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7.小草之歌(1)教案 语文S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50498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7.小草之歌(1)教案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7.小草之歌(1)教案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7.小草之歌(1)教案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草之歌【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课题目为“小草之歌”,实际上就是一首关于“小草”的诗歌或歌谣。诗歌共七节。首先从小草的“小”说起。小草是“小”得,大千世界他很渺小,地位也微不足道,对大自然的依赖也很少。诗歌的前三节在述说了小草“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总起全诗,点明小草的无私奉献和美好品质。接下来四至六节就分别诉说小草的贡献:防洪、固沙、美化环境。最后,以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持奉献的精神结束,深化诗歌主题。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草在美化环境、抵制环境恶化方面的巨大作用,也可以体会到渺小事物的无私奉献和巨大作用,从诗歌形式、内容、语文知识、社会知识方面都有广阔的挖掘空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语言积累,对于诗歌这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体会,有感情朗诵诗歌并背诵下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难处。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也有一定得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充分诗歌的内容,但对于一些特殊含义的表达,如“献出一点绿色在天地间闪耀”、“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得以理解。此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因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渺小”“奉献”“生命”等具有深层社会含义的概念。【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提炼讨论对比拓展的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主要是前三节),提炼小草的特征,让学生明白小草的“小”,同时再读诗歌让学生明白小草在保护环境上的巨大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小”与“大”的对比,从而得出小草的无私奉献和美好品质,之后通过拓展更加全面的了解小草的特点和品质。【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计”“奉”“福”“缺”“丘”“扮”“娇”“辽”,掌握“渺小“惭愧”“索取”“天涯海角”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讨论总结小草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小草无私奉献、顽强等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并讨论总结小草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小草的“渺小”与“无私奉献”。【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初读诗歌,学认字词二读诗歌,提炼特征三读诗歌,讨论对比四读诗歌,感悟拓展【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导 案(教 师活 动)学案( 学生活 动) 设 计意 图/微 课设 计指 导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课件展示小草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为草加一个形容词。)2.展示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带领学生理解小草的“小”。摘自网络:小草本来是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也可以作为茶叶和中药远志苗的别称。另外草稿或者草书中字形小巧者也可以称之为“小草”。有同名歌曲、人物昵称和相关电视剧我是一棵小草。矮小草本,常成紧密的植丛。秆纤细,无毛,高10-25厘米,直径约0.5毫米。叶集生于基部,叶鞘在近地面处密集成纤维状;叶舌极短,具短纤毛;叶片窄线形,常卷折成针状,长1-6厘米,宽0.8-1.2毫米,上面有时具稀疏白色长柔毛,边缘增厚。3.提问学生:根据以上提问,那一个形容词更加适合形容“草”。4.揭示课文:小草虽然小,但它的作用却很大。学生观看图片形成对草的基本认知,讨论交流为草加一个形容词,学生可能讨论的词有“绿”“美丽的”“小”。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片感受小草在外观上的“小”,形成对草“渺小”的认识。以强烈的图片对比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激起学生对小草的基本认知,为学生学习诗歌,了解小草的“渺小”和“无私奉献”微课设计: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小草的特征,让学生在正式学习诗歌前对小草有一个整体把握。二、初读诗歌,学认字词。(约10分钟)1.第一行简短交流之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字词,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2.对相关字词,提问同学,进行讲解。3.对重点字词,要求学生组词造句,加深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字词积累初读诗歌, 圈划自己不能认清、读对的字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了解自己本课字词的认知缺陷。让学生通读课文,圈划字词,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以此为基础展开学生的字词教学,现实而有效。同时,读课文还能使学生增加语感,更好的体会诗歌。 三、再读诗歌,提炼特征。(约5分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读诗歌,重要让学生朗读前三节,并引导学生提炼小草的特征(关注多次出现的字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形成对小草的认识,如:渺小不气馁、不计较、奉献等,通过老师引导关注多次出现的字眼,最后形成对小草“渺小”的认识。微课设计: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小草的特征,可以以此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表达,四、三读诗歌,讨论对比。(约10分钟)1.带领学生继续朗读诗歌,重点朗读诗歌第四至六节,带领学生体会小草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第四节:抓住泥土防洪第五节:锁住沙丘固沙第六节:相互拥抱美化环境2.需要解读和拓展的词语:击退洪水的咆哮:即小草通过它的“根”固定土壤,防御洪水。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即小草能对风沙形成阻挡,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3.总结:小草虽然“小”,但贡献“大”。学生朗读诗歌,跟随老师讨论理解相关词语,感悟小草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通过系统学习小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给学生整体印象,总结并了解小草虽“小”,但贡献却“大”。微课设计: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画图,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现小草的三个贡献。五、四读诗歌,感悟拓展(约10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讨交流小草的无私奉献和美好品质。可以关注:1.小草向自然索取的很少,贡献却多;2.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小草顽强不气馁。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体现诗歌的关键词,感悟小草的特征,形成对小草更为全面的认识。微课设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活动假如我是一棵小草,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六、板书设计小草不小小索取很少大防洪、固沙、美化环境七、教学反思诗歌教学一直存在着读不够、度不透的问题,所以,在运用诗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读透,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诗歌脉络,同时通过带领学生提炼关键词,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此外,对于小草不小的理解,学生体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我们需要多进行这样的尝试,使学生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字词、文本内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长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