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8177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 题 精 讲,本专题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整合教材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从政治制度上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政治活动上包括人大、政协、政府等的职能、性质和活动形式,也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本专题重点关注的社会热点有:尊重宪法权威,保障人民民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等等。,重组之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续表),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准则,(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3)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关系上讲,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条件。 从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必须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他人权利尊重的义务。,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及要求,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第二,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第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四,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6.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重组之二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政府职能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政府职能应把握好四点:一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些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会有所弱化,而覆盖全社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强化。二是必须精兵简政。三是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不该管、不必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和中介组织。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不等于行政不作为,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3)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2政府权力的行使,(续表),(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重组之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1)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2)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续表),(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它们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其他国家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其他国家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政策和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制约。一方面使“一府两院”的工作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依靠,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把“一府两院”的工作置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效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人民代表大会也不能代替其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3.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5)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区别,3.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1)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2)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基本制度);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 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究之一 尊重宪法权威,保障人民民主,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关键词句: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 约束公权力 保证公民权利,例1 (2015全国卷)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 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 B. C. D. ,C,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对双方都有积极影响。对立法工作来说,可以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从而提高法律权威;对公民来说,能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符合题意。立法权力边界由立法法规定,涉及具有立法权限的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对此没有直接影响,排除;这一机制有助于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但用“保障”一词则夸大了其作用,排除。,例2 (2015全国卷)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 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 B. C.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民情理事会通过协调各类基层组织,发挥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也为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从而促进了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符合题意。民情理事会并不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只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排除。参加基层民主协商是社区居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排除。,A,视角1:“群众考干部”的基层实践 1.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 ( D ) 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 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 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 B. C. D. 解析:本题以某县在乡镇实践“群众考干部”为话题,考查学生对公民的参与政治生活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由村民代表做考官,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这种“群众考干部”的做法,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符合题意,D项当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错在“组织形式”上,材料没有涉及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错在“法治建设”上,具有或然性,“群众考干部”的做法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这些做法与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之间无必然关系。,视角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回答23题。 2.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 ( B ) 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弘扬法治精神,督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A. B. C. D. ,解析:本题关注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解题时要注意设问中“旨在”这一条件,即建立宣誓制度的目的、目标,建立宣誓制度,重在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和表述正确,符合题设条件,B当选;在一定条件下,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现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建立这一制度的主观目的和直接意义,而是一定条件的客观效果,和混淆了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等关系,应该排除。,3.“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 ( ) 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 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有利于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意思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要依法行政,符合题意;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无权超越法律设定权力,这就界定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符合题意入选,C项当选;行政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表述错误;题意是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要求,而不是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4.(2015天津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 )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民的关系。法律必须保障人民的利益,造福人民,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自觉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才有权威,法治才能实现,符合题意。“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每个公民在行使法定权利,享有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该自觉履行义务,维护法的权威,符合题意。法律具有阶级性,在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不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排除。材料主题是法律与人民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探究之二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 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 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 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 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 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 提交讨论。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 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 、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 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 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 力。 关键词句: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依法健全决 策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例1 (2015全国卷)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 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 ) 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A. B. C. D. 解析:选A项。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在旧的年检验照制度下,对企业的监督主要靠政府;实施新条例,意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秩序。符合题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显然不是实施该条例的目的(也不一定是实施条例的客观效果),不符合题干中“意在”这一规定性,和排除。,A,例2 (2015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以“大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哲学创新的作用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属于“关系论证”类问题,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材料以甲乙两市为例,说明了人们能够运用大数据为生产生活服务,为政府改革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以归纳:大数据在信息收集和整合、科学决策、行政效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第(2)题,要求学生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这一结论,答题时要按照“理论依据+演绎分析”的格式展开。 答案:(1)便于全面高效收集与整合交通、环境、资源、户籍人口等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能够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2)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视角1:强化人大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 材料一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材料二 为了遏制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用于公共服务,不可用于政府运营。,(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2)新预算法确立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的法律依据,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预算法是如何通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解析:预算法的修订是当前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本题结合这一话题关注“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属于关系论证类问题,需要调用全国人大、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等知识展开分析。第(2)小题,要求分析新预算法是如何通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实质是考查学生对财政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设问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阐释“促进”的过程。基本逻辑为:举借债务形成财政收入提供资金支持财政的三大作用。,答案:(1)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修改预算法,建立健全预算制度,为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预算法的修改强化了各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在收支行为上坚持依法行政;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对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务可以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有利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有利于充实必需的建设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说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视角2:“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依法推进 2.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W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承接项目的主体包括依法成立、信誉良好的各类企业等。购买范围涵盖广泛,如城市道路清扫、养老院、残疾人康复等社会事务服务等事项。购买流程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 材料二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必须透明、公开,并推向制度化约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建立健全项目申报、预算编报、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流程,确保参与主体公平竞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W市政府做法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保证“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依法推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解析:本题以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话题考查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小题时,首先要明确有哪些做法,然后分别阐释这些做法的积极作用,阐释时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分析。第(2)小题,要抓住设问中的“依法”推进,着眼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调用政府的知识探究措施。第(3)小题,考查学生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依据,旨在引导学生整合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答案:(1)该市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政府坚持透明、公开原则和制度化约束,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各项权利,发扬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建立公开办事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遵循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3.(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材料二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 (3)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关注行政体制改革主题,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切入,综合考查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第(1)小题,要求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一方面,需要调用国务院的地位、职能及其机构设置现状进行必然性分析,另一方面,需要从推进改革的现实意义进行重要性分析,这需要整合时政知识全面分析。第(2)小题,要求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答题时,需要抓住“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体现了推进政企分开、国有经济等问题。第(3)小题,在经济和政治考查的基础上的延伸考查,要求学生运用哲学整体与部分的原理,阐释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需要调用该原理的内容进行演绎分析,很多学生从该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展开,反映了考生把握设问指向的能力缺陷。 答案:(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有利于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2)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探究之三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 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 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 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 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 法治习惯。 关键词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例1 (2015全国卷)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是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 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 B. C. D. 解析: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要目的在于处理好司法机关与地方的关系,排除地方为维护局部利益对司法活动的干扰,从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涉及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监督,缺乏支撑;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试点,但材料也无涉及,排除。,C,例2 (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解析:第(1)题是一道归因论证题。试题通过材料一,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界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要求考生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此类归因论证的“大逻辑”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必然性,可从客观实际的要求(如国情、世情等)、事物的自身属性(如性质、地位、作用等)等角度展开,侧重“前因”。就本题而言,应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是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二是分析重要性,即分析其重要作用、积极影响等,侧重“后果”。就本题而言,依据税收法定原则的含义,贯彻落实这一原则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然后要实施税法、依法征税。因此其意义包括: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保护纳税人权益。 第(2)题也是归因论证题。分析必然性,要结合小微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事物属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客观实际)展开分析;分析重要性,既要分析实施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的作用,还要结合实际展开分析由此带来的其他影响。,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保护纳税人权益。 (2)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1: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1.(2015海南卷)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评价。惩治腐败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体现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在要求 A. B. C. D. 解析:本题以当前热点反腐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经济建设是我们目前的中心工作,表述错误排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说明党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方式有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题意没涉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排除;故答案选C。,C( ),视角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 管子有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要做到依法治国,就必须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增强社会法治信仰,健全公民守法体系,把一切行政活动置于法律规范制约之下,防止行政权力扩张和滥用,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转变治理模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活动,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2)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解析:本题关注依法治国这一重大主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说明实施依法治国的政治意义,需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公民、政府和执政党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第(2)小题,具体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要求说明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需要结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位和构成等角度,围绕“立法”“执法和司法”“守法”展开分析,从守法的角度回答具有一定的难度。 答案:(1)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立法权,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人民代表大会要切实行使监督权,确保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人民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动全民守法。 (说明:本题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解析:本题为全国新课标卷近年来少有的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的主观试题,结合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考查政治和经济模块,是该题创新之处,值得今年复习备考反思。其中,第(1)小题设问较为具体: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方式、领导方式。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调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以此为线索,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解读。但教材中并没有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具体论述。在没有现成知识可以调用的情况下,考生应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党如何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结合政治生活经验(对党的领导的感知与了解),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解读。党推进某项重大工作,通常是通过党的会议及决定,先明确其重大意义,确立总体目标;然后明确其指导思想、工作路线,作出总体部署;最后再通过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具体实施。材料中可以明淅地看出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这几个步骤或阶段:第一步,通过党的十六大及十七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第二步,通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作出全面部署;第三步,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到十八大,宣传、贯彻、实施,通过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本题得分较低,主要原因如前所述,考生在教材上找不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整合、解读信息时没有可依据的“认知图式”,同时又缺少政治生活的经验、常识,结果组织答案时无所适从,或勉强用党的执政方式的知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进行分析,造成失分严重。由此看来,学生不仅要学好政治生活这本教材,还要学好“政治生活”这本活书。 第(2)小题设问也较为具体,考查公司的经营,包括公司制及其优点、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等知识。解题时需要根据设问要求,调用公司经营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公司改制后的变化,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其合理性,并进行整合,形成答题要点。 答案:1)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