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题指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57809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题指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题指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题指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解题指导 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审题:首先,要明白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 破题:首先,把表格转化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和数据变动的原因。第三,要行与行、列与列进行比较,看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从而得出结论。,答题: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字。表达要准确,尽量用教材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晰,同时也可把信息变成表格,即表格设计题,如过程表格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读取表格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表格中数据或现象间差异形成的原因。(2)注意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等特殊值的地方要特别小心,弄清原因。(3)要看清数据变化的规律,比如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稳定,并分析其原因。,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研析 本题通过表格中提供的鱼塘生态系统相关量的前后变化,考查了群落、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具体解答过程如下:,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1(2014河南省开封模拟)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如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法调查此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 (2)如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 (5)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并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表层60 cm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表。,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能够促进沙棘的生长”,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随机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实验处理为_,若结果为_,则支持研究者的假设。,解析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其取样原则为随机取样。 (2)中低潮带与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的植物不同即海拔的差异不同地带分布不同的群落,由此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在荒滩上有植物分布,经过引种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4)读图知,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均以地面草食动物为食,且沙氏变色蜥捕食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因此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捕食、竞争。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5)读图知,海挡林带中的土壤含水量较低,含有机物较高。若B组实验处理为土壤含水量与海挡林相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若A组长势显著强于B组,则说明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能够促进沙棘的生长。 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降低取样误差) (2)水平 (3)次生演替 (4)捕食、竞争(缺一不得分) 3、4(缺一不得分) bde/a (5)土壤含水量与海挡林相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缺一不得分) A组长势显著强于B组,2(2015广东省揭阳市一模)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单位:102千焦/m2/年,(1)据表分析回答: 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为什么? 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2)据图分析回答: 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 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_。该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 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_增长。 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_(写出二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解析 (1)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 B生产者Pg为870.7,ABC三者R的和为92.8501.3191.4785.5,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 (2)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是在保留土壤条件或者种子等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故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答案 (1)B 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水平结构 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 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S型 气候、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