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5923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4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练xx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1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重难提示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重点)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重点)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发展途径。(重点)4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难点)考点一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崇拜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3)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4)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3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4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成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喷洒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破坏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思考探究】简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提示:(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5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地区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利用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环境状况大为好转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xx江苏东台期中测试)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A滑坡、泥石流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土壤污染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C公害病D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在开发利用中会产生对环境的破坏。第2题,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是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答案:1.A2.C(xx北京西城区期末)xx北京市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月。读图,回答34题。3北京市()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 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第3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雾霾天数少;冬季降水少,再加上燃煤取暖,空气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大,雾霾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第4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答案:3.B4.D考点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实质在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思考探究】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提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思考探究】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示: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严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2)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5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3)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xx湖北七州市二模)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12题。1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A市场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2该生态工业园区 ()A最可能位于湖北B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D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解析:第1题,图中主导产业链是蔗田系统、有机甘蔗、制糖系统、酒精系统,则主导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第2题,图中显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各个系统中的废弃物也被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也减轻了环境污染,则具有和谐的生态功能。答案:1.B2.D(xx襄阳市高三调研)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过程主要由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正确处置等组成。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四步与其代表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第一步正确处置 B第二步再利用C第三步减量化 D第四步再循环4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之间的区别体现在()A生产环节 B消费、使用环节C回收预处理环节 D废弃环节解析:第3题,废弃物用于生产属于再利用。读图可知,第一步为减量化,第二步为再利用,第三步为再循环,第四步为正确处置。第4题,传统经济模式不注重回收处理,故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回收预处理环节。答案:3.B4.C(xx太原模考)2014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56题。5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6太湖定期禁渔,可以()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解析:第5题,太湖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6题,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5.B6.B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图1自然原理关联图图2人类生产流程关联图图3环境问题和循环经济关联图关联图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也可以是问题情境。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图1);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如图2);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如图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具体判读注意以下几点: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分析其中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将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xx高考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BCD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简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提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清洁的沼气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1)D(2)B考向一环境问题1(xx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土壤铜含量()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解析:选C。图中土壤铜含量等值线在上游河段顺河流而下,铜含量不仅没有减小,反而增大,可见河流对土壤中铜含量没有明显的稀释作用,故A错误。从等值线变化看,从冶炼厂向北铜含量不是递增,而是递减,故B错误。图中等值线高值区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这与我国北方冬夏季风的方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相同,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居民点铜含量为150200 mg/kg之间,故D错误。 2(xx高考广东卷)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解析:选B。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流出北冰洋的寒流增强,暖流减弱,导致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故选B。上升流是寒流,上升流减弱应该导致温度上升,故不选A。极地东风带北移应该导致影响欧洲西部的偏北风减弱,故不选C。全球变暖应该导致中纬度降水减少,故不选D。(xx高考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35题。3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4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5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3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4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5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3.B4.C5.C考向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6(xx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选C。A、B和D选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均有其合理性,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选C。(xx高考江苏卷)xx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xx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78题。(双选)71995xx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8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理解各支持系统的关系和读懂坐标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7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8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由此确定C、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7.AB8.CD9(xx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解析: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要论据充分,观点明确,只选择一种回答即可。答案: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xx抚顺月考)下图示意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智力资源矿产资源B空间资源矿产资源C空间资源智力资源D矿产资源智力资源2工业文明阶段,曲线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解析:第1题,随着社会推进,智力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故为智力资源。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故为矿产资源。第2题,空间资源是空间环境中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获得经济和其他效益的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总称。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掠夺式开发空间资源,空间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快速增加。答案:1.D2.C(xx广州综合测试)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今后节能减排的重点是()A中部区域 B南部沿海区域C京津区域 D北部沿海区域4南部沿海区域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A经济发达B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区域CO2排放量最大,减排效率较低,故我国今后节能减排的重点是中部区域。第4题,南部沿海区域减排压力较小,从图中可以得出,南部沿海区域排放量小,减排效率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有关,但本区域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能耗少。答案:3.A4.B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回答56题。5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A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B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6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工业流程直接向自然中排放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流程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后再向自然中排放。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第6题,循环经济流程是复杂的,在复杂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因此,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答案:5.B6.D7(xx江苏常州十校质检)土壤水是维系作物生长发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主要的水分源泉。读下图,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秸秆覆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表环境条件下,覆盖秸秆的土壤中含水率和水储量都要高于不盖秸秆的土壤,从大气运动的原理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应该从水、肥、气、热角度分析土壤水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意义。答案:(1)秸秆覆盖隔断了土壤表面与大气间直接的水分联系,减弱了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对流交换强度,抑制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大了当地土壤水储量,提高了土壤含水率。(2)秸秆覆盖后,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重新组合,具有调节地温、抑蒸保墒、培肥地力等作用;提高了作物产量,是北方地区旱地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一、选择题(xx浙江五校二模)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12题。1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xx年的季节变化比xx年大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xx年的年际变化比xx年大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不同月份污染物入海通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季节变化较大;同时xx年与xx年入海通量也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年份也有较大差异,即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要比较不同年份,不能以一年来说明。同理季节变化也是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比较,不是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比较。第2题,图中显示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径流量。答案:1.B2.C(xx河南十校二模)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34题。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 B CD解析:第3题,饲养“慢生鸭”需要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更高,同时能获取更高利润,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第4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答案:3.A4.B(xx福建漳州一模)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A鱼塘、沼气池、果园 B鱼塘、果园、沼气池C沼气池、鱼塘、果园 D沼气池、果园、鱼塘6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AB CD解析:第5题,图中甲输出沼渣、沼液和生活能源,必然是沼气池;乙提供塘泥和水面,必然是鱼塘;丙自然是果园。第6题,生态农业园区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方面,即生态持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加收入)、社会持续(增加就业)等。答案:5.C6.B7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有关a过程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的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 解析:选D。a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xx德州期末)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89题。8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A B C D9以下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是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 C D解析:第8题,该岛屿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第9题,将草地、林地都开垦为耕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化学工业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8.D9.B有一些干涸湖底,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11下列环境问题的分类中,与湖泊干涸相同的是()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解析:第10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该地区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河流;从人为原因分析,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会使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湖泊干涸。第11题,湖泊干涸和B项中所列三个问题均属生态破坏。答案:10.A11.B二、综合题1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材料二xx冬、xx春,我国东部地区“霾霾不断”,并且范围越来越广。下图为2013年11月13日18时发布的雾霾预报图。材料三大气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示意图。(1)指出2013年11月13日20时14日20时我国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分布地区。(2)分析xx冬、xx春,我国东部地区“霾霾不断”的主要原因。(3)请你为解决霾天气问题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读材料二图,按省区单元描述即可。第(2)题,霾天气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描述。自然方面主要是污染物难以扩散的原因;人为方面侧重于污染物增加的原因。第(3)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排放大量硫、氮等大气污染物,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要尽快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此外,还要注意材料所示时间,考虑北方季节性取暖的实情。答案:(1)河北中南部、京津地区、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中北部、江苏等地将有霾,其中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江苏北部局部地区有中度霾。(合理即可)。(2)霾分布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比较粗放,工厂排污、汽车尾气、地面灰尘等量大;冬季燃煤取暖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和烟尘;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例,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13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种。(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模式图展示命题情境,考查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解能力。第(1)题,用低温榨油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一种,就是豆油;用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除豆油外,还有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第(2)题,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第(3)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答案:(1)18(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产品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