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39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69466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39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39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39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9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五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必修4,考点展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主干构建 自主落实,核心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课时作业,核心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热点聚焦39 以改革谋发展 以民生促和谐,内容索引,核心考点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干构建 自主落实,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 的规律,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 基本 矛盾 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 的状况 生产关系的 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_,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 基础 上层建筑,上 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_,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_,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 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决定,反作用于,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状况,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 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 ,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前 提 条 件,制 约,实现方式:在 、_ 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 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历史 的主体,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的人们,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 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 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 观点,坚持 路线,上升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推动作用,物质财富,社会变革,群众,群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核心考点一,知识点整合,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图示,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热考点探究,命题揭秘: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热考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典例1 (2015全国)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 B. C. D.,答案,解析,热考点探究,命题揭秘,解析 强调扎根人民生产生活,原因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反映并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故符合题意; 文艺创作方法创新影响文艺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错误; 材料强调文艺创作需深入实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跟踪训练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10年我国消失了约90万个自然村。人们望着遗弃的村舍、农田、村落,担心乡土的记忆将会终结。人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记忆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可以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 C.是一种社会存在 D.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答案,热考点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典例2 (2017全国)“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错在“自主”; 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错在“总是”。 正确,故答案选C。,跟踪训练2 (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答案,解析,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解析 本题明确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妈祖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原因,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保留了其基本特征;二是妈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失分点剖析,失分点1 先进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提醒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矫正训练1 (2012全国卷)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胡锦涛同志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因此,与题意不符。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原因从社会意识角度讲就是。 说法歪曲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失分点2 错误理解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提醒 (1)社会意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不能认为社会意识都能推动社会发展。 (2)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而不是不起作用。 (3)不能夸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些都是错误说法。 (4)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必须通过实践。,解析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符合题意; B与题意不符; C、D错误。,矫正训练2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苏文忠认为,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当世界一流企业的自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核心考点二,知识点整合,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提醒 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拓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热考点探究,命题揭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理解上难度很大。,解析 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排除; 夸大了人的能动性,排除。,热考点探究,热考点1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典例1 (2013全国)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 B. C. D.,命题揭秘,答案,解析,跟踪训练1 (2017全国)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之所以强化互联网思维,原因之一在于,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即互联网思维适应了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当选; 原因之二在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选,答案为C;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错误; 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尺度在于其是否正确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错误。,热考点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典例2 (2016全国乙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错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错误; 之所以强调劳动关系,原因在于其重要性,当选。,跟踪训练2 (2015全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由题意可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符合题意,故选A。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也不是表明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故排除。,如何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3)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失分点剖析,失分点1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提醒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的思想动机不能决定其发展。 矫正训练1 (2012全国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贞观政要中的“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分别说明了,可以入选。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因此说法错误; 说法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错误。,失分点2 混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错误理解改革的作用 提醒 (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不能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矫正训练2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案,解析,解析 A错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B与题意无关; D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而不是目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核心考点三,知识点整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提醒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热考点探究,命题揭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考查重点,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也常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或正确认识社会的有关知识等。,解析 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重要性,答案为B;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均与设问指向不符。,热考点探究,热考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典例1 (2016全国丙卷)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命题揭秘,答案,解析,跟踪训练1 (2017全国)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案,解析,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树立人民群众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回答应该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两个方向予以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观题热考点23,典例2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从正确认识社会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哲学思考。,审题与解答,跟踪训练2 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请结合材料回答,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答案,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典例2总结得出 思维模板,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近年来,结合党和国家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哲学解读,逐渐成为高频考点。 常见设问方式 (1)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进行哲学思考。 (2)请简要分析材料做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如何做某事。,常用答题语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失分点剖析,失分点1 错误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 提醒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矫正训练1 人民日报启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编辑记者将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用心去走,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在行进中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 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错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决定社会发展趋势; 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失分点2 经济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提醒 经济发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矫正训练2 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我们就不能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第一,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第二,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这体现了 正确的价值观对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决定作用 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经济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对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导向作用。,以改革谋发展 以民生促和谐,热点聚焦39,背景扫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热点解读,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十九大释放“八大民生红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均衡的发展;更健康的体魄;更专业的社会治理水平;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更清新的空气、更美丽的中国。 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考点对接,信息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 本,执政为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 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命题猜想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高考可能据此考查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命题前瞻,命题预测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 B. C. D.,答案,1,2,2.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四梁八柱”。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多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头”终于破题,司法体制、公车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等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得以有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成功换档,经济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强。 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答案,1,2,答案 (1)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财税体制、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就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要求。户籍制度、司法体制、公车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就是要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能激发经济的内生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动力。,1,2,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17年,数不胜数的新词热词流行语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freestyle、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流行热词不仅是2017年度的一个缩影,而且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2017年新词热词的流行体现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流行热词不仅是一个年度的缩影,而且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故入选。 属于唯物论; 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2.2017年我国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以此推动教育机会的更加公平。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指导作用 政策的制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符合题目要求; 高考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不符合题意。,解析 企业破产法实施十周年,依然有人“谈破色变”,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正确。 与题意不符。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表述不科学。,3.当前,企业破产法在我国已实施十年,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当今社会依然还有人“谈破色变”,认为破产是不光彩的事。这种认识上的反差主要体现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社会意识严重阻碍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4.“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才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三权分置”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正确; “三权分置”是为农民服务的,正确;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属于唯物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错误。,5.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从唯物史观看,民法总则的制定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是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旨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之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6.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更加坚定了党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心、恒心和决心。由此可见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反作用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排除; 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基础方面,不选; 法治进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 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坚定了党的信心和信念,体现了。,1,2,3,4,5,6,7,8,9,10,11,12,13,14,7.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2017年7月17日开播,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A.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8.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一要求的理论依据在于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9.历史的行进,有着长河漫漫中的固有态势,也有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新河道探寻。然而,历史进程改进的是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光明大道、对至善目标的追寻。下列观点能揭示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的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着相同目标 C.信念和理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历史进程改进的是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光明大道、对至善目标的追寻,这体现了D。A、B、C都不符合题意。,解析 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错误;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错误。,10.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这是基于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价值观能够直接将理念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D.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A、B属于唯物论,D属于认识论,都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12.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 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错误,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析,二、非选择题 13.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 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的征程,令世界期待。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先进的政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利益,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体现了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政治领导。,(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各级党委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14.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对于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乡贤会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或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新乡贤”是人民群众的杰出部分,所以“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新乡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有人认为:“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决定作用。”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评价该观点。,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从辩证法的角度,就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坚持联系观点,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发展的观念,培育“新贤”,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并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 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颂传“古贤”,挖掘整理,宣传优秀传统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