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6378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人口、城市和交通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分析 1.(2016新课标,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 B. C. D.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1)A (2)C (3)D,劳动密集,多,素质较高,命题角度2 人口流动特点、成因分析 2.(2016海南地理,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命题探源,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从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分析人口迁移的成因。,(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3.我国“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第一,要明确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可将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借助下图对引起人口迁移现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主导因素。,对点演练,题组一 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1.(2016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B. C. D.,(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 第(1)题,该题需要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故D项正确。第(2)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A项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项正确;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 答案 (1)D (2)C,题组二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2.2016江苏地理,28(2)(3),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5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4分),解析 第(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