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31691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2.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2.2.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 2.2.1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如图中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如图中处。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 ,都是由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山脉。 (2)向斜成山的原因: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成为山地。 (3)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预习交流 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线被侵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提示: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相反,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会形成盆地或谷地。断层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侵蚀后会形成沟谷、河谷。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活动与探究 材料: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经研究、推断,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此后,伴随着新研究结果的出现,在大陆漂移学说基础上,继而推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下面是板块相对运动三种情形示意图。,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结合材料探究: 板块边界有生长边界、消亡边界两种类型,请画简图表示。 图甲表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图乙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图丙表示板块内部张裂运动。分别举例说明上述板块运动形成的地形。 提示: 图甲: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图乙:常形成深邃的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图丙: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千米,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千米,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1)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 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 B. C. D. (2)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 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 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3)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 太平洋西部岛弧 北美大陆西海岸 北美大陆东海岸 南美大陆东海岸 A. B. C. D.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总体上看,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震源深度都小于100米。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第(2)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由此可知图中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即为板块的边界,根据板块的边界形状判断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第(3)题,考查世界六大板块的位置及边界。太平洋板块西部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的;北美大陆西海岸的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形成的。而北美大陆东海岸和南美大陆东海岸位于板块内部,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1)C (2)D (3)A,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判读要点 (1)板块的范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板块都包括大陆和海洋,如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 (2)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沟、海岭、断层、造山带。 (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如红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小,如地中海。 (4)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主题二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地形的原始形态为山岭。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地形的原始形态应为谷地。但是我们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和向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1)结合材料探究: 为什么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当岩层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背斜和向斜,若岩层不完整应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图中A、B两处哪一处为背斜? 提示: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向斜区的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褶皱形成后,在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形发生逆转,背斜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反而成为山岭。 当岩层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上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所以A为背斜,B为向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材料二:研究地质构造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背斜构造找油气,向斜岩层蓄水好;开凿隧道走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点;泉水出露顺断层,工程建设避断层;矿难瓦斯储背斜,透水事故看向斜。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结合材料探究: 为什么“背斜找油,向斜找水”? 为什么要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隧道工程为什么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有泉水出露的可能是哪一地?在a、b两处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哪一处?易发生透水事故的是哪一处? 提示:背斜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向斜岩层底部低凹,易汇集水。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固态矿产,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故应在向斜构造处钻探。背斜构造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甲、乙、丙、丁四地,丁地为断层,最可能有泉水出露;a处为背斜构造,瓦斯气体易发生聚集导致爆炸事故;b处为向斜构造,易汇集地下水,导致透水事故。,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下图是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甲、乙两处能找到石油的是 。 (2)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处还是乙处?并说明理由:,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利于储存地下水。第(2)题,隧道应选于背斜构造处(甲处),从受力看,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顶部不易坍塌;从地下水的流动来看,背斜处有利于排水。 答案:(1)甲处 (2)甲处。从受力看,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顶部不易坍塌;从地下水流动看,背斜处利于排水,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当堂检测,一,二,2.地形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区别 地形指地表形状和地貌的总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是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的一个单元叫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断层的组合类型是地垒和地堑。,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1.下图为某岛屿形成过程示意图。影响该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积岩层受挤压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内力作用。 答案:B,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2.板块构造学说是研究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它可以有效地解释地壳运动的机制与世界上主要地貌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为六大板块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的下面,往往形成深海沟和岛弧链 在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海沟 A. B. C. D. 解析:海沟和岛弧链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 答案:A,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3.下列四幅地质构造图中,表示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 A. B. C. D. 解析:图中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为地堑,为向斜山,为地垒。 答案:C,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4.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该开口上(如下图所示),观察泥盖发生的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火山喷发 D.板块的运动 解析:由材料知,泥做的锥状模型为火山锥,漏斗口为火山口,水从漏斗口喷出模拟了岩浆从火山口喷出的过程。 答案:C,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5.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的名称。 A ,B ,C ,D 。 (2)在地貌上,D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外力 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C、D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 (3)断层线处易发育成沟谷河流的原因是什么? (4)若在C、D两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处。,问题导学,1,2,3,4,5,当堂检测,解析: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两大类,褶皱包括背斜、向斜,断层的组合包括地垒和地堑。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地壳下沉,外力作用沉积就会形成上覆岩层。地质学上强调“背斜找油,向斜找水”。 答案:(1)地堑 地垒 向斜 背斜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面隆起,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3)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