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南朝 宋 鲍照,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诗意理解,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哪几句诗最能看出来?,悲愤 “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愁” 。同时“愁”字也是本词的词眼。,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比兴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第三句中的“命”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命”指门第决定人生。 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作者的愁有无消除? 从哪句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一反问句可看出作者愁绪无法消解,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酒的麻醉, 理的劝喻,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全诗小结:,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艺术特点,1、语言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2、此诗以真情动人。,一、解题 行路难: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二、作者简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为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三、背景简介:,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