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29168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解析:材料中“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选项中的政策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答案:A2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解析:材料中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起来反对苏维埃”是因为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故选B。答案:B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解析:结合两个政策中关于农业问题的规定,然后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余粮收集制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都是先保证国家的需要,然后才是农民的需要。答案:A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资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据“需要有粮食和燃料”可判断此项政策实施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故答案选B。答案:B5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千米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时期的经济。题干所反映的是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答案:D6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将材料所述情况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正是这种工业化道路的体现。答案:B7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A列宁 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拥有核弹”,这个人应该是斯大林,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答案:B8下列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不是计划经济模式。C项是它们的共同点。答案:C9.右图中的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这件事可知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改革的内容,答案为B。答案:B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B项错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经济领域的重工业方面;C项不正确,苏联改革最先从赫鲁晓夫开始;D项不属于苏联改革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11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答案:B12“虽然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后归于失败。”这是对二战后苏联哪位领导人经济改革的评价()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戈尔巴乔夫对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由于他仍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以致经济改革失败。之后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以失败而告终。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材料四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并实施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6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抛弃了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对苏维埃的不满”和“余粮征集额的增加”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先明确后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天”即可作答;第(4)问需要高度概括材料,提炼出关键信息,注意语言要简练。答案:(1)应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领导人:罗斯福。特点:国家干预经济。(2)反映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的:余粮收集制。取代:固定粮食税。(3)取代:新经济政策。原因: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做法:剥夺农业,发展工业。领导人:斯大林。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苏联留下什么?苏联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10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的角度回答。答案:(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