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必修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目标导航,课堂导学探究,基础训练达标,能力提升巩固,1知道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沉积,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泥沙沉积,合作探究 读教材P42图220据图探究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形是_,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 (2)此类地形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_。 提示:(1)海蚀崖 海浪侵蚀 (2)石质海岸的沿岸地区(如辽东半岛沿岸、山东半岛沿岸、浙闽沿岸等)。,归纳提升 1主要表现形式,特别提醒: 风化、风蚀、风力的不同 风化、风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但风化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水、温度变化等,风蚀则是风力对地表或岩石的破坏作用。而风力作用是一种外力因素,是风力对地表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总和。,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典例剖析,(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岩浆侵入 地壳运动 外力作用 火山喷发 A B C D,解析:第(1)题,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第(2)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为: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 答案:(1)B (2)A,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A B C D,(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 ) A B C D 解析:第(1)题,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的标注,不难判断为侵蚀作用,为风化作用,为搬运作用,为沉积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1)C (2)A,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 (1)侵蚀作用与地貌,(2)搬运作用与地貌,(3)沉积作用与地貌,特别提醒: (1)自然环境与外力作用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则是以某一种作用为主;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如下表:,(2)沉积规律 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其中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一般是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使沉积物按照砾石一砂粉砂黏土的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冰川的机械沉积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大小颗粒混杂。如下图:,(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1)该河谷( )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岩层位于岩层的顶部,A项正确;由图可知,岩层有明显的内凹,说明岩层比岩层更易受侵蚀,B项错误;该河谷的岩层没有发生褶皱,不属于向斜谷,C项错误;断层地带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从初期到中期,当河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时,河谷底部的沉积物急剧减少,说明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搬运作用增强,排除A、C项;从中期到后期,水位下降,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小,排除B项;受河流侧蚀和下蚀的影响,河床加宽变深,D项正确。 答案:(1)A (2)D,读右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2)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3)下图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V”形谷,流水侵蚀 B“V”形谷,流水沉积 C“U”形谷,流水搬运 D“U”形谷,冰川侵蚀,解析:第(1)题,图中B处在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降低,一般形成冲积扇,A地处河口,为三角洲,A、B都是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形成的。第(2)题,从B到A随地面坡度减缓,流速不断降低,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从B到A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排列为:砾石、砂、粉砂、黏土。第(3)题,图中C处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以流水侵蚀为主,河谷为“V”形谷;“U”形谷是冰川侵蚀造成的,一般存在于陡峭的高山上。 答案:(1)A (2)D (3)A,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基础梳理,梯田,坡地,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222“梯田”,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梯田是_地区,人们根据_原理,把坡地变成平地的耕作方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丘陵、_高原等地。 (2)在低山丘陵地区修建梯田的好处有哪些?_。 提示:(1)低山丘陵 等高线 江南 黄土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地块平坦,利于耕作;扩大耕地面积。,归纳提升 (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而且相对于自然界的外力作用而言,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更剧烈。 (2)人类在改变地表形态,改造人类活动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特别提醒: 并非所有的坡地上开辟梯田都是有利的 国家规定严禁在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上开垦耕地。但在实际当中,最好在坡度小于15的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将坡地改造成层层平地进行耕作,这样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但随着坡度的增大,修筑梯田工程量也会逐渐增加,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减少,耕作的难度也会加大,并且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典例剖析,2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解析:第(1)题,梯田田埂是水平田地的护坝,应与等高线平行;第(2)题,修筑梯田主要是改变山坡的形态,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扩大了耕地面积。 答案:(1)B (2)A,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下列总体上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 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澳门人民填海造陆 湖南人民围湖造田 在陡坡上修建梯田 A B C D,解析: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环境,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 (2014安徽名校第一次联考)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完成第12题。,1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第2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d为岩浆,c为岩浆岩;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因此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 答案:1.C 2.A,(2013江苏)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下图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34题。,3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 B C D,解析:第3题,由题目信息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据图可得,该堆积物都出现在河流的左岸(凸岸),所以最有可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根据第3题,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甲,依河流流向,排除和;又金刚石原生矿产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根据图可知、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答案:3.B 4.B,下图为“南半球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处属于(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且其地表地势比两侧低,有河流发育,为谷地。 答案:B,6乙侧河岸( ) A形成冲积扇 B适合建设港口 C流速较慢 D多位于河流上游 解析:乙侧河岸位于河流的凸岸,且所处的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不适合建设港口;该河段多位于河流下游;冲积扇多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 答案:C,二、综合题 7(2013海南)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图左图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通过比较断桥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护至今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目叙述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 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河水深、流速急,对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侵蚀作用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