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良渚博物馆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7840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杭良渚博物馆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余杭良渚博物馆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余杭良渚博物馆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案例分析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余杭良渚博物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解构的作品,用一种稍显扭曲、破坏、混乱的手法,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馆设计的时代背景与选址意义:,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2005年12月15日,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 这个纪念馆是为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而兴建的,馆址位于柏林市中心象征德国统一的勃兰登堡门和联邦议院大厦之间,而二战结束时希特勒自杀的总理府地下室就在旁边。 丹尼尔.里勃斯基在1989年举办的犹太人博物馆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中,以其独具匠心的解构派设计方案获头奖。该博物馆实际上是柏林博物馆的扩建,于1992年11月奠基,1990年建成。 柏林犹太博物馆(Juedisches Museum Berlin),是欧洲最大的犹太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博物馆的展品多达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大量的展品记录了德国犹太人2000年的历史。,此博物馆的基地图,从上方看是线型的闪电状,呈之字形(图片),这也是其绰号“闪电战”(blitz)的由来。,老的柏林博物馆是一幢巴洛克式建筑,位于柏林市中心,新的犹太人博物馆在地面上与老馆分离,是 一个被称之为“石头的闪电”的弯折形体,与老馆形成鲜明对比。,周边环境,虽然这座建筑在这块区域自成一体,其平面形状与金属外表与周围环境毫不相干,如天外来物,却在混乱的城市肌理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建筑物的短立面接近主要大街,使他在街道上看起来一点也不庞大。在高层公寓与老馆之间形成了一个中立的,非常广阔的城市空地,当建筑被放入这个开放的绿色空间时,建筑看起来要比实际高度要低,使得如此不平凡的一幢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意外的谦逊。,设计骨架,设计骨架,大卫之星,间断的直线,地址的连线,犹太人的标志,线性与时间的相似性,外墙的刻画,这一弯折体的构思是受德国纳粹时期强 迫犹太人佩戴的六角星标志的启示。这六角星被称作大卫之星,是犹太人的象征。,它闪电般的外形或“破碎的大卫之星”由一条轴线贯穿,在曲折的体量中是展厅,在贯通的轴线部分则包含所有二战中在柏林被迫害的犹太人的名字。 这一曲一直代表着两种思维和秩序一个多样化的片断组成的直线和一个趋于无穷的折线相互交织,但各有自己的方向。这两条轴线描绘了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里勃斯基把该博物馆称为“线之间”(Between the lines)。,建筑的立面依然是线的艺术,由由镀锌金属片覆盖,窗口都是斜线状,不规则的横割建物本体,这些窗口线是依据柏林地图上的一些犹太历史地点而被连起的,它们也被视为连结德国犹太人不同时期的破碎象征,光透过其中,形成微妙的空间效果。,与老馆的关系,博物馆的人口设于老馆,新旧馆在地下层相连。新旧两馆的历史关系借由这条地下通道表达。它显示了这个城市与犹太人的历史联系。 这个出入通道的楼梯和走廊被设计的相当狭窄,并连到新建物的高塔里,经由高塔才能通到新建物的各个楼层。 要进入新馆就得先进老馆,这对一些参观造成了不便。,新馆与老馆之间除了出入口之间的联系,在高度上,檐口高度大致相同。 旧馆的周边环境堆积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高度不一,质量良莠不齐。虽处同一个环境,彼此却无太多联系,各顾各的反映着不同的都市概念。这也是战后柏林的城市状况:战争摧毁了柏林原有的整齐的街巷院落肌理,对战后柏林的应急性重建加剧了对柏林历史肌理的破坏,一条柏林墙又把柏林分裂了。,入口与通道,犹太人博物馆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为10000m2。博物馆的人口设于老馆,新旧馆在地下层相连。其1-3层为展厅,4层为办公,地下层为库房和部分展厅。断续的直线构成了一个非连续的“虚空”,纵贯整个公共区域,以墙和其他空间硬性分割开来,只能通过地下层的开口或上面的天桥进入它的各个片段。,线性和时间的组织,首层平面,二层平面,轴线,通往轴线尽端的 大屠杀之塔(Holocaust rower),通往轴线尽端的”霍夫曼花园(E TA Hofmann Garden),一部长长的直通三层展厅的楼梯。,三条相互交叉的轴线,死亡,逃亡,共生,死亡轴线的尽端是”大屠杀之塔 一间空的房子。从低矮的通道费力地推开沉重的铁门进去的时候思想毫无准备:空间很高(大约有20m)也很黑仅在顶部有一丝亮光感觉相当恐怖。空间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阴冷潮湿;眼睛稍微适应了暗环境从黑暗的背景中渐渐浮现出几个站立的人形一动不动不声不响 一字排开站立在一面大墙之前.,逃亡的终点是一个庭院,一个规则成列的柱林,共49根方柱。,共生轴线是一条长长的楼梯,楼梯一直通向三层。楼梯上空有一些相互交叉的混凝土构件,会给人造成刀光剑影的感觉。,交叉形灯光设计,以色列艺术家马纳舍卡迪希曼(Menashe Kadishman)用厚有三公分的钢制作了一万个不同的、粗糙的、象征性的、双眼和嘴都是打开的面孔,铺满整个地面,并允许访客踏过,这个展览称为“落叶”(德语:Shalechet)。,此馆犹如迷宫般压缩、狭闭的空间设计,还有切割状、阴暗的照明完全是馆方刻意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空间使访客感受到犹太人在德国充满艰难与挑战的历史感。,余杭良渚博物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良渚文明纵入中国五千年文明,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当时最大的城市,有神秘莫测的玉器体系,也有天蓝水清山秀,鸟鸣丛林溪涧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人们改造自然互相依存的和谐之美。,设计大师,良渚博物馆建筑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_eld)设计 他的作品并不追求过分张扬的个性和某些无与伦比的特点,而是尽可能地以简单的形式融入环境之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于内敛中流露出独特的气质。从这一点来说,大卫奇普菲尔德确实继承了传统英国绅士的做派,并且将这种性格融入了自己的设计。与英国上一代建筑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奇普菲尔德并不期望人们过分在意自己的作品,他甚至希望人们能够忽视它们的存在,只要去感知建筑所表现的生活就好。他一直在努力,使建筑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某种艺术流派的代表。,良渚文化博物馆起源,良渚博物院的前身是1994年由江澤民题写馆名并开馆的良渚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隶属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院,于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功能区块。, Image information in product Image :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设计灵感,良渚文化中玉器尤为发达,灵感来源于“一把玉锥散落地面”,良渚本意为美丽的水中小洲,建筑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地结合,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设计之源,场地分析,整个的地形是一个山谷,两边都是山,这是一个山谷,中间有水。良渚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岛的意思,整个的建筑物是建立在一个岛上的。 当初周边的环境其实并不好,有很多的化工厂,建完以后良渚政府把周边的化工厂拆迁,以免破坏这里的氛围。 建筑物是向内的、整体性的,四个条形的体块,通过庭院联接(使得整个参观路线比较丰富多彩),使整个设计内外连通着自然,如同一个风景里伫立的雕塑一样。 内敛简朴的形体,与自然(环境)很融合,不争不抢,相得益彰,彼此衬托,“一把玉锥散落地面”。,博物的环境设计则尽量融入水的元素中,而整个氛围则不过,力求融入周边环境和整个公园中,良渚本意为美丽的水中小洲,博物馆周边营造的水环境,美丽洲路,入口广场,,以“一把良渚玉锥撒落在大地上”的构思,着眼与环境的紧密结合和良渚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设计了在山野乡村环境中,流水环绕的小渚上,一个富有良渚玉器特有质感,独一无二的良渚博物院静卧其间的江南格局。,梧桐路,形体分析,在大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与思想书中的良渚也是长条形建筑组合(并不平行),并非建成的如此渗透庭院,而是用肃穆的基调强调空间的变化,记得有张室内效果图,不同层高的游客可以互看,形体更具动感和透明(端部是整面大玻璃)。最后的建筑虽然外部封闭了,但是内部的插入的庭院打破了封闭,反而让游客在观展疲惫时,有高品质的空间休息欣赏,更富有生活气息。,形体分析,一直确定的长条体块组合,一是基于地形考虑,与水结合,用错动的长条呼应了水的灵动,简单的轮廓比较融入基地;二仅从空间出发,长条形更具引导性;三从流线考虑:游客在长条空间内,依据错动的边界改变参观方向,流线悄然地确定,单一却高效,而且可以自由借用庭院来调适这种单调。,收藏珍宝的盒子,环境的紧密结合和良渚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整个建筑由四个不完全平行的长条状建筑组成,独一无二的良渚博物院静卧其间的江南格局,一个富有良渚玉器特有质感的建筑,就想四个巨大的玉锥,形体分析,整个博物馆由四个建筑体构成,四个建筑体的边长同为18米,高度错落,形成一种建筑中独有的雕塑形式.而沟通四个建筑体的是一个景观庭院,这里同时也是整个博物馆的动线起始点.整个博物馆的动线在设计上尽量蜿蜒曲折,在蜿蜒之间则通过一些景观空间进行衔接.,空间分析,良渚本意为美丽的水中小洲,博物馆周边营造的水环境,通往博物馆的小桥,入口广场,博物馆中的三个庭院,庭院空间,馆内设计的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 ,(美人靠以及源自玉琮、玉璧等理念的景观小品),现代的演绎在博物馆里成为亮点。庭院给人以温馨之感和生活气息。,Content Title,第一展厅,Content Title,Content Title,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建筑评价,良渚文化古城展示的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博物馆新馆的设计风格应与良渚文化相匹配,同时在建筑艺术上也要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原创性,使之成为良渚历史文化的一部分。2008年5月,荣获最佳公共建筑奖,就说明了它的价值。 整个新馆建筑简洁、厚重、现代,并且十分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融入所在的文化和地域内涵,以谦逊大气的姿态伫立在属于它的小岛上,它体现了自己的场所感。,大卫奇普菲尔德告诉记者,“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良渚文化博物馆是一条路,这条有变化的路引导我们穿越整个良渚文化。”这位54岁来自英国的设计师是目前世界上设计博物馆最多的设计师,以简约主义风格见长。由他主持设计的博物馆全世界还有30多个,如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美国菲格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维罗纳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博物馆作品。 “一直愉悦并一直喜欢做的,就是成功的创造了一种氛围” “创造或者重新创造一种关于世界的景象” 大卫奇普菲尔德,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