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7913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2019/11/26,1,临沂市兰山区妇幼保健院,2019/11/26,2,腹痛,3,2,4,1,腹泻,2019/11/26,3,一、发热,测体温,发热分度: 37.338为低热, 38.139为中度发热, 39.141为高热, 41 以上为超高热。,2019/11/26,4,2019/11/26,5,降低室内温度。 减少穿衣,不能用棉被包起来。 多喝水、多排尿。 洗温水浴。 使用退热贴。 饮食配合。,如何进行物理降温,2019/11/26,6,不能“捂”汗。 必须使用体温计。 如果测量部位有汗,要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再测体温。 小儿体温测量最好在小儿安静状态下进行。 小儿发热时要勤测量。 记录下来小儿体温变化,以及吃药情况,以便就诊时向医生提供。,防护的注意事项,2019/11/26,7,查明发烧的原因 可采取退烧措施 多补充水份,给予温水拭浴 不同的口服退烧药搭配使用 肛门塞剂,体温大于38.5时才用退烧药!?,总结,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 。,2019/11/26,8,院外紧急处理防窒息,2019/11/26,9,2019/11/26,10,腹痛,3,2,4,1,腹泻,引起腹痛常见原因: 急性胃肠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 功能性腹痛 肠痉挛 肠套叠 阑尾炎,2019/11/26,11,二、腹痛,2019/11/26,12,2019/11/26,13,防护 1. 在孩子精神好,不发热时,可用热水袋等热敷一下肚子,观察后询问情况。 2. 检查大便。 3. 摸一下肚子,看肚子里有无硬东西,或者不让摸(压痛)等情况。,处理原则: 及时就医,找明腹痛原因前,禁止使用镇痛药!,2019/11/26,14,腹痛,2019/11/26,15,腹痛,3,2,4,1,腹泻,2019/11/26,16,三、腹泻,常见于秋冬季节,常表现为蛋花汤样稀水便,易引起脱水。属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存留57天,无特效药治疗。主要治疗是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脱水,首选口服补液盐,严重的才需要静脉输液纠正脱水。,2019/11/26,17,2019/11/26,18,防护 1. 药物不是治疗腹泻的主要手段,最重要的是补充足够的电解质和水。 2. 饮食疗法是治疗腹泻的关键。 3. 粪便管理是截断感染的途径。 4. 洗屁股比擦屁股好。,治疗要点 (一)调整饮食 (二)控制感染 (三)肠黏膜保护剂 (四)微生态疗法 (五)液体疗法,2019/11/26,19,腹泻,重点是纠正及预防脱水,2019/11/26,20,腹痛,3,2,4,1,腹泻,四、荨麻疹,2019/11/26,21,不是麻疹,过敏引起,2019/11/26,22,2019/11/26,23,常见病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血清疫苗。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都可引起。,2019/11/26,24,2019/11/26,25,2019/11/26,26,2019/11/26,27,消除过敏原是重要环节 如小儿吃虾蟹引起荨麻疹,那在一段时间内就不要再吃;如果是因为使用了某种护肤品或洗涤品,就要立即停用。 某种食物或用品引起荨麻疹,并不意味着小儿从此再也不能吃这类食物或再用这类产品。过了这段时间,小儿可能就不会产生过敏反应了。,防护,2019/11/26,28,腹痛,3,2,4,1,腹泻,五、儿童常见传染病,1.手足口病 2.腮腺炎 3.结膜炎,2019/11/26,29,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2019/11/26,30,1.手足口病,2019/11/26,31,2019/11/26,3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56温度下,经30分钟灭活。 患儿和隐性感染儿、成人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患儿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经粪口、飞沫、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可获得较长时间的特免性免疫力,但无法获得终身免疫。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2019/11/26,33,传播途径: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源。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咽喉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2019/11/26,34,临床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手心、足心、口腔及臀部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可以不伴发热 2、患儿疱疹无痛痒感,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 4、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5.如有高热,打惊,精神差,手足凉等,及时就诊。,2019/11/26,35,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肛门四个部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2019/11/26,36,防治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 ,家长发现患儿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 2.应每日对玩具、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3.居室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4.开展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治疗药物:蓝芩口服液,开喉剑口腔喷雾。,2019/11/26,37,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决定采取放假措施。,2019/11/26,38,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凡在15天内发现13例手足口病病例或病例数量达到在园人数18%的托幼机构必须关闭,时间为2周。 1. 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2.腮腺炎,2019/11/26,39,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2019/11/26,40,2019/11/26,41,2019/11/26,4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是腮腺肿大和疼痛,可并发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主要见于年长儿。传染源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很少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个别可出现低热和皮疹。 潜伏期14-21日。 前驱期3-5日,可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头痛、恶心、呕吐和咽痛等非特异症状。 腺肿期,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肿胀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楚,肿胀处皮肤温度高,有明显的触痛,腺肿期1-3日达到高峰,持续4-5日,以后逐渐消退,整个过程6-10日,多为中度发热,持续3-7日,约20%不发热。,3.急性结膜炎,俗称的“红眼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病急,易造成流行,发病后34天病情达到高潮,1015天可以痊愈。,2019/11/26,43,急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急,结膜充血,眼屎多而粘稠,症状明显。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极强,一般24小时左右发病,常暴发流行,常有结膜下点状或片状出血,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2019/11/26,44,急性结膜炎,治疗按结膜炎常规治疗外,还要加强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应提倡勤洗手,不共用毛巾,不用手、衣袖和不干净的手帕拭眼;对患有传染性结膜炎者,所用脸盆、毛巾等要与他人分开,并应煮沸消 毒;对工作生活环境多风、尘埃、烟熏、热等刺激者,应在改善环境同时加强戴镜等防护;游泳时要戴防水眼镜,浴室洗澡时最好自带浴具。,2019/11/26,45,2019/11/26,46,腹痛,3,2,4,1,腹泻,六、儿童意外伤害,1.擦伤 2.刺伤 3.扭伤 4.烫伤 5.鼻出血 6.气管异物 7.鼻异物 8.口腔异物 9.窒息,2019/11/26,47,1.擦伤,部位:肘部、手掌、膝关节等表皮擦伤较多、创面浅、范围小,2019/11/26,48,清创:干净的清水或者淡盐水 消毒:用碘伏 酒精或者过氧化氢加无菌棉签消毒伤口(细菌),2019/11/26,49,创可贴:伤口较小 伤口通气,2次/天换药,避免感染,2019/11/26,50,2.刺伤(铅笔,铁钉,尖木头),窄而深的伤口,并且含有泥沙、生锈的铁钉以及木屑等,尤其是生锈的铁钉易引起破伤风感染 如果流血不是特别快,不要马上按住。流血可以带出脏的异物,不容易引起感染。特别深的创口,一定要让它充分流血,一般到伤口自动停止流血为止。,2019/11/26,51,然后用碘酒涂擦伤口,碘酒干后,用75%酒精脱碘,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破伤风:如果是被生锈的铁钉刺伤,最好去医院打破伤风针,2019/11/26,52,3.扭伤,2019/11/26,53,部位:踝关节、腕关节、腰部、头部 症状:局部肿胀,疼痛。错误处理:按摩扭伤部位 正确处理: 1、24小时内用冰敷或冷水 ,用冰块或毛巾反复多次冷敷(2030min,检查皮肤的温度,间隔1020min) 2、24小时后热敷/活络油,促进血液循环。 3、怀疑骨折应去医院检查 抬高冰敷,4.烫伤,烫伤后用盐水冲洗伤口 有条件的可以涂上烫伤膏,然后去医院治疗,2019/11/26,54,被开水烫伤,千万不要挠被烫 到的地方!否则会留下难看的疤痕,2019/11/26,55,在学龄前的小儿中鼻子出血是常见现象,外力的撞击鼻子,吸入干燥的空气使鼻腔黏膜干裂,或剧烈运动时血压升高,都易使小血管破裂,血小板过低、白血病等疾病,也可能造成流鼻血。 其实大部分(90%以上)鼻出血是良性的,且几乎都发生在鼻前部较多,小儿更是如此。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感冒、过敏性鼻炎、外伤、环境空气干燥、鼻腔息肉、鼻腔结构异常、凝血障碍、习惯挖鼻孔、缺乏维生素C,5.鼻出血,鼻出血,止血方法: 1.用棉花球或纸巾堵塞出血孔、让血液自然止住 2.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大人膝盖上,头微微前倾 3. 用棉球或纸巾擦干净血迹 4.手指轻按压出血处510分钟 5. 冰敷鼻梁或鼻尖,让鼻子附近的血管收缩,减少流血量,2019/11/26,56,不要仰头,应保持头部向前倾,2019/11/26,57,2019/11/26,58,处理: 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者后仰位。弄清楚是哪侧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的麻黄素或0.5%的肾上腺素来塞进出血侧鼻腔。再用手捏紧两侧鼻翼,让幼儿用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血。 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冰块放在前额部,双脚浸入热水中,都有利于止血。 用上述方法处理仍不止血,应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经常发生鼻出血,则应在出血时或出血后即去医院检查。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挖鼻。,2019/11/26,59,1. 保持室内湿度。 2. 不要让小儿养成挖鼻孔的习惯。 3. 适当补充维生素C。 4. 多饮水。 5. 如果小儿曾经有过鼻外伤,出鼻血的原因多是外伤时血管破损,留下瘢痕,会连续或间断发生出鼻血,要看医生。,2019/11/26,60,异物吸入是指各种异物不慎被孩子吸入呼吸道,异物可能停留呼吸道任何部位,重者可造成窒息立即死亡。,6.气管异物吸入(气道堵塞),2019/11/26,61,气道异物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咯出异物。 2. 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2019/11/26,62,2019/11/26,63,7.鼻腔异物 最常见的异物为豆、瓜子、纽扣、塑料小玩具、滚珠、纸团、果核等,或睡眠时小昆虫侵入。较大儿童可以说清楚,较小儿童则病史不清,异物留在鼻腔较久,直至患儿出现一侧鼻塞,鼻臭,流出脓血性分泌物时,才被发现。 急救:对较大儿童,异物较小者,可用手按紧没有异物的鼻孔,瞩小儿作擤鼻动作,将异物擤出;或用棉花或纸捻刺激鼻腔,使其打喷嚏将异物喷出。无效者立即到医院鼻科处理。若患儿年龄过小,或异物质地柔软,甚至已经变质腐烂,可到医院用吸引器吸出。,2019/11/26,64,8.口腔异物 以鱼刺、碎骨类多见,常嵌入扁桃体及其附近,引起咽部异物感、刺痛、吞咽困难。 急救:需行咽部及喉镜检查,查明异物,用镊子取出。勿轻易让小儿用饭团咽下,这样做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局部损伤。 首先仔细检查患儿的口腔及咽喉部,如在可视范围内能够发现异物,可试将手指伸到该处将异物取出;如若失败,可试用拍背法或推腹法急救。阻塞气道 拍背法:急救者坐位,小儿背朝上平放在两腿上,头低脚高,其胸紧贴在急救者的膝部,用一手指使小儿口张开,另一手适当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脊椎部位,有时可把异物咳出。,2019/11/26,65,如果孩子已经昏迷而躺倒在地上,可把他放平,仰卧,自己分开两腿跪下,将病人夹在中间,按上法用双手推压病人的肚脐与剑突之间,也可产生同样效果。在按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病人口腔,看异物是否已经排出,并及时取出,否则会被再次吸入。 支气管,气管异物咳出的机会只有1-4%。所以如用上法无效,切勿耽搁时间,尽快送医院耳鼻喉科抢救。,2019/11/26,66,9.窒息 原因:异物进入呼吸道:如豆、花生、钮扣、瓜子、别针、小玩具等。内外科疾病:如喉头水肿、梗阻、外伤等。 处理:异物进入气管,最初可引起连续刺激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可引起窒息死亡。应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动,使异物滑入左右一侧支气管内。缓解窒息,以便争取抢救时间,迅速送往医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吃饭或游戏时,突然发生异物卡入气管时,首先应将病儿倒立、头向下,拍击胸部,同时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压,以利异物滑到病儿口腔,吐出或咽下。如无效立即送医院抢救。,2019/11/26,67,口对口人工呼吸:小儿仰卧位,术者位于小儿一侧,一手置于患者颈后,将下颌向前上方推起,头后仰,另一手的拇,食指捏紧患儿鼻孔,其余手指置于患儿前额部;深吸气后,对准患儿口腔吹入,此时可见患儿上胸抬起,停止吹气后,立即放开鼻孔,因胸廓及肺的弹性回缩作用,可自然出现呼气动作,排出肺内气体。如此重复,儿童1820次/分。注意吹气要均匀。,2019/11/26,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