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56498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课时案3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016备考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活动范围小,活动范围大,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捕获并标记,随机,双子叶,迁入和迁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4判断正误 (1)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2012新课标卷,6D)( ) (2)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 (2012新课标卷,6BC)( ) (3)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2012安徽卷,30)( )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 (6)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答案 (1) (2) (3) (4) (5) (6),深度思考 1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若近期气候恶劣、食物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种群数量会减少。 2性别比例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 提示 性别比例主要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资源无限、空间无限、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受其他生物制约,无K值,有K值,环境阻力大小,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等。 (2)人为因素:受人口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深度思考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1)图示模型是否可表示种群“J”型增长? (2)图中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 (3)图中第6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 提示 (1)“J”型增长曲线,其值应固定,故图示曲线不可代表“J”型增长。 (2)、(3)在第3年到第9年间,1,说明种群数量在逐年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典例引领 【典例1】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对概念图的分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与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年龄组成,是性别比例。选项A正确,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选项B错误,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选项C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选项D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答案 B,【典例2】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答案 D,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 1类型示例 (1)模式图,(2)统计图 (3)曲线图,(4)柱形图,2.判断方法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 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跟进题组 1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答案 A,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 (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解析 当年幼个体少,年老个体多时则为衰退型,由题意可知,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选项D所述种群。 答案 D,考点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 典例引领 【典例1】 (2014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 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剧烈,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物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 答案 B,【典例2】 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图乙是几种预期的“J”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B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C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D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J”型、“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速率的辨别能力。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曲线呈“J”型,如图乙中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S”型曲线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为K/2时最大,种群数量在K/2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K/2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K值时增长速率为0,如图乙中的。 答案 A,1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跟进题组 1(2010山东高考)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答案 C,2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 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解析 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故此时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t3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变成衰退型;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 答案 B,考点三 种群密度调查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14) 典例引领 【典例】 (2013江苏高考题改编)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个。,解析 (4)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应该体现这些关系。(5)该血球计数板内培养液体积2 mm 2 mm0.1 mm0.4 mm34104 mL,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101650(4104)2107(个)。 答案 (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4),(5)2107,1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三点提醒 (1)适用范围: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些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2)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2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注意事项:摇匀取样,适当稀释,适用于需借助显微镜计数的微生物。 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计算方法:大方格长度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 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 (104mL),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跟进题组 1(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项错误。 答案 B,2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培养液不需要经过灭菌 B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 C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可揭开盖玻片滴加无菌蒸馏水稀释 D血球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相关实验能力。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计数前不振荡试管可能会使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可能偏大或偏小;酵母菌密度过大时,稀释应在滴液之前操作;血球计数板上有精密的刻度,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晾干。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