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僇:同“戮”。 阃(kn)外:朝廷之外。 踔(chu)厉:精神振奋。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士诚寇严州 寇:侵犯B薄上都 薄:迫近C天雨雪 雨:雨水D帝雅爱重之 雅:非常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 国家之事在此一举B濒死者数矣 擅入民居者死C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阃外之事苟利于国D以舍人将亲军 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反侧,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B在新城之战中,李文忠向众将士发誓绝不会贪生怕死。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将他召回并设宴慰劳他。C进攻庆阳途中,李文忠听说大同被元军包围,于是提出将军接受君命在外面作战,可以随机应变。他率领军队大败元军,解了大同之围。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7.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5分)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10分)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8.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5分)9.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篇章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风萧萧兮易水寒, 。夙兴夜寐, 。 ,泣孤舟之嫠妇。 ,少长咸集。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险以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话语的姿态(徐坤)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1)下面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定位于“给小人物画像”,作者以敏锐的发现力,捕捉到了体态与说话的最佳结合点话语的姿态,从而使短短的篇幅,承载了人物一生命运的沉浮。 B小说漫画了一个官场中人的生命历练过程,虽然语带讽刺揶揄,但也暗示出主人公的命运其实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必然。C小说先后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这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从而完成人物形象的完整塑造。D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得益于诸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把人物命运的演进切割得层次分明,层层递转。 (2)小说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五种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都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任选其中三种“话语姿态”,说说它们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3)小说在画横线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试举出两例赏析。(6分) (4)对于第段,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结尾非常精妙,试说明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B.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C.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中国古典家具又渐入佳境了。D.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热烈追捧后,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品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B.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起广大网民关注。C.从南海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是升级海巡船吨位,建立海上警备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D.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 B. C. D.15.请用一句话表述造成“啃老”现象的原因。(6分)中国向来具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家庭观,与社会上的其他关系相比,家庭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的趋势。“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取父母之所有、尽父母之所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子女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父母此时更是欣然接受,即使是那些生活条件不错的子女,父母通常也愿意让他们常回家看看。这就是家庭关系引发的“啃老”现象。 16.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修辞与示例相同。(8分)现实和理想,一个实在,一个浪漫;一个把握现实,一个展望未来;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郭美美在微博上晒名车、名包,引起“炫富事件”;左扬民在微博上曝光自己留学国外一年的艰苦生活,说不拼爹,不炫富,靠奋斗走人生路,从而被网友称为“炫苦哥”。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感悟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许套作抄袭。姓名: 班级: 学号: 考号:长 春 外 国 语 学 校xx第一学期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题纸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2345611(1)1213 147.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5分) 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8.(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5分)答: 9.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5分)答: 10.默写填空。(6分,每小题1分)风萧萧兮易水寒, 。夙兴夜寐, 。 ,泣孤舟之嫠妇。 ,少长咸集。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险以远, 。阅读现代文,完成(2)(4)题。11(2)小说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五种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都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任选其中三种“话语姿态”,说说它们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答: (3)小说在画横线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试举出两例赏析。(6分)答: (4)对于第段,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结尾非常精妙,试说明理由。(8分)答: 15. 请用一句话表述造成“啃老”现象的原因。(6分)答: 1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修辞与示例相同。(8分)现实和理想,一个实在,一个浪漫;一个把握现实,一个展望未来;它们都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17、作文。(60分) 郭美美在微博上晒名车、名包,引起“炫富事件”;左扬民在微博上曝光自己留学国外一年的艰苦生活,说不拼爹,不炫富,靠奋斗走人生路,从而被网友称为“炫苦哥”。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感悟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许套作抄袭。 xx第一学期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2345611(1)121314 A D D C D D B B C B 1. A。B由“原本逐步地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远离,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 由“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可知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2D,“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3D。A项“唯一的”原文为“特定的”。B项原文说“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所以消失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不是“原本的特征丧失”。C项“突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不断壮大的过程”,因而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的是“渐变”。4C 雨:降下。5D 以:凭借。A之:代词的。B死:名词动词。C于:在对于。6“因而被解除了兵权”错。7.(5分)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5分)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8.(5分)拟人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9.(5分)有想象奇特缥缈奇幻的浪漫风格。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意象奇特。神话传说、梦境、自然景象。如“湘君”“清梦”“星河”。10.(6分,每小题1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靡有朝矣。舞幽壑之潜蛟群贤毕至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至者少。11.(1)B(3分)“暗示主人公命运其实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必然”没根据。(2)(6分,答三点即得满分)用眼睛说话:突出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的奋勇和焦灼。用嘴说话:突出茁茁向上的青年艰苦快乐的奋斗。用脊柱说话:突出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与唯唯诺诺。用浑身器官说话:突出深入官场者的圆滑世故。用肚子说话:突出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3)(6分,答两点即得满分,但要注意既要有概括,也要有例证)充满讽刺色彩,幽默而辛辣,如“振动”“幅度”,用词令人忍俊不禁;比喻贴切生动,如“蚌壳”“七月怀胎的妇人”,形象刻画出初出茅庐的青涩、艰难,以及志得意满后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对偶、反复等整句运用,着力铺陈,像“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把圆滑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4)(8分,答一点得3分,两点6分,三点8分)人物角度:这一笔,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形象更完整丰满,更有典型意义;主题角度:使文章主题得到拓展,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深刻辛辣,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情节结构角度:结尾的这个交待使小说的结构更完整。12. B(3分)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应为不负众望。B.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正确。C.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对象指人,这里误指家具。D.呼之欲出:指画得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用来指立体报纸,使用对象不当。13. C(3分)A.不合逻辑:“食品、药品和日杂零售”不能并列。B.语序不当:“高度”应放在“关注”之前。D.“建立”“登记”不搭配。14. B(3分)雕像整体造型她沉思的情状给观赏者的感受。15. (6分)中国“啃老”现象由传统家庭关系造成。16. (8分,创新话题2分,句意2分,句式2分,修辞2分)阳光和阴影,一个明亮,一个暗淡;一个驱散阴霾,一个带来阴凉,它们都是多彩生活的画笔。17.作文(60分)立意:树立自立、拼搏的人生观、价值观。译文:李文忠字思本,是盱眙县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他的父亲李贞带他在乱军中辗转,好几次差点死去。这样过了两年才在滁阳见到太祖。太祖见到他很高兴,把他当儿子抚养,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以舍人的身份率太祖的亲兵,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张士诚侵犯严州,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他派出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将驻守三溪,李文忠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烧毁敌军营寨。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率二十万军队攻新城。李文忠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李文忠召集诸将发誓说:“国事成败在此一举,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骑兵,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太祖十分高兴,把李文忠召回身边,终日设宴慰劳他。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进攻余杭。余杭的守将是谢五,李文忠告诉他如果投降,就答应不杀他。于是谢五请求投降。诸将要求杀谢五,李文忠没答应。军队在丽谯宿营,李文忠下令说:“谁擅入百姓家就处死谁。”一个士兵借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城里就安定下来。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攻元军,一直迫近上都,元帝吓得逃走。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军驻扎太原,听说大同被围,形势危急,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命来攻元军,营外的事如对国家有利,我们可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围,形势危急,我们应趁便救他们。”于是率军出雁门关,驻扎马邑,打败元军的小股军队,进军到白杨门。天下起雪,军队本已宿营,李文忠又命令向前移五里,把积水阻住坚守。天亮时,元军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二支部队迎击,和元军殊死作战,他估计元军疲劳了,才派出精兵从左右攻,大败元军。李文忠沉着宽宏,没人能猜测他的心机。他作战时精神振奋,越遇强敌越充满勇气和力量。他喜爱学习,通晓经书大义,写的诗气势雄伟,不同凡响。起初,太祖在应天定都,因为军队增加供给不足,就增加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百姓请求,最终得以减少田租。他解除兵权回家后,谨慎像个儒生,太祖喜爱和器重他。他家有许多门客,曾因门客的话劝皇帝少点诛杀,又劝谏皇帝不要东征日本,并说宫中宦官太多,因此逐渐与皇帝心意不合,不免受到皇上谴责。洪武十六年冬天生病,皇帝亲往探望。第二年三月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