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9 戊戌变法(二)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28936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9 戊戌变法(二)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9 戊戌变法(二)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9 戊戌变法(二)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9 戊戌变法(二),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戊戌变法的高潮和失败,1.百日维新高潮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诏书,宣布变法。,答案,明定国是,(2)内容,答案,冗员,农工商业,商会,财政,八股,大学堂,海军,(3)评价:新政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 的支持,但是变法措施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和定宪法等内容。 2.戊戌政变失败 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 ,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 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答案,开明地主,戊戌政变,京师大学堂,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深化探究,思考 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史实论证三则材料的观点。,答案 (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思考 (1)材料四是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答案 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要义”:日本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答案,(2)据材料,思考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 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思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历史认识,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实际上比维新派的宣言落后了?其原因是什么? “百日维新”的措施中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重点精讲,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人民版),教材互补,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历史认识,二、戊戌变法的意义,1.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 运动。 2.影响 (1)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 形成。 (2)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起到了开阔眼界、 的作用。,思想解放,答案,知识分子,解放思想,(3)近代文化和 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 城市,人们的认识空间空前扩大。 (5)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戒缠足、 等运动风起云涌。,教育,内陆,兴女学,答案,深化探究,材料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思考 材料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 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答案,评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般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三、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学法指导,归纳总结,戊戌变法带给我们的思考:(1)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2)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从麻木中觉醒,积极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3)维新派宣传的西方民主思想为更多的人接受,对封建思想文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4)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首次提出了全面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方案,是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必要步骤。(5)变法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做了正面的准备,也留下了反面的教训。,重点精讲,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归纳总结,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涉及领域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3)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的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4)从内容上看,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表明光绪帝变法的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返回,1.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实践阶段,A项为最佳答案。,A,解析答案,反馈训练区,1,2,3,4,5,6,1,2,3,4,5,6,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提倡士民投资设厂 C.废八股,学西学 D.裁汰绿营,解析 从选项看属于经济类的措施只有“提倡士民投资设厂”一项。A、C两项为文化教育措施,D项为军事措施。,B,解析答案,1,2,3,4,5,6,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 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等。,C,解析答案,1,2,3,4,5,6,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的内容涉及政治体制的是( )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议院 C.制定宪法 D.实行君主立宪,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维新派的政治思想主张与“百日维新”措施的差异,光绪帝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和“君主立宪”的主张。,A,解析答案,1,2,3,4,5,6,5.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解析 D项中“好头颅六个凭空送”是指戊戌政变中被杀的戊戌六君子,故选D项。,D,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2,3,4,5,6,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此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答案 观点: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其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维新变法运动。,答案,1,2,3,4,5,6,(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答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答案 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答案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答案 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