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7798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基础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导学,1三圈环流的形成:由于高低纬之间的_不均和_力。形成图中为_环流,为_环流,为_环流。,受热,地转偏向,低纬,中纬,高纬,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A_、C_、E_、G_。 (2)风带:B_、D_、F_。用箭头在图中相应地方分别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_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_,冬季_。,学案导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画风向(图略),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学案导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想一想】 读以下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学案导学,解析:丙气压带两侧气流流出,应为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只有一个风带,故排除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带风向都是左偏(甲东南信风带、乙西风带),因此丙气压带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基础2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学案导学,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完整,相间,块,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的形成。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学案导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气压中心M是_(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_。形成从_吹向_(图中A、B)的冬季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学案导学,亚洲,副极地低气压带,大陆,海洋,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气压中心N是_,其切断了_。形成从_吹向_(图中C、D)的夏季风。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学案导学,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海洋,大陆,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风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想一想】 读以下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的是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2)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学案导学,1月,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风,我国的天气以_为主要特征。 (4)此时图中D点盛行_风,其形成原因是_。再过半年,该地又盛行_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学案导学,西北,寒冷干燥,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气候,考点研析,读懂重要图表,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知识点突破 【关键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技巧 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判读方法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点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几种重要气候。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突破,方法突破 如何分析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1)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2)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 方向1 大气环流及其影响 (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 B C D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B,D,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第(1)题,图中观察,地风向季节没有变化,终年受西风影响,地风向季节变化较大,但是风速季节变化地较地大。第(2)题,风速、风向变化与选项中洋流分布密切相关,因为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低纬度地区主要为东风,洋流向西流;地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形成季风洋流;中纬度地区为西风,形成西风漂流。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 (2)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C,D,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第(1)题,获取题干重要信息“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而北美大陆地处9N以北地区。第(2)题,M对应纬度位于010之间,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M降水很少,说明受非地带性影响。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第(1)题,北美大陆地处9N以北地区,因此在09N之间不可能出现降水,可排除A、B选项;北美大陆的西岸,20N以南受东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量大,北回归线附近,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量少,再往北30N40N地区由于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降水量有所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第(2)题,具有纬度位于010的大陆只有非洲和南美洲,非洲大陆该纬度为几内亚湾沿岸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故判断曲线表示南美洲西岸,M地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年降水量少。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考点研析,读懂重要图表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关键知识点突破 【关键点】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法技巧 分析季风环流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 方向3 季风成因 右图所示为某月北纬30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B,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2)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和_(填字母),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风,是由图中的_和_(填字母)及气压中心之间的_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此时在北半球海洋上,水平方向的等温线向_(填“低纬”或“高纬”)凸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向_(填“上”或“下”)凸出。 (4)图中气压中心D1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此时这里的季节为_季,盛行_风,该风是南半球的_越过赤道,并在_力作用下形成的。,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D2,G1,东南,G2,D1,水平气压梯度,低纬,下,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夏,西南,东南信风,地转偏向,考点研析,【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正确读出图中各气压中心的经纬度,并由此推知它们所处的大陆或海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G1在大西洋上,D1在亚欧大陆上,G2在太平洋上,D2在北美洲大陆上。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30N附近大洋上形成高压,大陆上形成低压,北半球应该是夏季。此时我国受G2和D1影响,东部地区吹东南风。海洋上气温相对较低,等温线应向低纬凸出;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应向下(气压高处)凸出。D1是印度低压,形成原因是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此季节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微专题,降水的形成及类型 一、降水形成的条件。 1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2充足的凝结核。 3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高气压带、高纬风带及冬季风控制地区往往降水少,低气压带、西风带、夏季风控制往往降水较多。 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其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有减湿作用,其影响地区降水少。 4局部因素城区降水多于市郊,气旋区多于反气旋区,近海多于内陆。,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三、降水的类型。,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把握高考方向 方向4 大气环流与降水 (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读图,甲地位于南纬1520,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之间区域。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B,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方向5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2013浙江卷)读下图,完成下题。,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_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的特征,主要从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小、疏密、走向、闭合状况等方面去观察。此图反映出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线大体呈南北走向,沿海分布较密集。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该类图在描述空间分布特征上一定要从图中等降水量线入手,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分析,特别关注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变化特征,从而总结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在成因分析上要从美国西部地区的突出特征进行分析,即美国西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第三步:写出你的答案。,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读下图,完成下题。,应用提升,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考点研析,描述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读图中经纬度及国界线轮廓,可以判定为我国部分地区。阅读年等降水量线(虚线),读数值及变化可知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在我国东南向西北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 答案: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形成的主要原因:海陆位置。,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读以下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 B C D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C,D,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解析:第1题,图中的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读右图,完成35题。 3两地气候不同主要是因为 (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大气环流不同 D地形不同,C,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4地常年盛行风 ( )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5关于三地气候形成,正确的是 ( ) A地气候形成是由于受信风带控制 B地气候形成是由于受季风影响 C地气候形成是由于受西风带影响 D三地气候都是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D,D,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解析:第3题,地为北非撒哈拉地区,气候形成是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为东亚区,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故大气环流不同是致使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第4题,地为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该地常年盛行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第5题,看纬度位置可知,地气候形成是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地气候形成是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地位于大陆西岸不可能受季风影响,而是终年在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故三地气候都是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6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1)A气压带为_,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_,原因是_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偏北,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做回归运动),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课堂训练,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C海为地中海,其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学案导学 考点研析 课堂训练,栏目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