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4讲 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板块四 中外综合串讲,内容索引,主题1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主题2 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主题3 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主题1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微视角1 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微视角2 宋代同时期东西方商品经济的对比 (1)表现 宋代: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等。 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2)特点,微视角3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思潮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2)不同点,微视角4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微视角5 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微视角6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1.(2016浙江文综)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针对训练,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正确; 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农阶级的利益,注重尚贤、兼爱、非攻,属于功利主义者,并不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错误; 雅典的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学派,重视对人思想的培养,故正确;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道德修养,故错误,故A项正确。,1,2,3,4,5,6,2.(2014北京文综)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解析,1,2,3,4,5,6,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成就,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西方的成就,九章算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成就,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即“大秦”的成就,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的成就,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的著作。故B项符合题意。,1,2,3,4,5,6,3.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解析,解析 隋唐的科举制度使普通的庶族地主参加到政权中来、梭伦改革使工商业者、平民获得了政治权利,罗马的万民法使广大的被征服民族获得了公民权,这些都扩大了本国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局的稳定。,1,2,3,4,5,6,4.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 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解析,解析 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早已废除,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1,2,3,4,5,6,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时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 A.固守农耕文明 B.坚持君主专制 C.昧于世界大势 D.实行闭关锁国,解析,1,2,3,4,5,6,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在崛起”,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逐渐摆脱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工业文明,相对应的中国“注视着过去”,应指其停留在封建社会,固守农耕文明,故A项正确; 君主专制的强化只是“注视着过去”在政治上的体现,故B项错误; 昧于世界大势是“注视着过去”在思想观念上的体现,故C项错误; 闭关锁国是“注视着过去”在对外政策上的体现,故D项错误。,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1,2,3,4,5,6,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1,2,3,4,5,6,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1,2,3,4,5,6,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撰次诸国法所为”可知特点是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从材料一“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可知特点是以刑法为主;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可知法经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总结法经产生的原因。 答案 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 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1,2,3,4,5,6,(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基本特点。,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从材料二“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可总结特点是诸法合体;从“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可知特点是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从“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和“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可知特点是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从“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总结特点是卷帙浩繁、规模巨大;从“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可总结特点是不断发展完善。,解析答案,1,2,3,4,5,6,答案 特点:卷帙浩繁、规模巨大;诸法合体;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不断发展完善。,1,2,3,4,5,6,(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解析 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可概括观点是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第二小问意义,从古代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对现实的借鉴意义进行总结。 答案 观点: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 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解析答案,返回,1,2,3,4,5,6,主题2 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微视角1 西方各国内阁与近代中国内阁 (1)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最高行政机构,它制约王权并对议会负责,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2)美国的内阁是为总统决策提供顾问的智囊团和秘书班子,没有最终决策权。 (3)德国的内阁由宰相主持工作,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4)南京临时政府以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权力,但是不久就被袁世凯破坏。,微视角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逐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自卫。 (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美洲的粮食、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结构。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出现。,微视角3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微视角4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历史背景相似 新文化运动发起时,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军阀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使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时代的主旋律,资产阶级掀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兴起。,(2)性质相似: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相似 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4)作用相似: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主张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和迷信,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微视角5 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如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如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科学为指导思想。,微视角6 进化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 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三省制 B.枢密院 C.内阁制 D.军机处,针对训练,解析,1,2,3,4,5,6,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故可以排除三省制,而枢密院是负责军务的机构,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始设立。,2.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有关该条约在以下四国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 A.美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B.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 C.德意志帝国议会最后批准 D.法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解析,1,2,3,4,5,6,解析 美国总统拥有对外战争、媾和与签约的权力,但是总统的权利受到国会的制约,签订此条约后,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故A项错误; 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由英国下议院批准,而不需要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故B项错误; 德意志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最后由皇帝批准,而不是帝国议会,故C项错误; 法国总统权力很大,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批准条约无需国会同意,故D项正确。,1,2,3,4,5,6,3.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光荣革命” 辛亥革命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1787年宪法 A. B. C. D.,解析,1,2,3,4,5,6,解析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正确; 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故正确;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故正确; 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一系列妥协的产物,包括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2,3,4,5,6,4.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解析,1,2,3,4,5,6,解析 材料中涉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更多的是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 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 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1,2,3,4,5,6,5.(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期,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1,2,3,4,5,6,解析 题干表述的是文化交流,考查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A项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是一个推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B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客观因素。 D项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是错误的,中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遭到美国侵略后才开始学习西方。 C项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从主观方面阐述了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1,2,3,4,5,6,6.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1,2,3,4,5,6,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1,2,3,4,5,6,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1,2,3,4,5,6,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解析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结合所学分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第二小问内涵,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分析,可得出民本思想、社会和谐思想,以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科举制。,答案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社会和谐思想。,1,2,3,4,5,6,(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并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近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 答案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出。 影响:开展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起步。,1,2,3,4,5,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解析答案,返回,1,2,3,4,5,6,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注意时间限制“二战后”,结合所学,从新中国、美国、两极格局等几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间提示,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中外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 答案 原因: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研究中国时政以加深对中国认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解析答案,1,2,3,4,5,6,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返回,1,2,3,4,5,6,主题3 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微视角1 美苏“冷战”局势的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苏联与美国的争霸政策。 (3)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4)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5)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加重大国际组织活动。,微视角2 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对策 (1)挑战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首位,发展科技成为重点。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是又一挑战。 特色道路的挑战: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又一大挑战。,(2)战略对策: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事业,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微视角3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 (3)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 (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微视角4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性,微视角5 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政局变化 B.“冷战”重心东移 C.朝鲜半岛分裂 D.意识形态相同,针对训练,解析,1,2,3,4,5,6,解析 19451948年当时中国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也就增多,故A项正确;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美国一直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故B项错误; 朝鲜半岛分裂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无关,故C项错误; 意识形态相同不能说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增多这一现象,故D项错误。,1,2,3,4,5,6,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解析,1,2,3,4,5,6,解析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初签订,当时国际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故A项正确; 当时是二战结束后不久,故B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1961年,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间是1950年,故C、D项错误。,1,2,3,4,5,6,3.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解析,1,2,3,4,5,6,解析 国家利益是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造成题干中中美关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是影响中美外交关系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1,2,3,4,5,6,4.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 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 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可知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8年末,因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尼克松已经于1974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故B项错误; “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可知作者是指出“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原因之一,但没有说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滞胀”危机,故D项正确。,1,2,3,4,5,6,5.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解析,1,2,3,4,5,6,解析 孙中山是革命活动家,材料中“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表明了其现实追求,而非仅仅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故A项错误; 第二国际主张社会主义,材料中“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表明孙中山借鉴社会主义的要素,故B项正确; C项与材料中“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不符,故C项错误; 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套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1,2,3,4,5,6,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解析答案,返回,1,2,3,4,5,6,解析 首先概括材料的观点:“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第一,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中国“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第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最后,归纳否定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解析答案,1,2,3,4,5,6,答案 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 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国企改革、城市化、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解析答案,1,2,3,4,5,6,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学等方面与发达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综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不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返回,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