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2540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12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户牖(yu)遽去(j)梏扑() 尚飨(xin)B缣素(jin ) 无间(jin)曝书画(p) 晷刻(u)C牵累(li) 绞缢(y)痼疾() 斫轮(zhu)D噬啮(ni) 草芥(ji)反间计(jin) 自古洎今(z)【答案】D(D项,“洎”应读“j”。)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A贿赂珍馐后嗣提要勾玄B收敛 尚飨 荟萃 抱薪救火C曝晒 痼疾 桎梏 磬竹难书D树梢 靡丽 匮乏 黄梁美梦【答案】B(A项,勾钩;C项,磬罄;D项,梁粱。)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B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吊祭。C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D今日罹此果报 罹:遭到。【答案】B(吊抚慰。)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B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善画山水,尤善画竹。D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明初著名散文家。【答案】D(方苞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二、(9分)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夭其嗣矣嗣:继承B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全:完整C宜业其家 宜:应该D不克蒙其泽矣 克:克服【答案】C(A继承人,B保全,D能够)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未可以为信也何为而在吾侧也(2)呜呼!其信然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答案】B(为:当作,为,介词,其:是,还是,代词,他的)7对本段文意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个疑问,从信到疑,又从疑到信,把十二郎之死归咎于上天,得出“寿者不可知”的结论,是迷信的说法。B本段文字中多用“呜呼”等悲叹词,可见作者因情而写,以情缀文。C作者对兄殁侄夭的现实十分伤心,无限悲楚凝于笔端,本段虚词运用恰到好处。D行文的怀念、哀悼是发自真心,并非一种迷信之说,人在悲痛之中呼天喊地为人之常情。【答案】A三、(9分)阅读下文,完成810题。(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用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选自资治通鉴秦纪注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顿舍:停驻,休息。怚(c)中:粗心。超距:跳远。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贷:封赏B. 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 空:用尽C王翦坚壁不与战 壁:营垒、军营D. 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戏:开玩笑【答案】D(做游戏) 9下面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干的一组是()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因谢病归频阳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翦坚壁不与战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ABC D【答案】C(说的是王翦借病拒绝为将;是秦王请王翦出任将领;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疑心的做法。)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意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节节败退,最终七名都尉被杀,自己逃归。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其实是消除秦王的疑心。【答案】A(“节节败退”不合文意,应是开始节节胜利,最终失败。)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5分)译文:_(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5分)译文:_【答案】(1)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2)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还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参考译文:(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想攻打楚国,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兵力才够用?”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又用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是不能够(攻下楚国)的。”秦王说:“王将军已经老了,他多么胆怯啊!”于是命令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便以有病为借口辞官回到家乡频阳。(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结果占领了这些地方。于是又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把李信的军队打得惨败,攻下他两道营垒,杀死了七名都尉官。李信逃回。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怒,亲自去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结果导致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辞说因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话,没有六十万人是不行的!”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请求秦王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用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不会很容易得到封侯的赏赐,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粗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用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剪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和楚军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愿出兵迎敌。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还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我们可以出兵了!”当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败逃。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吕山坡羊元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年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1)起笔“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有什么作用?(4分)答:_(2)“山,依旧好;人,憔悴了”一句意味深长,请赏析。(4分)答:_【答案】(1)形象写出了人们为功名从朝到晚奔波不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竞相追逐功名的丑态,引出了下文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2)以青山依旧美好和人容貌憔悴构成对比,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对汲汲功名者的讽刺,也告诫人们,人生有限,为了外在的功名而失掉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本性,这样的人生必将是悲苦的人生。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1)不赂者以赂者丧。_,_,故曰:_。(2)以地事秦,犹_,_,_。(3)苟以天下之大,_,是又在六国下矣。(4)盛衰之理,_,_!【答案】见课本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长瓿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后世把九鼎看做权力的象征。颜率:周臣。晖台:台名。少海:一作沙海,今河南开封北有沙海。叶庭:一作章华之庭。叶,今河南叶县。醢:肉酱。瓿:小口大腹装醢醋、酱之类的瓦器。漓然:很快地。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内自尽计计:计策B周君患之 患:担心、担忧C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窃:偷偷地D疾定所从出 疾:迅速,赶快【答案】C(谦词,私下)15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能够直接表现颜率巧言能辩的一组是(5分)()臣请东借救于齐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不敢欺大国ABCD【答案】B(和是说颜率主动请命,是齐王的话。)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6分)()A秦国发兵东周求要九鼎,周君派颜率到齐国,颜率巧言说齐王,齐王派五万大军救东周,解除了东周的危机。B齐国出兵救了东周,但东周仍存在丧失九鼎的危机,因为齐王企图获取九鼎,颜率再次出使齐国、又使东周化险为夷。C颜率与齐王的对话,表面上看是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九鼎搬运之难,实际上是为了让齐王放弃谋求九鼎的念头。D颜率两度使齐,巧辞周旋,终保九鼎,显示其非凡的谋略与智慧。【答案】A(颜率不是周君派的,而是主动请命的。)1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译文:_(2)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子相保也。译文:_(3)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译文:_【答案】(1)挽救危亡的国家是个美名;而将得到九鼎,又是极重要、珍贵的宝物。(2)东周依赖贵国的义举,才得以保全,我们君臣父子才能平安无事。(3)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随时随地准备迁移九鼎,只等候您的命令。参考译文:秦国发兵威胁东周求要九鼎,周君很担心这件事,就把这事告诉颜率。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请让我东去向齐国借兵来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称得上是暴虐无道了,想发兵威胁周君求要九鼎,东周的君臣(在宫廷上)想尽对策,如把九鼎送给秦国,不如送给齐国。挽救危亡的国家是个美名;而将得到九鼎,又是极重要、珍贵的宝物。希望大王考虑这事。”齐王非常高兴,派五万大军,让陈臣思做统帅去救助东周,结果秦军撤退了。齐王将向周君索要九鼎,周君又为这件事担忧。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请让我东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依赖贵国的义举,才得以保全,我们君臣父子才能平安无事。所以我们愿把九鼎献给大王,然而不知贵国要经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从梁国借道。”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为得到九鼎,曾在晖台和少海谋划这件事,酝酿时间已经很长了。如果九鼎进入梁国,必定不能运出来。”齐王又说:“我将从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行。因为楚国国君为得到九鼎,在叶庭进行谋划,时间也很久了。如果九鼎进入楚国也决不能运出来。”齐王说:“我终究从哪条道路把九鼎运回齐国呢?”颜率说:“我们东周君臣,也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酱罐子之类的东西,可以揣在怀里或提在手里就可以拿到齐国;也不像鸟雀落、乌鸦飞、兔儿跳、马儿跑那样可以很快直接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纣,得到九鼎后,为拉运一个鼎而动用九万人,九个鼎,共动用八十一万人,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现在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物力,那么又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呢?所以我一直私下为大王担忧。”齐王说:“你多次来我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送给我!”颜率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随时随地准备迁移九鼎,只等候您的命令。”齐王这才打消得到九鼎的念头。六、(15分)18填写符合语境的含“锅”的熟语(包括成语)。(4分)锅是最常用的炊具之一,它的比喻和引申用法也很多,“吃大锅饭”比喻平均主义;“_”比喻贪婪或贪心;“_”比喻替人受过;“_”比喻爱钻牛角尖;“_”比喻不惜一切代价。【答案】(1)吃着碗里望着锅里(2)背黑锅(3)打破沙锅问到底(4)砸锅卖铁19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写出文段的中心句。(5分)细究起来,_。中国古典诗歌始自诗经,诗经出于自然,有如天籁之音,质朴而清丽;楚地多感慨悲歌之士,故楚辞多是悲壮苍烈;汉魏乐府多来自乡野山林,因而慷慨悲凉;唐帝国盛极一时,又以诗取士,故诗道大昌,极至峰顶,诗之气象雄浑,境界高远;唐诗没,宋词出,词别是一家,典雅纤丽,但因了国势的动荡衰倾,惜词中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胡骑入中原,胡乐引发诗变,遂生元曲,元曲本色自然,清丽明快。【答案】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诗歌美学特质。20仿照下面的话,任选一物仿写。(6分)蚕倾吐纯洁的思念,化作圣洁的温暖。仿写:_【答案】粉笔耗尽最后的洁白留下永恒的哲理七、(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成熟原指植物的果实或谷实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引申来比喻人,是相对于幼稚而言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是不成熟;“上呼下应,左右逢源”,那是成熟。人生总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关于成熟,你了解些什么,经历过什么,思考过什么,感悟过什么?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对“成熟”的内涵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展开。正方向的成熟是褒义的,反方向的成熟是贬义的。正面的成熟一般是指在做人处事方面比较老到、得体,无不及又不逾矩。比如具有品德修养,遇事不为利害所动,能够自持,把握分寸,有原则性和正义感,对不合理、不正确的东西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理人际关系不计较非原则问题;比如具有辩证的思维素养,遇事能发展地联系地本质地看问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洞察世事解决矛盾;比如具有良好的性格涵养,遇事比较理智,不感情用事,冷静而不过激,宽容而不失态,该妥协时则妥协,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反面的成熟则是无原则、无是非、无人格、无尊严,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甚至奸诈使坏。能够正确区分两种成熟的本质差别,无论是写“走向成熟”,还是写“拒绝成熟”,抑或亦正亦反,都是切合话题的。【佳作赏读】何谓成熟成熟与年龄相关。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因年龄而显得天真、幼稚的时候,因而可能会有些不成熟的举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增长,谁都会渐趋成熟。成熟也许在一千个人身上有一千种表现,但总有某些共性的东西维系着成熟的内涵。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光明和黑暗,准确分辨美和丑,是一种成熟。路途上的一点点黑暗遮不住一颗光明的心,美最终会战胜丑,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不会对前途丧失信心。能正确对待成功、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是一种成熟。成功并不意味着已到达了人生的终点,而是意味着人生新的开始;成功后得意洋洋、张狂失度也绝不是成熟的表现。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惊慌失措,挺直腰杆,从挫折和失败中再度奋起,这是成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只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更相信自己头脑中冷静与智慧的思考,这是成熟。不被眼前一时的繁华热闹弄花了眼,不被浮在生活表面的时尚的泡沫搞坏了心性,而是去努力发现生活的本质,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成熟者注重的是对本质生活的幸福追寻成熟者无疑懂得怎样展示自己的能量,但也知道该如何遮掩自己的锋芒。这不能说是世故,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成熟者不信奉谣言,不制造无谓的纷争,不给自己前进的路途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障碍。成熟是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是言行的一致与和谐。它远离浅薄和轻佻,更杜绝造假和虚伪。行事有主见,不简单地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行事的准则;不拿自己和别人作庸俗的比较,不贪慕虚荣,这就是成熟的表现;能够接受他人,懂得怎样与别人相处,并且表现出谦虚和宽以待人的品格,这种成熟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欣赏和喜爱;不轻率鲁莽,不意气用事,把智慧埋在心里而不是挂在脸上,让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这些对成熟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成熟是一种境界。丰富高雅的知识和教养,充足的理性,都将有助于人达到这种境界。【名师点评】本文以理性阐述见长,没有关于“成熟”的琐事记叙,而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回答了题目所提出的“何谓成熟”的问题。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头脑冷静,心性平和,锋芒内敛,阅历丰富,思想深刻,行事有则,情绪稳定都是成熟的内涵。文章采用排比的段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成熟的本质,思想容量很大。那么如何才能臻于成熟之人生境界呢?作者的回答是,必须具有“丰富高雅的知识和教养,充足的理性”,问题的解决既水到渠成,又简洁凝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