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固基础自我诊断,破疑难深化探究,冲关练两级集训,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纲定位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课后限时自测,提能力专项培优,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弧,(1)上图中反射弧的组成(填数字及名称) 感受器_ _。 (2)此反射弧含_神经元,若此反射表示膝跳反射,则图示不应绘出_。 (3)图中由于_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个,中间神经元,突触,a不偏转,b发生两次相反偏转,2基本方式反射 在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枢神经,1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的形式传导的。 2传导过程 在兴奋部分(_)(填数字)和未兴奋部分(_)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_。 3传导特点及方向 _传导。兴奋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双向,相反,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内负外正,内正外负,K,Na,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_、_、_构成。 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 _(填数字)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_。 3传递特点:_。 4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A:_;B:_。,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兴奋或抑制,单向传递,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连线) 下丘脑 a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脊髓 c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d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小脑 e呼吸中枢 【提示】 b a d e c,2联系 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相应的_控制。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体现 (1)对外部世界的_。 (2)控制机体的_。 (3)具有语言、_、记忆和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高级中枢,感知,反射活动,学习,思维,2大脑皮层言语区 a _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 b _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懂文字。 c_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 d_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W,V,S,H,一、思考判断 1(2014安徽高考改编)给狗喂食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 【提示】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两者的反射弧不同。 2(2013海南高考)Na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兴奋传导有关。( ),3(2012重庆高考)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4(2012海南高考)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提示】 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 5(2012海南高考)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 6(2011江苏高考)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7(2012大纲全国卷)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8(2009海南高考)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9(2012大纲全国卷)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10(2010北京高考)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11(2012重庆高考)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提示】 寒冷刺激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二、图示识读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图中神经元c产生的兴奋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以 _形式传导。 写出屈肘反射的反射弧。手指皮肤内感受器M( _)脊髓N(_)效应器( _)。 刺激N点,b、c处是否均可检测到兴奋? 【提示】 b处检测不到,c处可检测到。 屈肘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提示】 非条件反射。,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免疫。,血浆中蛋白质和液体渗出,非特异,考点1 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2)树突和轴突:,短,少,传导,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完整性,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3点警示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角度1 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感受器和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或或 B或或 C或或 D或或,【思路点拨】 推断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应明确以下两点: 只是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的任一部分被破坏,刺激右后肢时左、右肢均收缩; 只是反射弧的效应器、传出神经的任一部分被破坏,刺激左、后肢时,只有右后肢收缩。,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在破坏前刺激此脊蛙的左或右后肢,左右后肢都要收缩,说明左、右后肢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且左、右后肢的反射弧间能交叉连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两个实验可知,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A,角度2 依托神经调节过程考查反射弧的结构 2(2012新课标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1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b是_,c是_,d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1中_的调控。 (3)图1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2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应以以下两点入手考虑: (1)确认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切入点是“神经节”“神经节”存在于传入神经上,其始端为感受器,终端为神经中枢。 (2)突触前膜为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解析 由图1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图2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_。,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易错点分析 1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 (1)K在维持静息电位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2)Na在动作电位产生时内流,Na的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 (3)Na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2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不同。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角度1 兴奋的产生机理与传导特点 3(2015江苏南京三模)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解析 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恢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恢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 答案 A,角度2 借助坐标图考查兴奋的传导 4将青蛙的离体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图),在下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解析 ab点原来为a正电位,b负电位,电位差为正值。当兴奋到达ab点,发生ab点电位逆转,电位差为负值,兴奋传递过后,恢复为a正电位,b负电位,电位差为正值。故为曲线B。 答案 B,图析膜电位的产生机制,(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考点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 _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单向,4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_点先兴奋,_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_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a,d,d,与兴奋传递有关的3个易错点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外排,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角度1 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5(2015广东广州一模)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解析 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 答案 C,角度2 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 6(2014威海模拟)如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命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电位测量仪),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特点,并阐述预期结果,作出结论。,(1)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方法步骤:_。 预期结果:_。 实验结论:_。 (2)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特点: 方法步骤:_。 预期结果:_。 实验结论:_。,【思路点拨】 结合图示应思考以下两点: (1)理论基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可以通过电位计测出。 (2)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导时需要观察两次电位变化。,解析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和结论要求跟验证的内容相符合,即本题隐含条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充分利用材料和器具对实验步骤的提示作用,在应用器具的过程中自然就引出了下一步实验操作,例如:根据提供的器具电位测量仪,推测设计步骤中应该有电位测量。在验证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实验中,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刺激点,显然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a、c,从而选择b点。,答案 (1)电刺激b处,观察肌肉的反应,同时用电位计测量c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肌肉发生收缩反应,c处电位发生变化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先电刺激a处,测量c(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或观察肌肉的反应);再电刺激c(b)处,测量a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电刺激a处,c(b)处的电位有变化(或观察肌肉有收缩反应);再电刺激c(b)处,a处的电位无变化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突触传递的结果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举例: 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2实验设计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激上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激图a处,测量c处的电位变化;再电激图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013安徽高考)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_;_。,解析 解答(1)小题时,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再结合图中的电位计的位置和作用进行实验设计。(2)小题只能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进行分析,因为题中已经明确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该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二是验证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某个点,可以观察到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无波动,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是单向传递(题干中已经有硫酸刺激左后肢趾尖,电位计和有波动的信息)。(2)据题意可知,所添加的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该反射不能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体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递质的释放,也可能是抑制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下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将药物X放于_点,再刺激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_; 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_, 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_, 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解析 (1)动作电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荷,膜内为负电荷,未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而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所以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流动,这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是相同的。,(2)观察该结构模式图,由于兴奋是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动作电位的流动方向是EDCBA,要知道药物究竟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可以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E处,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肌肉收缩情况。,若处理后肌肉收缩,处理后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收缩,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答案 (1)相同 (2)实验步骤:D E 将药物X放于B点,再刺激C点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处理后肌肉收缩,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收缩 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1下图中甲、乙、丙、丁为神经元,a、b是电流表。在4个神经元的任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使两电流表一定都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刺激甲神经元,兴奋将依次经过丙、丁神经元,导致两电流表偏转。刺激乙、丁神经元时,a电流表不偏转。刺激丙神经元时,如果刺激点位于a电流表的中间,a电流表将不发生偏转。 答案 A,2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A正确;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B正确;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C正确;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外正内负加强,抑制其兴奋,D错误。 答案 D,3(2015湖南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解析 Na进入神经细胞内是协助扩散方式,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 答案 D,4(2015苏州模拟)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解析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答案 B,B 真题体验 1(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 由图知,b与神经节相连,因此感受器a位于骨骼肌中。又知快速牵拉骨骼肌时,d处有电位变化,说明从a到d有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图中无效应器,因此以a到d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 C,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 当神经元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会释放出来,若刺激强度过小,神经递质不会释放出来;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具有单向性,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 B,3(2014四川高考)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直接促进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解析 (1)在反射弧中,a为传入神经;兴奋到达b点时,该处形成动作电位,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处能形成突触,信号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防止细菌对机体侵袭,所以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2014重庆高考)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的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2)由图可知,不同类型的刺激使不同的感受器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信号,说明整个反射弧是正常的、完整的,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故受损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 答案 (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5(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通过该指标可知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解析 (1)由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检测a推知,以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所用的时间为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组到达原平台水域所需时间最长,说明该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递质ACh发挥效应后,在AChE即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活性。(3)题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ACh水解速度越慢。(4)在水迷宫实验过程中,短期记忆若不重复强化就会被遗忘,因此需要通过重复训练,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答案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