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知识体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一)城市空间结构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2、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拍摄时间2010年5月,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东园小区,工厂,工厂,看图归纳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拍摄时间2004年2月,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看图归纳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20,40,60,20,40,60,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2010年,农村人口,城镇人口,城市人口比重,桐乡2000年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比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在空间上积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从发展水平和速度看,中期(加速)阶段,初期阶段,30%,3070%,70%,后期(高级)阶段,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从人口迁移看,1,2,3,1 中心区,2 郊区,3 农村、小城镇,城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中心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0S以来,2000年后,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1图甲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乙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城市郊区化 D再城市化,A,C,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落的现象 B.乙图中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C.乙图中城市内部建筑稀疏 D.甲图中表示的现象是城市化的倒退,A,(2012浙江)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56题。,5、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A,6、 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B,(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1.起步早,目前发展慢,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后期(高级)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初期阶段,南美洲国家,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平衡,18%,47.5%,2011年,51.3%,1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2012福建)下图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B,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10、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A,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例,111998-2007年间,该市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B,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C,(2013四川文综) 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的雾霾天气,走在充满霓虹灯的城市星空下,看不清太多的星星,天际的轮廓也变得高低不齐。 路边有太多的汽车,思考现代文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些原来的情景已经渐渐远逝。 城里的灯光不要成为迷失你我的霓虹灯,要成为夜空里的另一片星空,要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