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6886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4-,-5-,-6-,创新设计 1.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奥巴马、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应该以落实巴黎协定为契机,加倍努力,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路径,推动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实。为此,我们要坚持的原则包括(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平原则 各自能力原则 适应与延缓相结合原则 A. B. C. D.,A,-7-,2.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会见奥巴马。习近平指出,2013年以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中美双边贸易额、双向投资、人员往来都创下历史新高。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建立两军互信机制、打击网络犯罪、应对非洲埃博拉疫情、推动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成果( ) 说明中美双方坚守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 展示了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说明中美存在着共同利益 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国家利益 A. B. C. D.,C,-8-,3.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一切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企图都只能是妄想。中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这是因为( ) 中国对南海拥有管辖权和自卫权 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干涉别国的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国家之间利益存在差异性 A. B. C. D.,C,-9-,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的三个“始终”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10-,答案:(1)“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主张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11-,依据类主观题解法 一、考法揭秘 依据类试题设问形式是近年来高考设问中的一种常见形式。该类试题对于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独特的优势。此类题主要是让我们分析解决某问题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12-,二、典例探析 典型示例(2012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等使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更加关注。核材料流失和扩散、核恐怖主义威胁、核能开发利用中的风险控制等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主张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13-,答题规范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属于依据类试题。依据类试题的解法一般是:首先,确认是哪一模块的依据,主要有经济依据、政治依据、文化依据和哲学依据等;其次,要从材料的中心出发,多角度、发散性地阐述依据。审题时要注意“当代国际社会”“核安全”“中国高度重视”等信息,调动并运用当今时代的主题、联合国的宗旨、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重视国际核安全。具体到本题,通过审题可知,中国重视国际核安全,因此,从主权国家的角度组织答案时,可以答主权国家履行义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等依据;从联合国的角度组织答案时,可以答联合国的宗旨等依据;从国际形势的角度组织答案时,可以答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依据。,-14-,答案(1)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 (3)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15-,三、答题建模 (1)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等。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把唯物辩证法分解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等。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如果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果材料描述的是把某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则涉及抓主要矛盾。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16-,(2)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步要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以及设问中的关键信息从教材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17-,高考考核的创新能力培养 批判性思维方法(一) 高考思维 高考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健全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也叫批评性思维,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18-,高考示例 (2015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19-,点评本题是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使用批判性思维。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首先识别该观点,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是错误的。其次根据论题进行论证,对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人士进行批驳,一要结合材料和日本侵华历史,列举其侵华具体事实,说明日本侵华铁证如山;用历史事实说明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也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二要结合当今国际社会的实际,说明日本否认侵华历史的错误和危害。,-20-,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21-,特色仿真 材料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南海仲裁案,即所谓“菲律宾控告中国案”是一个临时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进行的所谓“裁决”,其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坚决反对,绝不接受和承认。 请依据材料,结合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所谓“裁决”进行批驳。,-22-,答案:(1)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南海生产生活,历代中国政府持续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中国早已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确定了无可争辩的主权。 (2)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菲律宾作为主权国家侵犯了中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没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3)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统一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我国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4)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5)南海仲裁案伤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信誉,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国际海洋秩序,对现行国际秩序构成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