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气候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5993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气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气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气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气 候,本专题对应的教材内容:必修一第二章第三、四节。初中区域地理的气候知识,1.气候成因,赤道低,热带雨林,副热带高,热带沙漠,西,温带海洋性,赤道低,信风,热带草原,副热带高,西,地中海,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压带与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大陆性,极地,温带大陆性,40 o60o N(S)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影响,高山,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森林的破坏或植树造林等改造下垫面的活动,二、气候特征描述,气候年较差大小,降水量的季 节变化,三、气候分布,热带季 风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11,亚,10,地中海 气候,高山,马达加斯加,中美,信,暖,南亚,东非,喜马拉雅山脉 和青藏高原,秘鲁寒流的影响,索马里寒 流的影响,北大西 洋暖流,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科迪勒 拉山系,苔原,亚寒带 针叶林,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几乎全是海洋,巴塔哥尼亚高原,安第斯 山脉,西,气候特征描述要求时间(或季节)、气温、降水量三要素的组合缺一不可。重点描述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描述为全年(时间)高温(气温)多雨(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气候特征与气候成因密切关联,“单一控制”,具有“全年”特征,气温、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交替控制”、“季风影响”,具有“夏季”、“冬季”特征,气温、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应表述为“全年高温”。,例1 (2015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的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例 2 (2014四川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答案】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季节特征的描述。由表可以看出,此地夏季均温在25 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冬季均温在6.5 以上,说明冬季温和;春秋气温在1323 之间,说明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宜人。综合考虑可以看出此地四季分明。,变式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下图为我国黑河流域分布图,图示河流的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是该内陆河最为独特的水文现象。 (1)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 差异和南北差异,简述东西和南北 差异的特点。 (2)黑河流域中游部分区域被誉为 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和“种子 天然晾晒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1)南部为(祁连)山区,地势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北部为(河流下游)平原区,海拔低,气温高且温差大,蒸发强烈。中南部地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北部地区深居内陆腹地,降水少。 (2)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种子色泽鲜艳、籽粒饱满、种子纯度高;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种子水分含量低、发芽率高,适宜长期贮藏。,【解析】第(1)题,黑河流域气候主要受流域内地形地势、纬度(影响气温、影响蒸发)和大气环流影响,需要结合区域具体特点进行描述。 第(2)题,由“黄金走廊”美誉可得出该区域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展条件好。由“种子天然晾晒场”美誉可知该地降水较少,有光照充足,蒸发旺盛,适宜种子的晾晒和贮藏。,例1 (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a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b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 (2)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答案】(1)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的描述与表中温度的数据可以看出,3月份以后气温回升,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第(2)题,南亚冬季温暖与地形和纬度有关。该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例2(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1)(2)题。 (1)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风力增大云量减少 A. B. C. D. (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 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A,B,【解析】(1)A (2)B 第(1)题,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段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 第(2)题,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6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亏损。故选B。,变式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世界某区域图,甲岛4月和10月平均气温比较以及图中、两城市降水比较表(单位:mm) (1)指出图中甲岛4月平均气温与10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比较城和城降水差异,分析其原因。,【答案】(1)差异:4月平均气温低于10月;4月气温逐步上升,10月下降。理由:甲岛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海洋上,气温受海洋热力性质影响(或增温慢、降温慢);甲岛春季(4月)气温回升缓慢,秋季(10月)气温下降缓慢,故月平均气温4月低于10月。 (2)冬季,城较城降水量多。理由:城纬度高冬季西风强;城位于地中海沿岸水汽丰富;城冬季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4月和10月的气温值高低。以及气温的变化趋势;海岛的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北半球春夏季为升温趋势、秋冬季为降温趋势。 第(2)题,表中数据只显示冬季1、2、12月三个月的降水量及两地海拔,从中可看出冬季降水量差异;影响降水的因素一般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结合图中纬度位置(可看出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海拔信息回答即可。,例1 (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 的影响,D,A,【解析】(1)D (2)A 第(1)题,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错。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D对。 第(2)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对。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错。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错。,例 2 (2015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炎热。,变式训练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四地所属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图中地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 A3040的大陆东岸 B3040的大陆西岸 C4060的大陆东岸 D4060的大陆西岸,C,D,(3)图中、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降水较均匀 B年均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4)图中各点纬度最低的是( ) A B C D,D,A,【解析】(1)C (2)D (3)D (4)A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第(2)题,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3)题,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年均温都在20 以下。第(4)题,地受信风带控制时间较长,纬度最低。,例1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D,(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D,【错因分析】第(1)题,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地降水丰富,、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地,所以D对。 第(2)题,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纠错心得】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再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以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纠错体验】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D,C,【解析】读图可知柱状图表示年降水量,上方曲线表示7月气温、下方曲线表示1月气温。 第(1)题,A地年降水量少于100 mm,7月均温高于20,1月均温低于-10,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冬季多。由坐标(40N,140E)可知B地位于日本本州岛,河流短小流急,内河航运不便,C地年降水量超过900 mm,7月均温低于20,1月均温高于0,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B、C选项错误。D地年降水量接近600 mm,7月均温高于20,1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选项正确。,(3)图中D地气温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 ) A山地地形的影响 B沿岸寒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C,第(2)题,根据D地坐标可确定其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在北京(40N,116E)的东侧,已不属于黄河流域,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A、B、D选项错误。华北地区春季增温迅速、蒸发量大,但降水量少,农业需水量大,故易出现春旱。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明显,造成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C选项正确。 第(3)题,D地与E地(40N,16E)均临海,但D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冷暖性质截然不同的冬、夏季风交替控制;E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冷暖性质差异不大;故D地气温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