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1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这样考】 1.(2015江苏高考T182分)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 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D,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2.(2014海南高考T122分)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A,【考纲考频】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5年16考)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5年29考) 3.人脑的高级功能 (5年8考) 4.血糖调节 (5年20考) 5.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年18考) 6.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5年6考),【考查特点】 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传导与电流表的关系等。 (2)试题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通过激素的调节: (1)主要考查人体内主要激素的功能及本质,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其激素间的区别与联系,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 (2)试题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反射弧: (1)组成:感受器_ _效应器。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特点: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单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_。 (2)传导方向:_传导。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信号,双向,内负外正,内正外负,(4)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 静息电位:K+外流,协助扩散。 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协助扩散。 恢复静息电位:K+内流、Na+外流,主动运输。 释放神经递质:胞吐。,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结构:突触。 突触结构:_。 突触类型:轴突_型;轴突树突型。 (2)传递形式:_。 (3)传递特点:_。,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传递,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血糖调节: (1)相关激素。 胰岛素:唯一_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2)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反馈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_运输。 (3)作用于_、_。,降血糖,体液,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间关系: (1)拮抗作用激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2)协同作用激素。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促生长发育)。,考点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典例1】(2014重庆高考T7节选)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不同; 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导致感觉 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 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 _。,外正内负,神经冲动,感受器,频率,大脑皮层(或神经,中枢),【解题技法】 (1)表中关键信息1:不同类型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相同的时间内记录 到的电信号_相同,但感觉不同,由于感觉的形成不需要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则很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刺激由不同的_ 感受。 (2)表中关键信息2:强度不同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相同时间内记录到 的电信号_不同,即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 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次数,感受器,次数,(3)题中关键信息: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_ _正常,由于感觉的形成不需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因此受损的部位只能是_。,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知识方法误区】 1.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看突触: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 为传出神经。 (3)看灰质:“窄入宽出”。与狭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宽角相连 的为传出神经。,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反射弧不完整:产生的感觉和反应不属于反射。 (3)分别破坏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破坏感受器:无法产生兴奋。 破坏传入神经:兴奋无法传导。 破坏神经中枢:兴奋无法传递。,3.动作电位: 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值)才能产生,不一定是一次刺激的结果。 4.兴奋传导与传递的时间比较: (1)特点:兴奋的传递速度慢。 (2)原因:兴奋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借助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5.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的三种原因: (1)不能形成突触小泡。 (2)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6.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方法: (1)有电位差:会检测到膜电位,指针偏转。 (2)无电位差:检测不到膜电位,指针不偏转。 (3)偏转次数:产生几次电位差,偏转几次。 (4)偏转方向:指针偏向电流流入的一侧。,【题组过关】 1.(2015江门一模)-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选C。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1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2.(2015枣庄二模)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c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选C。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乙电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为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同样,甲电表也偏转两次,A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共有3个完整突触,d所在的神经元向右侧的突触没有突触后膜,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b处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可通过图中的突触传到f处,故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在c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d点会测到电位变化,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D错误。,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题指导】关键知识:神经元上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传递。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那么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D错误。,【加固训练】(2015银川一模)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解析】选A。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D正确。,4.(2015武汉二模)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类似于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2)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解析】选C。由题知,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在突触后膜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计可以发生偏转,B正确。刺激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故电流计不会有变化,C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D正确。,5.(2015绥化一模)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内是正电位 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C.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委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 D.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解析】选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即膜内是正电位,A正确。“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兴奋性过高有关,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B错误。“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委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减弱,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C正确。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突触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快感”,D正确。,6.当一只脚受到有害刺激,马上引起腿部屈反射,同时还会引起对侧腿部产生伸反射,这是因为另一条腿同时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如图1所示);图2为图1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A表示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元的 (填 “轴突”或“树突”),兴奋在此以 的形式传导。 (2)图1中左腿和右腿多种反射活动的发生,结构基础除感受器相同 外,还有 也相同。作用于足部皮肤的有害刺激 激活传入神经,神经冲动传到同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同侧的屈肌 而伸肌 (填“收缩”或“舒张”),另一侧的这对拮 抗肌则相反;作用于屈肌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引起 (填“钠”或“氯”)离子内流。 (3)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 因是 。,【解析】(1)图2中A表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兴奋在此以电信号(或者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 (2)图1中左腿和右腿多种反射活动的发生,结构基础除感受器相同外,还有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也相同。作用于足部皮肤的有害刺激激活传入神经,冲动传到同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同侧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另一侧的这对拮抗肌则相反;作用于屈肌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引起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3)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答案:(1)传入 轴突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 收缩 舒张 钠 (3)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7.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骨骼肌会不自主地战栗。请用A图中 的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该体温调节的反射弧:_ 。 (2)B图表示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情况,产生此现象的原 因是 。 (3)兴奋在处的传递特点是 ,原因是_ 。 (4)某同学手被针刺后迅速缩手并大叫疼痛。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 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解析】(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骨骼肌会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用A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该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为。 (2)B图表示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情况,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某同学手被针刺后迅速缩手并大叫疼痛。痛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及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调节。,答案:(1) (2)Na+的内流 (3)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感觉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加固训练】(2015武汉一模)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 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回答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 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 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 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 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解析】(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运动员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激素调节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2)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而人体大量出汗的时候会排出许多水分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 (3)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答案:(1)神经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3)大脑皮层 细胞外液 乳酸,考点二 通过激素的调节 【典例2】(2015全国卷T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 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 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 其中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垂体,(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 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是_。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答出 一点即可)。,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高效,【解题技法】 (1)甲状腺激素能_。 (2)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_。 (3)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_。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促进细胞代谢,脑的发育,兴奋性降低,【解题技法】 (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2)几乎全身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代谢。 推论: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_。,几乎全身所有细胞,【知识方法误区】 1.激素的“三不”: 一不组成细胞结构; 二不提供能量; 三不起催化作用。 2.激素调节特点分析: (1)激素的运输无特异性: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2)发挥作用有特异性:与特定的受体结合。,3.激素分泌的调节: (1)分级调节。 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 (2)反馈调节。 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主要形式)。 4.正确认识肌糖原: 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不补充糖原。,5.正确认识糖尿病: (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题组过关】 1.(2015延边一模)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解析】选D。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是拮抗作用,A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促进代谢的作用,两者为协同作用,B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两者为协同作用,D正确。,2.(2015怀化二模)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解析】选C。长期不吃饭,导致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A错误。长期不喝水,导致身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D错误。由以上分析知,C正确。,3.(2015广州二模)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于胰岛细胞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 C.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后者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 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也可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解析】选B。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胰液,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腺体,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C错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细胞,D错误。,【易错提醒】本题易选不出B项。误认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元,而不能作用于肌肉和腺体。其实突触前膜与肌肉或腺体也可以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传递兴奋。,4.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内三 种内分泌腺,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C.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 D.幼年时激素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解析】选C。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正确。由图中可知,激素能作用于c和a,B正确。激素水平低,反馈作用弱,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幼年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呆小症,成年后身体矮小,D正确。,5.(2015桂林一模)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感和尿量减少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提高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解析】选A。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A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诱捕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C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6.(2015枣庄二模)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图甲中肾素是肾小球某些细胞分泌的一种酶,能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能刺激肾上腺合成并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通过图甲分析,临床上若病人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含量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会表现为血压升高,原因是 ,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 含量升高,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2)正常人体内有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瘦素),可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体重 ,此时血浆中瘦素含量最可能 (填“偏高”“偏低”或“正常”)。实验表明瘦素还能作用于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其作用过程如图乙。图中共有 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外膜电位是 。,(3)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 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 传递进入人体, 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 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精子出现_ (填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解析】(1)据甲图分析,血压下降后,引起肾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进而引起小动脉收缩和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血压升高。醛固酮能够使血浆中Na+含量增加,所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会表现为血压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含量升高。 (2)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瘦素无法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人的体重会增加,此时血浆中的瘦素含量会偏高。据图乙分析,图中共有0条反射弧。c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外膜电位是外正内负。,(3)根据题干可知,环境激素可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精子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答案:(1)增多 血浆中Na+含量增加 抗利尿激素 (2)增大 偏高 0 外正内负 (3)食物链(或食物网)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缺失),7.(2015淮北二模)如图为下丘脑内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图(局部),其中神经元C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突触小体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很短);给B一个刺激,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记录每组实验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只有产生动作电位。,请回答: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神经元C可以释放 ,神经元C在体温调节中属于反射弧的 ,此时比炎热环境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2)若给予神经元的D处一个超过阈值的刺激, (填“能”或“不能”)在A、B上检测到电位变化。 (3)实验中的突触后膜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_ 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 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导致电位变化增大。,【解析】(1)由于神经元C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此神经元C为下丘脑的有关细胞,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神经元C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该调节过程中,神经元C相当于效应器。由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寒冷时比炎热时更容易集中精力。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据图分析,A、B属于突触前神经元,C是突触后神经元,所以刺激神经元C的D处不能在A、B上测到电位变化。,(3)由于中突触后膜没有产生兴奋,所以中突触后膜小电位不能传导,产生的电位叠加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钠离子内流。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效应器 此时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该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不能 (3)神经递质 钠,8.(2015安徽高考)如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 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 (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 转变为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 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 。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 促进 分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负反馈调节与激素作用特点。 (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垂体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作用,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具有抑制作用,两者呈拮抗关系,才能保证人体生长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促进细胞b的激素分泌,从而抑制垂体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维持生长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作用于下丘脑细胞a,细胞a分泌激素促进垂体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变成为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3)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故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 (4)图中信息显示,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活动,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的分化,所以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答案:(1)拮抗 促进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