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5338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本专题主要学习春秋战国这个社会转型期在思想领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演变。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儒家地位的演变脉络、思想及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通过中西比较,联系政治、经济、科技等理解明清时期中国为何不能成功向近代社会转型。,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考点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1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11 宋明理学 考点1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分考点1 “百家争鸣” 考法1 “百家争鸣” 分考点2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考法2 儒家思想 考法3 道家思想 考法4 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 考法5 墨家思想墨子(战国),考点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法1 “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3)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势力崛起。 (4)阶级:士阶层崛起和受重用。 (5)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影响 (1)它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考法2 儒家思想,儒家的共同思想及影响 (1)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仁”“德治”“民本”“和为贵”等思想有助于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孝”“仁义”“诚信”等伦理道德观,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考法3 道家思想,1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的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1)哲学:道是世界万物本原。(客观唯心) (2)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3)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4)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且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地位:(1)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道家学派的继承与发展者庄子(战国) 著有庄子。 思想:(1)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 (2)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贵贱荣辱等级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考法4 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1韩非子的思想 (1)以法治国,变法革新。(2)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 2影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近2000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考法5 墨家思想墨子(战国),1代表人物:墨子。 2思想:(1)兼爱。“兼相爱,交相利”。(2)非攻。 (3)尚贤。(4)节俭。,考点1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来源及特点:汉代儒学并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而是以儒家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 3代表人物:董仲舒。 4代表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分考点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考法1 汉初的“无为”到汉武帝的“有为” 考法2 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分考点2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考法3 董仲舒的思想 分考点3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与影响 考法4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 考法5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考法1 汉初的“无为”到汉武帝的“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朝初年,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考法2 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1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新的儒学体系。 2儒家思想迎合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汉武帝的重视。,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目的:加强君权。 3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观。意义: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治。,考法3 董仲舒的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考法4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1儒学成为选官标准:举孝廉。 2儒学垄断教育: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设五经博士;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考法5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1积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有利于社会道德教育和社会稳定。 2消极:(1)扼杀不同学派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3)唯心主义成分多。(4)神学迷信色彩浓厚。,考点11 宋明理学,分考点1 三教并立儒学危机 考法1 三教并立儒学独尊面临挑战(魏晋南北朝唐) 考法2 提出“三教合一”(隋唐) 分考点2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考法3 程朱理学 分考点3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考法4 陆王心学 考法5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 考法6 理学的地位与影响,考法1 三教并立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而吸收其精华有了新发展。 三教并立,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独尊地位动摇。,考法2 提出“三教合一”(隋唐),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儒学家们融合佛道教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考法3 程朱理学,1北宋的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 (1)本原: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核心) (2)把天理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3)认识论:格物致知。即通过外在的不断实践学习,明白事理。 2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考法4 陆王心学,1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2认识论(获得天理的途径),考法5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考法6 理学的地位与影响,1地位: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北宋,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的敲门砖,成为弥漫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深远。 2评价理学 (1)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三纲五常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3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考点1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法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考法2 “离经叛道”的李贽 考法3 黄宗羲的思想 考法4 顾炎武的思想 考法5 王夫之的思想 考法6 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评价与认识 考法7 明清之际中西方思想的比较,考法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腐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3阶级:工商业阶层扩大。 4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5教育:科举中的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考法2 “离经叛道”的李贽,1代表作:藏书焚书。 2思想 (1)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 (2)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提倡男女平等。,考法3 黄宗羲的思想,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工商皆本。,考法4 顾炎武的思想,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思想:(1)经世致用。(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考法5 王夫之的思想,1代表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2思想 (1)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且有规律的。(“气者,礼之依也”)(2)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3)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考法6 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评价与认识,1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批判三纲五常,倡导个性解放,继承民本思想。 (4)文化:反对理学的空谈,主张经世致用。,2评价 (1)积极: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其思想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2)局限: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批判封建制度)。(与启蒙运动思想的三个不同之处),3认识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考法7 明清之际中西方思想的比较,不同,同:(1)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2)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3)都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易混点1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易混点2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易混点3 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古代),易混点4 儒家思想在近代地位的演变,1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利用儒家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变法阻力。 2新文化运动: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打倒孔家店”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伦理道德。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全盘否定。 3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文革”期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最大规模的破坏。,综合考法1 诸子百家思想与古今中外思想家的 思想比较及现实意义,命题者以某一话题(大都为共同思想)切入,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综合考查与比较。一般选择题居多,我们只有准确理解与把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才能准确得出答案。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儒家的“仁政”对今天的“以德治国”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的影响;法家的法治思想对今天的依法治国的影响;墨家的兼爱、非攻对今天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影响。总体上,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综合考法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认识,1命题者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为线索,考查古今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影响;分析主流思想在西汉、宋代、明清之际等变化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维新变法中的康有为及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学的态度;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从人类思想文明发展角度看中外思想的比较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2不同文明交融的启示 (1)对人类的优秀文明应该传承;(2)对人类多元文明应尊重、理解、包容;(3)相互借鉴;(4)和而不同。,综合考法3 古今中外的民本思想,命题者以古代“中国”民本思想、近代中西方民主思想切入,综合考查“以民为本”。具体说,把古代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子、黄宗羲等与近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罗斯福“新政”中的“救济”与“以工代赈”、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今天中国的社会福利保障等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孔子:“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君舟民水”。 (4)董仲舒:“天人感应”,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统治者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2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 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形成的基础和媒介。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近代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思想。,综合考法4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未能推动 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命题者以社会转型为主旨,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未能成功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原因;或结合政治、经济、教育等历史背景考查明清社会没有成功转型到近代社会的原因或通过中西方比较进行反思,从而为今天民族复兴提供借鉴。 1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压制民主思想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专制统治下的人们,愚昧迷信,难以接受新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