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33810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单元规划】本单元有6课: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编者攫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两缕精华:思想和科技,从深层次勾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目,带领师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寻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本单元的主线。第1课到第5课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历程。儒学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西汉武帝时期定为一尊,自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儒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过了两次重大的改造,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是这两次儒学改造的关键人物。因而,着重理解和把握孔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也就简明地勾勒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发展脉络。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帮助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内容。同时,本单元的教学还需要调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专题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对一个时代的整体认识,更深地理解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编者侧重于科技成就的介绍,而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着墨不多,从本单元的主题考虑,执教者在教学中应弥补其不足,在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时要注意介绍。本单元计划第2课和第6课定为2学时,其它各为1学时,共计8学时。第1课 孔子与老子【从容说课】本课线索清楚,内容简洁,导语部分的三个问题具有导引作用,它指导学生通过正文部分的学习,认识和理解孔子、老子及其学说的核心、特点和重要影响。孔子、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在一节课中要把他们的思想讲透,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多样,利用多媒体设备,补充有关史料,加强对孔子和老子知识的直观记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思辨中加深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理解,感知他们的首创精神、治国的思想、及对人性的探究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孔子的“仁”、“礼”与教育思想。2、了解老子和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3、引导学生探究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原因,使学生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引导学生探究儒家思想被推崇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能力。4、引入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2、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后的观察、发现,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思想,对以后我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2、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这是教育史上的创举,他使平民通过学习而参与政治,从而推动了社会改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华。【教学重点】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根源与评价。【教具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2、有关孔子、老子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1、访不同层次的人,统计人们对孔子和老子了解的百分比,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知道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程度,你有什么想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多媒体显示)播放录像:关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介绍(教师过渡,引入主题):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孔子死时只有三间小屋,经历朝历代的扩建,成了拥有466间房的浩大的孔庙,孔庙的主殿或者说正殿称大成殿,规模、气势真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孔子的反对者,激烈到要“打倒孔家店”,孔子身后留下的是是非非,该如何评价?我希望先听听同学们怎样看待孔子?(学生议论,教师最后归纳,导入新课。)导入二:我国有二十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是其中的一处。矗立在这一处文化遗产之上的是一位文化巨人,千百年来,他耸起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就是孔子。新课讲授(多媒体显示)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多媒体显示)根据导语提示,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基本内容。师:通过阅读课本,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内容?请解答已经掌握的问题。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生:我已经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有:仁、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敬鬼神而远之。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当仁不让于师”。他的这些思想我还能理解,但其他的思想观点我不懂。师:你很会看书,孔子的思想都被你提炼出来了。(多媒体显示)1、孔子的主要思想。(投影图片)图片孔子像师:这位就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们一同来看这样一段历史材料。问题探究(媒体显示)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只字未提。另外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害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十分感慨,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也!”师:由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具有什么思想?并说明其理由。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有两个思想:1、孔子更看重人而不看重财的思想。理由是:材料中说孔子看到火灾后自家的焦土断垣景象,急切地问的是否伤了人,对于财产损失只字未提。2、孔子有反对苛政的思想。理由是:他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也!”教师精讲甲组同学回答得很好。甲组同学说的两点就是孔子的“爱人”思想,自称为“仁”学,他在“仁”学中还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仁”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但孔子是不是不爱财呢?我认为孔子不是不爱财,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人”与“财”有取舍,体现了对“人”的关爱有加。那么,孔子怎样实现他的“爱人”的主张呢?他提出了实现爱人的途径,就是“忠恕”之道。他有一句名言,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自己不要的,不要强加于人。要求自己做人要站得住,也要使别人做人要站得住;自己意志要得到体现,也要让别人的意志得到体现。这就是“忠恕”之道,问题探究在这段材料中,还反映了孔子有什么品质?生:孔子善于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和总结问题。师:理由呢?生:从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坟边痛哭,开始发现问题,继而探究原因,得出结论。师:非常正确。孔子的这种精神和习惯真值得我们学习啊。也让我们为这一小组的细心与思考鼓掌。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段材料。问题探究(媒体显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师:这段材料又反映出孔子具有什么思想?对于如何守“礼”,材料中有怎样的阐述?生:我们小组结果是:孔子重视“礼”的思想。材料具体阐述是,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师:回答得很好。“仁”学是孔子的核心思想,“礼”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就是“克己复礼”。师:对于礼,同学们还有疑问吗?生:“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师:“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制度等的总和。这里的“礼”实际上指的是西周的“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制度。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可春秋社会的现实是“礼崩乐坏”,因此他主张“克已复礼”,要求人们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在孔子看来,实现“礼”的有效手段就是“正名”,就是“正”奴隶制统治之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愈礼,以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师: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思想,充满了对人间社会的关注。他思考当世,也追索过往,他痛惜西周的“礼崩乐坏”,身在乱世,他设想为政之道,秩序之立。问题探究(媒体显示)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师:两段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些治国主张?并指出其依据。生: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由材料二可知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师:回答得很正确。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多媒体显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改良政治。师:孔子希望通过“礼”与“仁”的实现达到“和”的境界。除了以上思想之外,对鬼神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多媒体显示)对鬼神态度:怀疑。主张:敬而远之。师:孔子除了是个大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之所以称这为教育家是因为他在受教育者的范围、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其独道的见解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请同学们分析银幕上的材料,并回答材料后面的提问。问题探究(多媒体显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他广收门徒,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传说他一生共收过3000名学生。其中成就特别突出的有72人,被誉为“贤人”。材料二 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材料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材料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材料六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总结孔子的办学特点,有何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教学方法。(3)材料三说明了孔子提出的学生学习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依据材料四、五、六,总结孔子提出的学生学习方法是什么。生:依据材料一可知孔子办学特点是:广收门徒。影响是: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生:依据材料二可知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生:材料三要求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不能不懂装懂。生:根据材料四、五、六可知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反复温习,这样会得到新的知识;学习要坚持经常,要有恒心;鼓励独立思考,坚持正确意见;学思结合;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孔子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多媒体显示)孔子的教育思想特点:有教无类。影响: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老实学习方法:反复温习;要有恒心;坚持正确意见;学思结合。师:下面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显示)播放关于古代统治者尊孔和近代批孔录像问题探究(屏幕显示)孔子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当时的统治者有没有采纳?为什么?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这么尊奉他?该如何评价?(课本11页:阅读与思考)生:自由讨论。教师精讲孔子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春秋时期经济变化情况是:(1)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开始出现。如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化。(2)赋税制度发生变化。如鲁国实行初税亩,改变了它原来的贡赋形式。(3)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如冶铸业技术的发明、煮盐业和酿酒业的发展。(4)商业发达,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总之,经济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春秋时期政治变化情况是:(1)战争频繁,诸候争霸,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如齐桓公称霸中原,王室衰微,分封制度遭破坏。(2)新兴地主阶级逐步产生。如私田的主人。经济、政治变化的原因是:(1)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经济变化和发展。如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导致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灌溉农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青铜业的金银错技术、漆工艺的夹纻技术等导致手工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整个经济的发展。(2)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变化。如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孔子的“仁”、“礼”思想正是当时现实的反映:井田制瓦解,战争频繁,诸候争霸,奴隶制瓦解。孔子站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目睹亲历了既得利益和地位的丧失,试图用“仁”、“礼”等思想来恢复往日的统治秩序。当时的统治者有没有采纳?为什么?没有。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益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后)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己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这么尊奉他?(课本11页:阅读与思考)儒家思想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该如何评价?(1)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精神。孔子提出的“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对于当今青年一代的道德修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他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规定了人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又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但孔子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提倡改良;把爱人之说推及于政治,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具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劳动人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的。(2)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四条:有教无类思想;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思想;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晌的深远性。)“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广大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联系当今教育的普及;在教法方面:“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在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经常进行学习和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4)孔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人称孔子为圣人。师:春秋时期还有一位与孔子齐名的思想家老子。(多媒体显示)图片老子像师:谁能介绍一下老子?生:老子姓李称,名耳,谥曰聃,楚国人,人称老聃。是道教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该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的著作,共5000字,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师:你了解得真多。但道家与道教是不是一回事呢?老子是不是道教创始人?知识拓展道家与道教道家不是道教。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派别,对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故得名。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继承,如汉代的扬雄、桓谭、王充等;有时为官方儒学所吸取,如宋明理学。道家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潮,如汉初的黄老学和魏晋玄学。此外,道家哲学还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两大宗教思想的发展。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的基本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用老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道教的哲学体系。佛教也一度援引道家思想解释佛经。道家的哲学对我国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创立五斗米道。张陵被后世信徒称为天师。汉灵帝时,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并以此组织黄巾起义。道教相信人经过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道教的思想和道术源于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谶纬之学和黄老思想。隋唐北宋时,不少帝王尊奉道教。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的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宋金和宋元对峙时,道教分立为四大宗派: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真大道和太一道消失后,全真和正一成为道教的两大宗派流传至今。问题探究“道“是一种什么思想呢?请阅读银幕上的材料:(多媒体显示)老子以前的天命观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天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而老子认为,在天之前已得有“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生:老子认为世间有“道”,道无形体,无意志,无作为,是自然本体。生:他将原来天命论的内容抽象化。师:前面同学回答很好。这就是老子的思想之一道。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他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多媒体显示)1、哲学 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问题探究在老子的哲学思想当中,还包含着另外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银幕这段材料中总结出来。(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由材料一可知事物的存在都其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同时存在。由材料二可知事物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多媒体显示)辩证法:对立 转化师:回答正确。有一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说的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合作探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依据这一哲理,作出正确的选择,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呢?。生:比如在考试成绩下来后,要正确对待它,不要因低分而悲伤,也不能因高分而忘乎所以,因为努力就可能成功,懈怠就可能失败。师:该组同学回答的很好,其实我们所做好多事情本身都是成败相依的,但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要想成功我们就必须不断的努力,只有努力才可能成功,否则,我们连可能都将失去。师:老子的哲学思想高深,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他对古代哲学思维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有一种政治思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三四段。指出其治国之道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生:老子的治之道是“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大道自然无为”。(多媒体显示)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师:回答正确。合作探究有人说他的治国之道是消极的,有人说无为而治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你认为呢?它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生:我认为是消极的。因为他主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倒退。这与当今提倡的合作精神,培养和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不符。生:我认为是积极的。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过分扰民,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无为”不是“不为”,应该是不胡作非为,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生:在现代管理中,人们引入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把他作为缓解矛盾建立和谐关系的一剂良药,认为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该给老子一个怎样的评价呢?(多媒体显示)3评价教师精讲(媒体显示答案)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为而治”思想反映了老子对严苛统治的否定,但他试图退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的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课堂小结方式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了春秋时期在经济发展、奴隶制逐步瓦解情况下,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孔子、老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他们在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方式二:完成知识结构。方式三: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流脉中,儒、道、释成为三教,孔子被尊为儒教的创始人,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被神化了呢?【板书设计】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思想家核心:“仁”“礼”对鬼神态度:敬而远之2、政治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改良政治3、大教育家 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4、影响二、老子1、哲学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辩证法:对立 转化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3、评价【活动与探究】现实中的儒家思想1、第一步(1)深入到企业公司,了解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在生活中观察、了解体悟儒家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到图书室,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2、第二步:交流情况,适时点拨。3、完成一份现实中的儒家思想报告。例题剖析1、孔于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对立转化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剖析: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的识记能力,掌握课本有关内容,不难正确作答。答案:C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剖析:对立双方可以转化,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抓住了这一思想核心: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不难看出A是对题中思想的定性,C、D是对题干思想的归纳,而B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习题详解】一、阅读与思考:解题关键:儒家学派成为正统的原因。思路引领:内因与外因。答案提示:1、因为儒学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时间理性,重道德修养。2、统治者需要巩固统治,维护礼教伦常。3、儒学为统治者巩固统治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二、解析与探究解题关键:“畏天命”的内涵;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及评价。思路引领:读懂材料,把握内涵,比较不同,进而评价。答案提示:1、所谓“天命”就是上帝的命令(天意);换句话说,它被看作一种有目的的力量。人们对天命要有所敬畏。2、材料一认为,“天”是上帝,是明察下界的最高的主宰;材料二认为,“道”凌驾于“天”之上,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三种天命观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进而确定自己在其中的地位。三、学生自测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1、仁。 主要内容:仁者爱人。爱人之道:忠恕。2、礼。主要内容:克已复礼。2、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解题关键:1、评价。2、教育思想。思路引领:现实与后世。答案提示:“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广大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教法方面:“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在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经常进行学习和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在今天仍然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借鉴意义。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答案提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行无迹,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备课资料】1、孔子(1)中国孔子网chinakongzi 孔子在线confucian.ruc.edu.cn/chn/ 孔子研究专题confuchina/zhuanti/index.kongzi.htm 方尔加:无为而治cctv/education/xx0531/100731.shtml(2)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3)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仁”“仁”是孔子在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于仁的解释,散见于论语的许多条目之中,它以或问、或答、或自语的形式出现,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仲弓、司马牛、樊迟、子贡等都曾向孔子问“仁”,而对于这些才智各异、禀赋不同的学生,孔子作出的答复是相互不同的。仁最通常的含义是“爱人”。仁的另一层含义是修身,对道德准则的遵从。“克己复礼为仁”,仁的第三层意思是指人类对其本质的自我意识。孔子的礼所有这些对“仁”的理解中,夫子对颜渊的解答是最为清晰明练的,即“克己复礼为仁”。首先,什么是“克己”,宋儒解释为“灭人欲”,这是曲解孔子的说法。孔子是主张张扬心性自由的,他承认“食色性也”,宣扬“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就充分显示出孔子在对待人欲问题上的达观。“克己”是约束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自我的净化与修养。总之,约束、培养、调整自我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己复礼。2、老子(1)老子文化网laozi.net/axt/ 老子道德网laozidaode.net 老子文化论坛cccc.wangzhan8/main.asp(2)史记 老子传记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 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以其修道德而养寿也。老子,隐君子也。 (3)老子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经(即老子)中。其思想以“道”为核心,说明宇宙本质、构成、生灭、变化,提出“道生万物”、“有生于无”,认为道无状无缘,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道法自然”,有本质、规律的含义,提出“反者道之动”,认识到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及转化与运动,但忽视转化的条件和运动的发展上升特征。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进取;主张直觉冥想,绝圣弃智;抨击时政,主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反对战争,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要求回归自然,主张“小国寡民”、“结绳而用”。又有“见素抱朴”、“大音希声”等伦理、美学观点。学说影响深远,为后世各派吸收、阐发。道教奉之为教主,封建统治者曾封之“太上玄元皇帝”称号。【备课札记】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容说课】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群星灿烂、盛况空前,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奇异景观,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活跃的局面。它是一泓活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也有现实意义。导语部分的三个层次,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本节共五目,介绍“百家”中的五家。第一目“孟子、荀子与儒家”。教材介绍了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孟子、荀子,他们的思想和地位。第二目“墨子与墨家”。教材介绍了墨子的生平,讲述了墨子的思想主张和影响。第三目“庄子与道家”。教材首先介绍了庄子的思想,主要介绍了庄子的思想成就,概略地介绍了作为文学家的庄子成就。第四目“韩非与法家”。教材介绍了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他的生平、思想和地位。第五目“吴起、孙膑与兵家”。兵家的代表是吴起和孙膑,本目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思想。本节内容繁多,应化繁为简,突显主题。同时,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史料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初步传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识记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2、引导学生探究百家思想产生原因与影响,使学生认识、正确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能力。3、引入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2、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后的观察、发现,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认识诸子思想对社会转型有一定的意义。2、诸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教学重点】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代表及思想。【教学难点】各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教具准备】1、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课件。2、有关诸子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学时安排】2学时【课前准备】1、诸子百家,你知道哪几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2、诸子百家中,你最喜欢哪一家?为什么?【教学过程】第1学时导入新课导入一:1、交流课前准备1的情况:诸子百家,你知道哪几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生:我知道孟子,常说孔孟之道。生:我知道庄子,读过他的散文生:还有兵家的吴起、孙膑,他写了孙子兵法。师:大家对诸子百家有一点了解。孔孟之道是何“道”?庄子有何“想”?孙子兵法有何“思”?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2、交流课前准备2的情况:诸子百家中,你最喜欢哪一家?为什么?生:庄子。他的散文非常优美。生:韩非。他挺讲究统治手段的。(笑)。生:吴起、孙膑。我羡慕他们生得逢时,英雄有用武之地(笑)。师:同学们对这一段知道得还不少。这些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在那时都被统治者采纳了吗?这些思想流传至今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化传统呢?学完这节内容,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看法。导入二:(多媒体播放录像:百家争鸣)师:影片中谈到了哪几家学派?各派有哪些主要思想?生:议论师:归纳,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多媒体显示)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多媒体显示)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基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学派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兵家吴起孙膑生:孟子的思想有仁政学说,方法尊王贱霸,王道之治;重民。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师:你概括得太好了。那么荀子有什么主张呢?生:“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问题探究师: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们对孔子思想的最大发展是什么?生: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中“爱人”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生:孟子的“仁政”学说的核心就是得民心,因此“仁政”的关键是重民,重民就是顺“天命”。师:你们两位提炼和分析的能力很强。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仁”的基本内容属于道德伦理范围,孟子将“仁”的思想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要求统治者用政权的力量加以规范,作为统治者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生:荀子对孔子“礼”的思想有所继承,但他对法家思想也有所吸取,主张礼法并施。师: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重构了礼法德刑,是儒法结合、阳儒阴法的集中体现,这一政治文化模式的理论设计,长期以来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所采用,谭嗣同因此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多媒体显示)墨子像。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我们要研究墨子的思想,主要参考什么文献?生:墨子。师:他有哪些思想观点呢?生:“兼爱”“非攻”。 “尚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问题探究(多媒体显示)材料1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非攻上)“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材料2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材料3 “墨子唯兼爱,是以尚同;唯尚同,是以非攻;唯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俞樾)(1)材料1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2)阅读材料2、3,怎样才能实现“兼爱”?能实现吗?说明理由。(3)“兼爱”思想与孔子“爱人”思想相比,有何不同?(4)据材料3判断,墨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5)墨子思想为什么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后来为什么又成了绝学?生:(1)“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生:(2)“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即以统治者的是非为是非。这其实也就是“尚同”思想。不能。“兼爱”思想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爱无差等”,要求不分等级、无差别地爱一切人,这实际上具有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作用。但是,在阶级社会,统治者是与人民处在对立面的。生:(3)孔子的“爱人”思想是有阶级性的,墨子的“兼爱”是不分等级、无差别的。生:(4)核心是“兼爱”。生:(5)墨子思想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主要是因为他反映了下层劳动群众的愿望,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师:比如,“兼爱”思想是人民反对贵族们强欺弱、富欺贫、智欺愚的思想的表达。“非攻”是对诸侯间连续的非正义战争的反对,是对大国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而攻伐它国的谴责。“尚力”,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等思想更是反映了小生产者对自身劳动的肯定和对统治者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的反对。那后来它为什么又成了绝学呢?生:(5)因为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也就没有墨家思想存在的土壤环境。师:那汉代为什么不“罢黜百家,独尊墨术”呢?也就是,墨家思想本身有没有问题呢?生:(5)“兼爱”思想无法实现。方法归纳一种思想的兴与衰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外因,有没有现实的需要,统治者的,或是人民群众的;一是内因,这种思想是不是健全的,有没有缺陷。师:道家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是谁?他又提出了哪些思想?生:老子,主要观点有: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辩证法:对立的双方转化无为而治。生:代表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有“齐物”。人生态度是“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师:能理解吗?生:似是而非的。师:谁能帮他解释一下?合作探究庄子的思想生:我试试看。(有点不好意思)。师:说错了也没关系的。我们这是在探讨,允许出错。生:“齐物”就是说,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师:解释得很好啊。请继续。生:他的人生态度是“逍遥”。既然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就不要刻意地改变什么,强求什么,不受任何条件左右,对事物的变化应持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师:这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个人应当追求永恒的逍遥与解脱,不要沉溺于争胜、计较。庄子不看重人在现世中的社会价值,重视人作为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认为人只有进入“无”的状态,才能有绝对的精神自由,才会感受到个体生命存在的自由和轻松,才会体验到生存的真实意义。在关于人生价值的争论中,庄子可算得上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最大。中国自古而今的读书人,“走进书中成一统”,回避社会竞争,形成“软棉条硬似铁”的处世心理,养成孤傲的气质,无不是受庄子的影响。庄子对他所在的那个大动荡时代的人的痛苦境遇体验深切,他始终以哲人的慧识关怀着个体的解脱。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生:天与人“不相胜”。“胜”有四层意思:胜利、打败、比另一个优越、优美的。我觉得在这里是“比另一个优越”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天并不比人优越,人也并不比天优越,天与人是平等的。师:大家赞同他的解释吗?生:赞同。师:你的探究精神我非常欣赏。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老庄人与自然的思想材料1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是以圣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老子第27章)材料2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材料3 “天与人不相胜也”(庄子大宗师)。“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材料4 “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庄子马蹄)请回答:(1)材料1、2、3反映了老庄的什么思想?(2)怎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3)这种思想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4)你怎么看“天人合一”思想?生:(1)“天人合一”的思想。生:(2)老子强调天、地、人最后都统一于自然,强调人道要服从天道,人道要体现和践行天道。庄子说天地人平等无差别。老子:“恒善救物而无弃物”;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生:(3)“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生:(4)这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它是对征服自然思想的反叛,在今天,它对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的做法是一个警示,遵循人与自然各自的规律,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师:讲得真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群英荟萃,百花齐放的时代,还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是被历史选择,还是被时代抛弃,在于是否能跟上历史的潮流。在春秋战国的大舞台上,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纷纷出场,为各国献计献策,大展宏图,下面出场的还会有谁呢?我们下一节课来看。第2学时师:谁能迅速说出儒家、墨家、道家的要代表及其思想观念?生:(积极发言,阐述正确)(多媒体显示)儒家、墨家、道家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观点(多媒体显示)(呈现韩非像)这位是谁?生:韩非子,法家思想的代表。(多媒体显示)“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哪家的什么思想?还有哪些思想?生:法家的法治思想。生:韩非子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是变化前进的。主张变法变革。师:法、术、势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这里的法治思想与今天我们所求的法治思想是一样的吗?生:所谓“法”,就是指法律、法令。所谓“术”,就是指统治的权术。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势力。生:这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握有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师:所以,韩非的“法治”思想在本质上还是“人治”思想,是法对众人,而一人纵法,这一人就是最高统治者。生: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兴奋)。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法,是人人必须遵循的法,是维护大众利益的法。师:对。韩非以雄辩的论证否认了儒家思想可以治国的观点,提出了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之本的观点,坚持要以“法治”取代“心治”。这在两千多年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是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始皇所赏识。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统一了七国、成就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遗憾的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尽管可以帮助秦始皇成就一统霸业,却不能避免秦始皇人亡政息的悲剧发生。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韩非的法家思想的致命缺陷究竟在哪里?韩非的法治思想理论是建立在权术理论之上的,以权术控制法治,本质上还是人治,这是韩非法治思想的第一个致命缺陷。韩非法家思想的另一个致命缺陷是只能严厉处罚违法的臣民,却不能保障守法的臣民不受到非法的伤害。生:我最喜欢兵家了,可惜课本没作为重点内容介绍。(笑)。师:你是不是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啊?(笑)。我今天可以给你提供个用武之地,说说看,兵家有哪些重要的思想?生:吴起具有“文德”与“武备”兼重的战略思想。主张“教戒为先”,加强训练,战斗力是用兵的先决条件。孙殡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主要思想在孙膑兵法中。师:英雄!英雄!(抱拳)生不逢时吧。生:(笑)。(多媒体显示)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参后【习题详解】学生自测表格)课堂小结辩论会师: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如何治理国家,在争霸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儒、道、法三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请三组同学陈述三家主张并进行辩论。生:(代表道家思想)我方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生:(代表儒家思想)我方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反对苛政与严酷刑法生:(代表法家思想)我方主张“法治”,提倡“一断于法”,制定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主持人:现在三家都已经提出了本方的观点,下面请各方代表自由辩论。生1: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生2:我认同的是道家。因为如果像儒家这样,无视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那思想就越来越老化,也就阻止了人的创造力,我想这也是使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生3:我赞成法家思想,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既然决心要治好国,那么国家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改邪归正吗?老虎从小养到大,最终不也是秉性难改,把自己的主人给吃了,又何况是那些坏人呢?如果只会待人温和,那些坏人岂不是逍遥自在,更任性妄为了?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法律呢?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人加以惩罚,这样的做法不就和法家的思想相对应了嘛?生4: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于两个极端: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而道家,不太会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生5: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决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如果说儒家的“仁”和“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生6: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六国的呢?是法治。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因为毕竟每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再说说道家。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但是怎么治呢?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生7: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不见得吧!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管理百姓,做错了事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能被感化吗?生8: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屠刀,即使它能把国家管理好,把人民整治好,但它能管住的只是一个空壳,久之,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刑罚”有所反抗。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把屠刀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时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穿越时空隧道,从春秋战国时代来到当代现实生活,就拿学校来做比喻,你要校风好,难道就要老师上课拿着一把戒尺,谁不认真听课,就猛地一下往他打去。谁做错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严厉地惩罚他吗?不是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更加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变得更坏、更反叛。如果你“无为而治”,虽然到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但中间那段时期,你的校风差得无可挽救,谁也不会再听你说。如果用“仁”和“礼”来教化学生,和他们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主持人:刚才三组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派的主张都很有道理。大家都已经学过了必修1,想必都知道了哪一家最适合当时的形势。其实诸子百家还有很多观点是可以探讨的,如墨家、儒家、兵家对战争观点的不同,儒家、道家、法家对改革观点的不同,儒家内部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等。这些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讨论的结果请自拟题目,写成历史小论文,将在探究性学习成果园地展示交流。今天的辨论会到此结束。【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诸子百家(本节提到的五家)人生价值观及其对后人的影响。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相关书籍。介绍相关书籍。1、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诸子百家思想观念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根据查阅的资料,确定文章主题和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3形成文字,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对优秀文章进行评点。例题剖析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