同,要从沉积物的大小和有无分选性等方面去区分。 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简而言之,所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理解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另外,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问题导思 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及化石的形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受到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任何地表形态一般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考查外力作用的这类题,应该结合具体地形区或地貌单元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来考虑。典题变式:下列地理现象中,先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后与外力作用有关的是( )A.侵蚀平原的形成 B.“地上河”的形成C.珊瑚岛的形成 D.断块山地的形成答案:D绿色通道:通过地理景观图来考查外力作用地貌的这类题,可以回忆或对比教材插图中一些地貌的名称和部位。根据自己了解的基本规律答题,可以节约做题的时间。典题变式:读图4-3“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图4-3 地貌景观图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云贵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