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7讲 内环境稳态及神经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考试标准,1.内环境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a);(2)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3)动作电位的概念(a);(4)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5)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6)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7)大脑皮层的功能。,考点一 内环境稳态及体温调节,知识梳理,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a),(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 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绝大多数复杂的多细胞动物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内环境(细胞外液),2.体液与内环境(b/b),(1)组成 图中、和的关系可表示为 。,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要求有最合适的 、有一定的 浓度、 浓度等条件。,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温度、pH,离子,底物,3.体温调节(a/a),动态平衡,内脏、肌肉、脑,增加肌肉活动,传导,蒸发,出汗,皮肤,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及判断方法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液体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2.“三看法”快速确认是否为内环境成分,注:组织液、血浆、淋巴成分中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 3.巧记体温稳态“三部位”体温感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与温度感受器 (1)体温感觉中枢,即产生“冷觉”与“热觉”的场所,位于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温度感受器为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1.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解析 红细胞属于血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 答案 C,对点小练,2.下列每组两种体液含有的相应物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解析 细胞内液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内几乎不含蛋白质,故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含有的蛋白质浓度差异最大。 答案 B,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CO2、血红蛋白、H、尿素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解析 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故B、C、D所述物质并非全存在于内环境中,只有A项所述物质全属内环境成分。 答案 A,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答案 C,考点二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及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a/a),(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树突,轴突,(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 细胞,即 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 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 。 (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感受 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反射与反射弧(b/b),(1)反射 反射:在 参与下,机体对刺激 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可兴奋,受到刺激后,轴突,树突胞体轴突,体内、外环境,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2)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 依据 可推断 为传入神经元,则 为感受器,c为 , 为传出神经元, 为效应器。 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 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图中有 个神经元。 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 (属于、不属于)反射。 最简单的反射弧为 (如膝反射)。,g,神经节,e,f,反射中枢,b,a,d,突触,3,不属于,二元反射弧,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1.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突起 D.含递质的小泡 解析 轴突是神经细胞中长而粗的突起,它可向外传递神经冲动。 答案 C,对点小练,2.下图中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 解析 神经递质活动发生于突触前膜处(如),或突触后膜处(如)。 答案 D,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一定产生反射活动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反射活动的产生不仅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还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大脑、小脑、脑干等,故B、C、D所述均不正确。 答案 A,4.(2016温州十校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C.乙酰胆碱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即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解析 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错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从而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正确;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打开,导致后膜去极化,产生一个小电位。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才会刺激相邻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答案 C,5.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是反射中枢,是传出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 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 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反射中枢,表示传入神经元,表示传出神经元,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若处破坏,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再称为反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答案 C,6.(2016慈溪期中)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介质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质膜融合后再打开,将介质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胞吐 D.胞吞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神经细胞产生的介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正确,A、B错误。该物质是排出细胞外,不是进入细胞内,因此不是胞吞,D错误。 答案 C,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3.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4.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5.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6.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动物体就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 7.人体的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而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 8.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9.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0.人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产生热量,人体主要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产热量。 11.感觉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感觉则仅限于感受器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