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56703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9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这样考】 1.(2015全国卷T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D,2.(2015海南高考T142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A,【考纲考频】 1.稳态的生理意义 (5年23考)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年20考) 3.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5年33考)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年41考)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年4考),【考查特点】 1.内环境与稳态:主要考查内环境理化性质、内环境成分判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内环境动态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机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等内容。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较少为非选择题。,3.免疫调节:主要考查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1)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蛋白质含量_。,较高,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 _。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 (3)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7.357.45,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 1.稳态的调节机制: (1)主要机制:_调节网络。 (2)稳态的相对性: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生理意义:机体进行_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正常生命活动,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实例: (1)体温调节。 调节中枢:_。 相关激素:_。 相关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骨骼肌、肝脏。 调节机制:_。,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2)水盐调节。 调节中枢:_。 相关激素:_。 主要调节器官:_。 调节机制:_。 2.两者关系: (1)中枢神经系统:调节_的活动。 (2)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_。,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脏,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发育和功能,四、免疫调节 1.两大免疫过程:,(1)填写上图中小写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 a._ b._ c._ d._ e._ f._ g._ (2)图中A、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 (3)图中分别填:_,_。 (4)图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_(填写 小写字母)。,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细胞,体液,b、c、d、e、g,2.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迅速增殖分化。 (2)二次免疫:反应快、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考点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典例1】(2015全国卷T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A,【解题技法】 血浆、组织液、淋巴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静脉滴注液体直接进入_,进而进入_。 (2)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细胞内液的含量变化 _。 (3)Na+主要存在于_中。,血浆,组织液,不大,细胞外液,【知识方法误区】 1.与内环境有关的几个易混点: (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体液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 (3)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特例如下: 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淋巴或血浆或组织液。,2.“三看”法判断是否是内环境的成分: (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的成分: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内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对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理解: (1)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 (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 (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题组过关】 1.(2015江苏高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2.(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 (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成分和作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浆、组织液运送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A项正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项正确;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C项错误;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中的含量,D项正确。,3.(2015滕州二模)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 组织水肿 B.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 C.内环境主要由组成 D.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的不同,【解析】选A。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图中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淋巴的成分,B错误。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不包括细胞内液,C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4.(2014新课标全国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 (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错误。,【加固训练】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含量不变 D.淋巴增加 【解析】选D。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进而导致淋巴增加,D正确。,5.(2015唐山二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 (填三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 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等。,(2)神经冲动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在细胞膜内外分布不均。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 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使神经递质快速大量释放。 (3)在神经调节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 的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除直接受 变化的刺激外,也可接受 的调控。,【解析】(1)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是间接交流,也可以是直接 交流。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细胞分泌激素、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CO2、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 现。通过细胞间的接触来实现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接触,通 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完成受精作用。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 通道,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2)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 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 神经冲动产生的基础。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其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使神经递质快速大量释放。(3)在神经调节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除直接受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接受下丘脑的调控。,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填三种即可)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2)Na+、K+ 胞吐 (3)效应器 血糖 下丘脑,【知识总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3种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体液运输靶细胞。,考点二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典例2】(2015海南高考T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B,【解题技法】 (1)激素、CO2的调节均属于_调节的内容,排除A项。 (2)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_调节,排除C项。 (3)血糖浓度可直接影响_的分泌量, 排除D项。 (4)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也受_的支配,确定B项错误。,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神经调节,【知识方法误区】 1.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1)感受器:如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 (2)传导:如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3)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 (4)分泌:合成与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不是同一器官: (1)合成:下丘脑。 (2)释放:垂体。 3.体温调节注意的问题: (1)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2)环境温度影响调节方式。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神经体液调节。 环境温度高于体温:主要是神经调节。 (3)体温平衡:产热量=散热量。,4.激素调节常见异常情况分析: (1)不能合成相应激素。 (2)合成的激素不能正常分泌,如不能形成囊泡。 (3)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 (4)激素与受体不能正常结合。,【题组过关】 1.(2015重庆高考)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解题指导】(1)隐含信息: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胰岛素分泌不足。 (2)关键知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和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及胰岛素的作用。,【解析】选C。本题既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又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A项,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故错误。B、D项,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减慢,血糖含量升高,故这两项错误。C项,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通过反馈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正确。,2.(2015郑州二模)下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 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而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Ot1时段,【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 (1)由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导致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使散热量减少,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2)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解析】选D。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B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C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但t3t4时段的体温等于Ot1时段,D错误。,3.(2015北京一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的信息: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解析】选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B错误。据图分析,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C正确。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4.(2015全国卷)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该过程中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血压恢复。肾上腺素是一种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其功能是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故该过程中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由题干分析可知,乙酰胆碱对心脏活动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为兴奋作用,它们各自与自己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表现出相应的作用,同时二者分别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答案:(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三 免疫调节 【典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T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 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 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 _。,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 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 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 的作用是_ 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淋巴,B,抗体,【解题技法】 第(1)(2)小题 针对题空较长的题目,不能只给出一个得分点,否则得不到全分。 根据问题至少给出23个得分点。 (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效应T细胞的作用。 生来就有。 识别宿主细胞。 没有特异性。 接触宿主细胞。 防御作用。 裂解死亡。,【解题技法】 第一步:找准突破第(3)小题的关键词“浆细胞”。 第二步:以浆细胞为中心,去推导其他答案。 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浆细胞产生抗体。,【知识方法误区】 1.免疫细胞或物质分析: (1)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浆细胞:不直接识别抗原,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4)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宿主细胞)。,2.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2)抗原B细胞浆细胞。 (3)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3.效应T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 (2)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 (3)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1)据参与对象。 物质(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据作用对象。 作用于抗原:体液免疫。 作用于细胞:细胞免疫。,5.免疫细胞中的3个“唯一”: (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2)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 (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吞噬细胞。 6.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如唾液腺、泪腺细胞等多种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题组过关】 1.(2015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过度激活”“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等。 (2)关键知识: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原因、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自身免疫病等知识。由题目信息可知,自身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致使胰岛B细胞死亡,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项正确;效应T细胞并没有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该细胞死亡与抗原无关,故C项错误。由于胰岛B细胞数量的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故B项错误;这类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胰岛素,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只会加重病情,而不能治疗该病,故D项错误。,2.(2015浙江高考)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题指导】(1)关键知识:逆转录原理、艾滋病传播途径、体液 免疫原理。 (2)隐含信息:艾滋病病毒与体液免疫的关系。,【解析】选A。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再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过程,可用来治疗艾滋病,故A项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不能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故B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C项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故D项错误。,3.(2015枣庄一模)环孢素(CsA)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的含有11个 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物质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 和其他淋巴因子,因而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下列有关CsA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天然合成过程需要拟核DNA上基因的控制 B.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 210 C.该环孢素合成的过程所消耗的ATP均由线粒体提供 D.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霉菌才合成该淋巴因子,【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 (1)土壤霉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2)环孢素是由霉菌自身合成,无需外界刺激。,【解析】选B。环孢素(CsA)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的,而土壤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不含拟核,A错误。环孢素(CsA)是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1811=1 210,B正确。该环孢素合成的过程所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此外细胞质基质也能提供少量的ATP,C错误。霉菌合成环孢素不需要抗原刺激,且环孢素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其他淋巴因子,其本身不是淋巴因子,D错误。,4.(2015南昌二模)免疫的对象是外物或“非己”,对于外物,免疫系统坚决消灭,而对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则“不予侵犯”,这叫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如图表示机体对“非己”进行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能直接促进细胞的形成 B.免疫的自身耐受性是因为不同的人细胞表面有不同的MHC C.细胞细胞表示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细胞的免疫吞噬、处理过程无特异性 D.直接注射物质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属于被动免疫,【解析】选A。T细胞通过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错误。人的MHC称HLA抗原,不同的人细胞表面的MHC是不一样的(除同卵双生外),自身淋巴细胞都是不能和自身MHC结合的,所以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正常细胞是不会攻击的,B正确。细胞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为吞噬细胞,其吞噬、处理过程无特异性,C正确。物质为抗体,直接注射抗体可使机体被动获得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D正确。,5.(2015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题指导】(1)隐含信息:再次注射,部分鸡存活,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相当于二次免疫。 (2)关键知识:体内已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起作用,足以消除病原体,鸡得以存活。,【解析】选C。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注射后鸡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第二次注射后,接受第一次注射时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快速起作用,增强了免疫力,足以消除病原体,鸡得以存活;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免疫力较弱,不足以消除病原体。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6.(2014海南高考)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题指导】(1)关键知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隐含知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A项中,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杀死病原菌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中,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故B项正确。C项中,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抗体与抗原结合体,故C项正确。D项中,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D项错误。,【加固训练】(2015淮北二模)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 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 C.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 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入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解析】选A。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致病基因,但可能借助配子遗传给后代,A正确。免疫系统能识别自身癌变后的细胞,但会有极少部分癌细胞未被监控、识别和清除,进而造成癌症发生,B错误。糖尿病患者常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C错误。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其他病毒可侵入正常细胞内增殖,但是人体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病毒不能在红细胞中增殖,D错误。,【知识总结】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1)入侵:HIV进入人体。 (2)结合:与体内T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 (3)破坏:导致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 (4)危害:使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原体,甚至死亡。,7.(2015重庆二模)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浆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C.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解析】选B。血浆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只是产生了抗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的免疫缺陷病,D错误。,【知识总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自身免疫病:指机体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3)免疫缺陷病: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8.(2015重庆高考)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 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解题指导】(1)隐含信息:埃博拉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侵入人体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关键知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知识。 (1)正常情况下,抗原(病毒或细菌)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复合物,再传递给T细胞,继而诱发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可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致使后续免疫过程不再发生。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分离B淋巴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9.(2015怀化二模)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字母)。 (2)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图中的细胞 (填字母)。此细胞在 体液免疫中可产生 (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作用于_ 细胞(填名称),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基本丧失。,(3)图中的 (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 。,【解析】(1)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图中f表示淋巴因子,Y表示抗体。(2)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T细胞(a),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效应T细胞e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1)f、Y (2)a 淋巴因子 B (3)e 细胞凋亡,【加固训练】(2015中山二模)回答下列与免疫相关的问题。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该细胞是 ,进入该细胞的是病毒的 。 (2)遗传学上将过程称为 。 (3)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来源于 ,目前研制疫苗很困难,其原因是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儿童接种卡介苗能长期有效预防肺 结核。现有甲、乙两儿童,甲接种了卡介苗三年后还是感染了结核 病,可能的原因是 、 ; 乙因为试针出现阳性反应不能接种,原因是 ,试针时注射 到体内的应是 (物质)。,【解析】.(1)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侵染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的物质是R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2)分析题图可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逆转录过程。(3)HIV是RNA病毒,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由于RNA是单链结构,因此突变频率高,且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目前HIV研制疫苗很困难。.由于疫苗失效,机体注射疫苗后没有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或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数量较少、抗体作用后被分解,或者结核杆菌发生变异等情况,注射疫苗后儿童也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儿童乙试针出现阳性反应,说明儿童乙体内已经存在该抗原物质,所以儿童乙不能接种;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某种抗原的方法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答案:.(1)T淋巴细胞 RNA (2)逆转录 (3)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性;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疫苗失效或注射疫苗后特异性免疫能力较低 结核杆菌发生变异 体内已经存在抗原物质 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