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六年级美术下册 全一册教案 浙美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53336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六年级美术下册 全一册教案 浙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春六年级美术下册 全一册教案 浙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春六年级美术下册 全一册教案 浙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们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浙美版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5、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6、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火花、贺卡和书籍作品。学习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规律的变化,掌握渐变原理,画出形或色的作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设计贺卡或其他作品。掌握渐变原理,抓住形或色的规律变化,画出渐变作品。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成就,了解中国历史画,提高欣赏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五、教学措施 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利用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七、课时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第一课 外国的传世名作 2 第二周 第二课 用线画人物 第三课 色彩风景 1 1 第三周 第四课 奇妙的新画笔 第五课 奇思妙想 1 1 第四周 第六课 会动的“画” 机动 1 1 第五周 第七课 巧妙的包装 2 第六周 第八课 展示设计 2 第七周 第九课 纸塑 机动 1 1 第八周 第十课 竹 2 第九周 第十一课 青花瓷 第十二课 美无处不在 1 1 第十周 第十三课 祖国美景知多少 2 第十一周 第十四课 拍一部小电影 机动 1 1 第十二周 第十五课 我们的课本剧 2 第十三周 第十六课 东阳木雕 2 第十四周 第十七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第十五周 复习 2 第十六周 考核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 “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1)激发好奇。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2)感悟式欣赏。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3)形式欣赏。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小结三大特征。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比较。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4)自主欣赏。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5)教师: “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1)感悟。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3)细节欣赏。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4欣赏帕提侬神庙。(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5欣赏三女神。(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3)介绍米开朗基罗。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7欣赏加莱义民。(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老师讲述故事。)(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他们是不是英雄?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他们是不是英雄?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他们是不是英雄?小结。(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组雕表演。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8.课堂小结。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2)介绍油画工具。2欣赏油画人物。(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 (出示蒙娜丽莎。)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出示椅中圣母。)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 (珍珠。)。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 (局部分解。)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介绍材料(出示实物)。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介绍作者。(4)小结。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3欣赏油画风景。(1)欣赏干草车。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带给你什么感觉?师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介绍作者。(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觉,正确学习线描人物的精髓。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小提示清晰明了,教师可及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速写的步骤。同龄人的作品个性鲜明,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有助于拓宽创作的思路。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调整好心态,不拘泥于人物脸部五官的形态束缚,要像画家克利所说的那样“牵一根线条去散步”,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难点: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各自有什么特点?(3)提示课题:用线画人物。2探究启发。(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3)小提示: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创作表现。(1)学习建议: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展评。5拓展延伸。第三课 色彩风景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尝试用色彩画一幅风景画。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的活动,感知色彩风景的画面效果,初步掌握用色彩表现风景的方法。3积累色彩知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六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景象能够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并能发现其中的美。孩子们对美术技法的学习也变得迫切,他们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知识更好地表现具有主观感受和情感的作品。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重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色彩风景画。教学时应寓景于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构图和色彩知识的基础,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窗外的风景一课中学习过风景画的构图知识:三年级上册的三原色三间色四季歌等课中学习过基本的色彩知识。通过欣赏大师的色彩风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的绘画方法与步骤,学习色彩与光的关系以及色彩风景中笔触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与表现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色彩知识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难点:探究色彩风景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色彩丰富且具有美好情感的风景作品。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水粉(彩)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小水桶等水粉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粉(彩)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与法国毕沙罗的红房子油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区别?以及西方色彩风景作品给自己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2深入探究。(1)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提示:因为光影的变化,才有不同的色彩,了解色彩知识。(2)欣赏感受色彩。对比欣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学生说一说不同的光线下色彩有什么样的变化,谈一谈自己的色彩感觉。提示: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谈自已的色彩感受,适当引导。赏析莫奈的干草垛系列作品,对比欣赏中,学生找一找颜色,强调色彩的丰富性。提示:寻找丰富的色彩过程中,要强调画面的冷暖色调知识。赏析荷兰凡,高普罗旺斯的干草垛,强调色彩风景中的笔触表达。 提示:让学生在画面中找一找不同的笔触表达,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绘画时的用笔。(3)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课件出示莫奈的干草垛色彩风景作品,学生找一找近景、中景、远景。进行课堂小练笔:用速写形式概括地画出干草垛的近中远三个景。提示:按先找近景,再找中景,最后找远景的方式来寻找,并用简单概括的速写形式概括。回顾风景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色彩风景画的绘画步骤。3尝试创作。(1)作业建议。写生照片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色彩表现心中最美的草垛风景。 也可以临摹一幅名家的色彩风景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以“向大师学画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色彩变化是否丰富、笔触技法细部点缀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评价。5课后拓展。欣赏油画、水彩、色粉等不同色彩材料表现的风景画,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第四课 奇妙的新画笔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电脑美术,认识及初步运用不同的电脑绘画工具。2在欣赏、游戏、探访等基础上,学会图层、特效工具的使用,并尝试使用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3在电脑绘画创作的经历中,发展数字美术创作的持续兴趣和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这是本套教科书首次触及引导学生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表现的美术课。从奇妙的新画笔一课出发,奇思妙想会动的“画”奇妙的包装展示设计拍一部小电影等课的学习,向孩子们展现了采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动画、设计、影视等在内的关于数字美术创作的全新学习系列。本课作为小学电脑美术的起始课,需要抓住其两个方面的学习:第一是对电脑绘画软件的了解与熟练。本部分教学,要避免像信息技术一样,仅仅是围绕“软件”的认识去学,又不能以讲授的方式去进行刻板的传授,因为这样做,既费时又低效。利用闯关、软件探究等办法引导,可激发学生主动、深入地认识软件,同时结合笔触效果的体验、图层的揭秘等行动,可将掌握软件的探究与绘画表现的效果感受力口以有机整合;第二是电脑软件在绘画上的创意运用。从“自选电脑软件内置的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画面创作”到。利用不同特效工具进行处理”,其旨在引导学生将电脑美术可自由修改、变幻调整的艺术表现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教科书提供了基于Photoshop电脑软件和电子绘画板环境的学习情境和电脑美术作品,这仅仅是为师生开辟电脑绘画创作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与启示。具体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电脑软硬件条件,随机生成与重构课程资源,以带来更具针对性的引导。2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电脑美术,学习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难点:电脑绘画工具及图层等的熟练运用与画面特效的合理化、个性化表现。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保存在自己的邮箱或U盘中,为用电脑软件进行特效处理学习做好图像资源个性搜集的准备。(教师)课件、学件等。教学过程:1比较找不同,走近电脑绘画。(1)创设“让我们和数字娃一起遨游神奇的电脑绘画世界”这一学习情境,直奔学习主题。(2)引导学生辨析:电脑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何不同?(如表现工具、作品的质感、保存方式等存在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出学习主题:奇妙的新画笔。2层层闯关,探索电脑绘画。在基于Photoshop电脑软件和电子绘画板环境的学习情境里,结合带有操作步骤指令的美术学习卡,引导学生经历“玩转工具” “揭开图层” “特效实验”等不同层次的闯关学习,通过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会电脑绘画。(1)闯关No.l:玩转工具,体验笔触变化。引导打开Photoshop电脑软件界面,用铅笔、油画笔、马克笔等不同绘画工具画线条,比一比:谁画的线条多、变化多,以此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工具带来的笔触变化。打开PPT,请学生欣赏作品: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电脑绘画工具表现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工具,表现具象或抽象的画面,并谈谈这样绘画的感受。(2)闯关No.2:揭开图层,探寻表现方式。打开Photoshop制作的源文件1.2,探究一下图层的好处有哪些?如图层可以帮助我们分别处理不同的元素,便于修改。图层还可以用于不同表现风格画面时的图片合成。(3)闯关No.3:特效实验,感受创意魅力。打开PPT,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思考:这两幅电脑画分别表现了哪些不同的绘画效果?分别是采用了哪些特效工具制作而成的?小结:利用复制粘贴、拉推变形、浮雕等特效工具,可以轻松地创作出奇妙的效果。4个性表现,创作电脑绘画。选择你喜欢的电脑软件特效,对自己创作的电脑画或现成的图片进行处理。5赏评延伸,引向数字美术。(1)说说自己的电脑画是采用什么工具表现的,选出特效处理效果最好的作品并说说理由。(2)电脑绘画获得的图形,除了开辟全新的数字绘画艺术之外,它还有什么用处呢?听取学生回答之后,呈现一系列电脑图形运用的画面和本课小结,从而将学生引向数字美术创意学习的崭新时代。教师:这些作品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奇特、创意无限。)教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是疯子吗?为什么?他叫达利。有人称他是疯子,有人称他是天才。他和毕加索、马蒂斯被并称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疯狂地挚爱艺术,疯狂地表现艺术,他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给我们打开了超现实主义的大门,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奇思妙想”的艺术世界。(出示课题o)2自主研究,寻找“奇思妙想”的思路和方法。(1)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叫“奇思妙想”?谈谈你见到过的“奇思妙想”。(2)妙想小游戏。出示一枚别针,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老师用简笔把它画成一只小狗。 在看了几个有趣的小图片之后,问:你身边有这样的小东西吗?看看你能把它变成什么,越多越好!(学生进行游戏体验,教师可以把有意思的作品拍下来。)小结:通过小游戏,可以看出大家的思维都非常活跃。现在让我们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创意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猜一猜!我是啥样的?课件展示三个头像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我的脑袋上有什么? 这三个奇思妙想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得出思路一:隐性的东西显性化。所采用的方法是:分解加粘贴。猜一猜!这是什么?通过对花菜家园和斑马两组图片的分析比较,得出思路二:根据形状的相似性展开联想。方法:夸张加添加。猜一猜!女孩、婴儿、建筑、帆船、蛋壳、犀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欣赏图片,得出思路三:巧妙重构,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组合、重构。思路四:同类组合。方法:替换。思路五:深化内涵,表达多层含义。方法:叠加变形。思路六:各种双关、巧合。方法:结合。思路七:逆向思维。方法:变形、并置。思路八:根据音、形、义的相关性进行联想。方法:置换和添加。3. “异想天开”思维训练营。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根据上面讨论所得的各种思路对老师提供的实物展开丰富的联想,互相交流、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创意思维。异想天开一:一个灯泡的联想;异想天开二:一本书本的联想;异想天开三:一个苹果的联想。欣赏灯泡、书本、苹果的创意作品,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4作业的表现形式方法介绍。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都非常大胆,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表现出来呢?(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作业表现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剪贴式制作和电脑绘画式制作。)(1)剪贴式制作法步骤及注意点: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好相应的图片,并认真仔细地剪下。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多角度进行拼摆,比较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法。确定后将图稍加粘贴,只是为了固定,不要把图片周围粘死。 用画笔添加相关的内容,使作品更有创意。最后把图片周围粘贴平整。(2)电脑绘画式制作法步骤。打开绘画软件,选中所需图片。点击图像,找到“色相饱和度”进行着色。(3)复制并排列成一串葡萄的造型。从文件中找出锵笔的图片复制粘贴到相应位置。确定保存。5学生作业欣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认真完成一幅“奇思妙想”的作业。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7作业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从同学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教师点评。对优秀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策划一个“奇思妙想”作品展。8拓展。说一说“奇思妙想”在生活设计中的运用。继续欣赏有趣的“奇思妙想”的各种作品。第六课 会动的“画”一、教学目的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教学过程1欣赏会动的“画”,谈话引入。(1)欣赏课件:会动的“画”。教师:“有趣吗?这是一个简单的动画(连续的动作),接下来展示复杂有趣的动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2)欣赏道具:会动的“画”手翻书。教师:示范道具手翻书。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跟变魔术似的。”学生思考、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教师(边操作边说): “它好像是一本连环画,你们看,快速地翻动页面,会有什么感觉?”“原本一张张不会动的画面,现在为什么会动呢?”“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画面,视觉上造成画面会动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2深入探究,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连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教师: “连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教师: “这一格格画面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联系?整体上接下去有什么规律?”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不同,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教师: “这个原理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播放的。(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教师指导分析: “每张图片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微妙的变化。每张图片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细微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低,它们虽有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画面的大部分是有联系的,小部分是不同的。”(4)示范教具:翻看两张不连贯的步骤图,PPT展示体操少年不连贯的两张步骤图。教师: “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提醒:教师在演示时,可以来回反复播放,使学生感受动作的效果更强烈一些。)3进一步深入探究会动的“画”的展示方式有哪些。教师: “刚才老师所示范的会动的画,叫手翻书式。”“想一想,除了老师展示的方法,你还有其他办法让纸上的画动起来吗?”小组讨论,探究会动的“画”还有哪些展示方式。小结: “抽拉式”“转轮式”。4学习制作会动的“画”。(1)展示会动的“画”的制作步骤图。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的动作。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2)欣赏会动的“画”:鸭子下蛋。教师: “看一看,找一找,有什么难点?”“怎样才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同桌讨论、思考如何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3)拷贝的方法。教师: “可以通过摹的方法,利用一张薄的纸,将相同的部分摹在纸上,再放在第二张纸上面刻一刻,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拷贝纸的作用),第二张纸上就会有一浅浅的印子,再根据印子描出形体,需不同的部分留出再画。” 小结: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法),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5提出作业要求。(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面(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2)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地动起来(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6学生进行会动的“画”的创作。建议:动作快的学生,鼓励可将手翻书做得厚一点。7展示、交流。出示评价要素:形象是否连贯?动作是否自然?制作是否精良?操作是否方便?(1)学生根据评画要素,边玩边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会动的“画”。(2)教师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自主选择,初步感知。(1)周末如果带礼物去朋友家做客,你觉得我可以这样拿去吗?(引出课题。)(2)怎样做会更好?请你来选择最佳方案。 (学习单。)(3)小结:适当的包装,可以表达我们的诚意。而商家对产品进行包装不仅仅是为了容纳物品,还有保护商品的安全、便于运输、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功能。2引导欣赏,主动发现。(1)你能发现这些包装设计的巧妙之处吗?(2)你还见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3比较分析,加深理解。(1)我们要怎样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呢?(量体裁农、平面图设计、装饰、立体制作,)(2)比较立方体平面图与实物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设疑:是否可以做成包装盒?(3)修改与选择,完成学习单2。4合理没计,鼓励实践。(1)明确作业要求和建议。作业:选择一张8K彩卡纸,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建议:可以独立创意设计平面展开图,也可以模仿或者放火示范平面图,注意方法。(2)欣赏与交流:我要为哪种物品设计包装盒?是什么样式的?5实际操作,内化提升。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盒时的小发现、小窍门;评一评,哪个包装盒制作得最结实、完整、细致。6欣赏迁移,明确任务。思考:包装盒上还可以用什么装饰会使其更美观有趣?下节课继续进行包装盒的设计与装饰。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彩色纸张、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教师)商品包装若干个、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1多维欣赏,强调人文。观察思考:这些包装的外部装饰有什么特点?(醒目、自然、科学、人文、理解、好感。)教师总结:一个好的包装在注意个性化设计的同时,还要针对适用人群作人性化考虑,要环保低碳,要自然相融,其实这是一切设计的理念。2学生制作,关注方法。说一说,你想怎样让你的设计更完美,更人性化一些?(图案、工具、材料、方法。)3展示评价,鼓励参与。说说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巧妙之处。这个包装盒你准备怎么用呢?4拓展视野,迁移结束。没计无处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科技航空,做有心人,让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愉悦生活。第八课 展示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展览策划、布置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画展。2在布置展览、参观展览等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有条理地开展画展策划与布置实践,互相学习。3培养整体设计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成功,拓展艺术视野。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布置画展需要统筹规划,如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场地设计展览的布局,包括展示区、休息区、参观路线等;要提前将作品进行装裱;作品的悬挂要适合参观者的视线角度;还要准备好展览标题、前言、标签、海报、引导牌或指示图、邀请卡等;还需设立讲解员和引导员。因此,我们说小小的画展是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最佳平台之一。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小学阶段设计展示设计一课,希望六年级的同学能将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成果通过画展进行梳理、展示,并与同伴、老师、父母分享,为母校留下一份美好的纪念。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精彩的画展,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欣赏画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同时也让学生尝试设计画展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协商,群策群力完成画展布置。通过画展布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体会美术的实用价值,体验成长与成功。2重点、难点。重点:合理分工,有系统、有条理地进行画展策划与布置。难点:展览设计得整体且有创意。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美术馆、博物馆相关资料。(教师)教学课件、画展设计范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人。(1)你知道哪些展览活动?说说自己参观展览的收获。(2)教师介绍著名的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法国卢浮宫画展。(3)欣赏展览图片。2画展赏析。(1)欣赏展示设计图片,思考:你发现展示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2)欣赏建筑设计作品展,思考:建筑设计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展示形式?(分析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之间的关系。)(3)欣赏古代文物展示设计,思考:为什么古代文物展示运用了低调的灯光来渲染环境?(分析展示设计中灯光的作用。)(4)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思考:展览设计还应考虑什么?(作品的高度、观众休息区、合理的参观路线等。)(5)教师示范讲解画框与墙面的角度等画展布置细节处理。(6)欣赏画展标签纸设计、画展海报设计、画展宣传彩旗设计等,了解展览设计中需要的系列设计。(7)欣赏展览中的作品装裱形式,启发创意装裱,但要符合整体风格,突出表现内容。3创作提示。( 1)欣赏校园画展,提出作业建议:全班合作,策划并举办班级画展。(2)成立画展布置委员会,成立各小分队,撰写画展策划书。4学生讨论,教师巡视。5预告下节课的工具材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准备。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画笔、装裱好的作品、胶带纸、钉子、粗棉线、塑料泡沫板。 (教师)辅助材料。教学过程1讨论方案。( 1)确定展示设计的主题与形式。如主题为“秋之韵”,作品形式为葫芦画、草帽画、簸箕画,画的内容以表现秋天和丰收为主。(2)欣赏优秀的班级画展范例。2分工合作,筹备画展。(1)各小组分工合作,同步开始布展工作。第一小组:作品装裱组。任务:将准备好的作品进行装裱,卡纸衬裱、纸框衬裱均可。第二小组:背景设计组。任务:布置作品背景,选择合适的材料,凸显主题,体现创意。第三小组:海报创作组。任务:设计画展宣传海报,并张贴于校园。 第四小组:邀请卡制作组。任务:设计若干张邀请卡,并发放邀请卡。 第五小组:留言册制作组。任务:制作留言册,布展留言地点。 第六小组:礼仪服务组。任务:培训画展讲解员,布展画展休息区。(2)学生分工协作,教师巡视指导。3画展参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或校园艺术活动时间。)第九课 纸塑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纸雕塑的艺术特点。2感受纸材的质感,尝试以纸为材料创作一件雕塑作品。3加深对纸塑的认识和喜爱,进一步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雕塑是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具有实际空间的一种造型艺术。纸雕塑是以纸为材料的一种雕塑形式,纸具有轻便、易成型、色彩丰富等特点,是雕塑创作中最简便的材料。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更趋向于作者的理性感受和对自然形象的超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学生乐于表现的题材。纸雕塑与环境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感,纸雕塑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出具有三维空间的纸雕塑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使作品更具有操作性。教学时,教师可请学生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方法,体验锡纸或其他纸材料的质感,初步感受这些不同纸质的肌理之美。对一系列优秀的纸塑作品的赏析,不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现代雕塑的形式美,同时也感受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感悟生活的审美情趣。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纸雕塑的基本方法,知道与纸浮雕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和形象空间的表现力。纸雕塑是以立体构成抽象作品的美感,用寓意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中相关制作方法的示意图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并能举一反三,尝试以不同的方法塑造物象。通过对造型的肌理、空间的概括,以对比、渐变、重复等艺术形式,用分割、组合、折卷等方法塑造物体,在欣赏、创作中,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纸雕塑的方法。难点:巧妙利用纸材进行艺术创造,作品有新意。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各(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纸材的特性。2欣赏一组优秀的雕塑作品,说说各自的感受。3想一想:这些雕塑作品的表面肌理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怎样用纸来表现这些肌理吗?4课题揭示:纸塑。5欣赏不同纸材制作的雕塑,说说感受。6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锡纸雕塑的方法。7引导学生用报纸作为基本材料,尝试以不同的方法塑造物体。什么吗?那就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竹子吧。板书课题:竹。2深入感知。(1)举行“咏竹大会”,让学生说说关于竹子的诗句、词语及故事等。 引导学生谈论竹子的品格并作一个总结,依次分组板书。(2)引一引。文人用诗词来歌颂竹子,抒发心志,历代画家们也喜欢表现竹子,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总结:竹子不仅具有优秀品格的寓意,也是中国花鸟画基础练习方法之一,所以中国画画家都会来几笔墨竹。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画竹的名家,孙导学生进行欣赏。(3)看一看。老师出示历代墨竹精品,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感受。教师总结并讲解。(4)比一比。以文同墨竹图为切人点,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出示竹叶与柳叶,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3技法体验。(1)学一学。出示真实的竹子,引导学生观察。并以吴镇墨竹图册为例,边示范边讲解竹子的画法。中锋淡墨画竹竿。(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篆书法,稳中求圆。) 浓墨中锋画竹节。 (上抱“乙”字,下抱“八”字。)中锋用笔画竹枝o(用笔参照竹竿,可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画。)浓墨中锋画竹叶。(藏锋起笔,速度稍快,有大有小有转折,与柳叶有别。)(2)教师提示注意的要点:画多根竹时要注意每根竹子的竹节位置要错落有别。忌三根竹竿或竹节相交于一点。画多根竹竿时要注意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3)临-临。发下墨竹范本,学生临摹,并提上诗句。(4)评一评。让学生根据对竹子品格的理解或喜好,将自己的作品贴到板书中的竹子品格分组上(再次感悟竹子品格,见第2步)并相互点评。4课后拓展。竹子浑身是宝,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教师)搜集竹篾、竹枝、竹竿、竹叶等原材料及手工所需的其他工具。 教学过程1实物导入。笛声或笛箫实物导入,讲述丝竹之音的概念。竹音,泛指中国传统的管制乐器。如果没有竹子,我们中国的音乐史便不会那么灿烂了。上节课我们从精神文化层面去了解了竹子,这节课我们再从生活应用方面去更全面地了解一下竹子吧。揭题板书:竹。2加深认知。(1)说一说。教师介绍竹子的相关知识:竹子的种类、生长周期等。(2)问一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竹子做的物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为“衣、食、住、行、用”,分组板书。(3)忆一忆。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竹子有关的趣事,深切体会竹子对自己生活有过的影响。(4)比一比。竹子与木头的不同之处。总结:竹子可再生的速度很快,而且竹子韧性好,易于加工塑造成各种用品,所以可以被大量地运用于生活中,这是竹子的优势。而树木则至少十年才能成材,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应倡导人们多用竹而少用木。3创作体验。(1)想一想。出示竹篮子,问学生足用竹子的什么部位做的、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竹签、竹皮等制作方法。(2)赏一赏。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竹制品,进一步扩散学生思维。了解竹子的基本加工方法。(3)做一做。以竹子的竿、枝、叶、根为原材料,通过拼、贴、剪、刻、穿、粘、插、编、画等方法创作一件平面或立体的竹制品。教师巡回指导。(4)评一评。通过自评、互评等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4课后拓展。课后搜集些竹制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方便自己的生活。第十一课 青花瓷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掌握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感受其典雅之美。2欣赏青花瓷,探索青花瓷色彩、纹饰等特点,尝试用水墨表现形式表现青花花纹或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3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青花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本课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切人,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器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水墨装饰的表现手法,在瓶形宣纸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从中感受青花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欣赏青花瓷,使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青花瓷的兴趣;通过水墨或其他形式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工艺。难点:用水墨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国画颜料(花青、酞青蓝)、勾线笔、国画毛笔。(教师)课件、宣纸等。教学过程1欣赏认知。(1)教师出示PPT,导入并提问:观察这三幅图,其中哪个是青花瓷?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青花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2)教师介绍青花瓷的知识。(3)学生观察青花瓷的造型、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风韵,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赏析青花瓷,谈谈感受。(4)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5)赏析思考:青花花瓶的结构、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有哪些?青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水墨表现青花瓷。学生选择适合的纹样用花青等国画颜料在剪成器型的宣纸上作画,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青花作品。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展示评价。5拓展欣赏。欣赏青花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例。6教学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青花瓷,进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爱之情。第十二课 美无处不在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距摄影的相关知识,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2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熟知的景物,表现其独特的美感特征。3感受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增强愉悦的审美体验,养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微距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