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61481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1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学习小贴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经历风雨,一直适应着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思想。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渐变为次要地位,西学由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题,此嬗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进步进程。,1、鸦片惊迷梦,开眼看世界; 2、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 3、八国绝幻想,革命谋出路; 4、复辟促反思,新青年觉醒; 5、五四转方向,春风暖中华。,挑战,应战,本单元引言导读: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艰难走上近代化征程(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历程),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以新的眼光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地主阶级洋务派力主并实践“中体西用”,3、资产阶级维新派倡新学、兴民权、定新法 (变法维新),4、资产阶级革命派引导中国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划时代巨变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5、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刻启发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6、(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本单元引言导读: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艰难走上近代化征程(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历程),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标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衔接:什么叫西学?,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 知识。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初 期两个时期之中,欧美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明朝后期在传播西学上哪两个人起了重大作用?,思考:,利玛窦,徐光启 著有农政全书,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无知 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中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利 玛 窦,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使者马嘎尔尼,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清朝时期长期执行闭关锁国政策 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愚昧无知,“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 “中国中心论”,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四五十年代),1、背景,(1)经济:鸦战前后,列强(资本主义迅速崛起,通过战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腐朽的清王朝(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被迫打开大门,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政治: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侵,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眼光审视世界; (3)思想:长期“贵华夏”“贱夷狄”,统治者妄自尊大,对外界懵然不知,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思想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活动:设译馆、译各国律例编四洲志 地位: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学西方的先河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1)编写海国图志 (2)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评价: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 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各国律例、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所以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制西方战舰,提倡向西方学习;, 师夷之长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思考:魏源作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制造技术和治军练兵方法,“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认识这时期的向西方学习活动?,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 其是军事技术;还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 的方式宣传。,只学习军事技术,没有实践,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率先主动了解西学、学习西方,开启近代西学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指导思想: (2)学习内容: (3)意义: (4)根本目的: (5)局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请回答: 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活动?,抵御外来侵略,局限性: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学习层次浅。,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练习,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及战败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经济和政治侵略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进行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简单的说就是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2、核心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评价:,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1)冲击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2)影响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3)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器物层面,甲午战败宣告中体西用的失败,实践: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概况(主要人物):,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概况,曾国藩:我认为翰林、进士也需要进同文馆学习西洋的语文、天文、算学。,保守派代表:荒谬,考科举当然只读古人圣贤之书。,李鸿章:你敢保证以后不再有洋人侵略吗?应趁现在多造军舰,以防万一。,保守派代表:制造船舰使国库空虚,应该停止造船。,左宗棠:修筑铁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十分重要。,保守派代表:修筑铁路会破坏龙脉风水,触怒山神,并带来灾祸。,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思考: 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忧解难)。”,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比较: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参考答案: 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一想,我们应该在怎样评价中体西用的主张呢?,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思考:两派主张有何异同?,提示: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继承:主张“师夷”之长技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发展:西学内容从军事技术扩展到工艺技术和学堂教育,并付诸实践,兴办洋务,开展洋务运动。,探究,与19世纪40年代的西学活动相比, 60年代的西学有什么继承和发展?,体用之争,洋务派,顽固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反对“西学为用”,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综合分析洋务派西学活动的特征。,1.继承师夷的思想,由技术层面提高到学习运用阶段上。,合作探究,2.但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纲常伦理等,即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上。,回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怎样?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态度:暂时支持洋务运动(原因:内外交困的形势;洋务派掌握地方及中央实权,并且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 评价:积极意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教育、思想、经济、军事等); 最终后果失败。,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1、主要代表:王韬、郑观应 2、主张: (1)初始立场:最初都支持“中体西用” (2)思想演变:中法战争后 A、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B、经济:办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C、文化:兴办学校,学西方自然科学。 3、评价: (1)积极:启蒙知识分子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2)局限:没成完整的理论,未实践,三、维新思潮,“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思考: 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 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参考答案: 1.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 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从洋务派中派生出来的早期维新派为什么与洋务派分道扬镳?两派在主张上有何区别?,思考,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 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因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三、维新思潮,(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二)维新思想发展(19C90S) 1、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壮大 (3)个人:先进人士西学知识增长等 (4)时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共同主张: 倡西学、兴民权、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机,孔教?,康有为的移花接木, 活动 广州万木草堂, 著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实质 移花接木, 影响 “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万木草堂,1891年,康有为创设于广州长兴里,自任总教授、总监督,在此讲学,宣传维新思想,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康有为书法,康有为印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大同书,康有为故居(今广东南海),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康有为孟子微,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书影,当时,谭嗣同对变法抱有很大希望,他在家书中说“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严复为天演论写的序(1896年),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严复天演论,严复,三、维新思潮,(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二)维新思想发展(19C90S) 3、维新派和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论战 (1)论战内容: 要不要:变法; 兴民权、君主立宪; 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历史作用:传播维新; 思想解放; 开辟文化新路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第一次交锋,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论战的问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维新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坚持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人才之兴,在开学;学校之立,在变科举,维新变法思想与“体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想一想,1. 最大不同在于维新变法思想对“体”的变动:将对西方的学习提高到了制度层面,深入到了内质民主制度上。,2. 原于二者的阶级本质不同。,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救亡图存与学习西方相结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器物,制度,小结,维新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