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7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27800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7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7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7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17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3(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专题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专题二19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四大成就及影响1成就: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2影响(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电气产品的涌现,发展了电力工业,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垄断组织。(2)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飞跃。(3)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4)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专题三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美术流派美术流派时代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表现人的感情,运用色彩和笔法强调画面的完整和统一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印象画派19世纪中叶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凡高向日葵强调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立体画派)反传统、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多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专题四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认识1背景(1)社会根源: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出现用抽象思维取代具体感受的哲学和社会思潮。(3)政治根源:世界大战、“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精神扭曲。2特点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少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的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美术领域: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3影响(1)现代主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2)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专题五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了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考场抢分攻略通过对高考阅卷中常见问题的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较为规范的答题程序,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答题,可以有效避免失误。一、通观全卷试题,确定答题顺序首先,试卷一发下来,都有5到10分钟浏览试卷的时间。大家不要小看这几分钟时间,谁能利用好,谁就能取得先机。很多考生拿到试卷后就是按照顺序看题目,甚至迫不及待地动笔答题,这是不科学的,而且提前答题也是不允许的。考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通观试卷,了解题目、分值分布的情况。看看哪些题目自己比较熟悉一些,哪些可能有难度,先在心里确定一个大概的答题顺序。有些同学认为,试卷的题量是一定的,答题的时间也是一定的,先做哪些题和后做哪些题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答题的顺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合理的答题顺序可以为你带来更高的分数。大家可以想一下在平时的考试中,每次都会有考生来不及做完所有题目,原因大多是在难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在浏览试卷期间,看到自己非常熟悉的题目,可以选择先做。先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自己熟悉的题目做完,然后主攻难题。二、统筹安排时间、各个击破试题在答题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全卷总分为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这样分到历史学科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而考生需要解答的历史学科的试题有12道选择题(每题4分)和3道非选择题(1道25分的必修题、1道12分的必修题和1道15分的选修题)。如果选择题每题用时两分钟,只能为非选择题留下26分钟的时间,这样肯定是比较紧张的。而解答政治、地理学科的试题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只有统筹安排答题时间,才能保证将所有会做的题目都解答出来。下面为考生提供几点建议。1做选择题时一定要眼快、心快、手准所谓眼快,就是快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大意;所谓心快,就是快速提取信息,作出判断;所谓手准,就是要根据选出的答案准确地填涂答题卡。建议考生将所有的选择题做完时一并填涂,而不要一题一填,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填涂答题卡时,一定要保证题号、选项位置准确,否则就会功亏一篑。2答题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为什么有些考生答题总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没有弄清设问的要求。设问不单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往往是“题眼”所在。设问有规定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等特点,可以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审读设问时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包括:试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不同试题的设问千差万别,有只设一个问题的,有设多个问题的;有直接设问,也有间接设问;有归纳概括型的,也有论证分析型的。不同类型的设问,有不同的答题模式。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若看不清设问的要求,审题时“差之毫厘”,往往会导致答案“谬以千里”。3要揣摩赋分的意图高考是一次重大的选拔性考试,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每年高考试题的命制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说每一道高考试题的命制都凝聚了多位专家的心血。甚至试题的每一个分值,都有其深层次的含义。一般来说题目的分值反映了这个题目答案要点的数量和详略程度,我们可以从分值中大致了解的命题意图。如某道题目给了3分,而有些考生只答出两点,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是漏掉了某个要点。4答题时要做到层次分明,要点清晰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阅卷人员整天对着电脑阅卷,疲劳是难免的。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注意分清层次,就不利于阅卷人员从中找出得分点,也就不利于获得更高的分数。三、检查试题答案,避免出现失误如果时间宽裕的话,考生一定要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需要检查,文科注重的是第一感觉,没有什么好检查的。其实不然。有些同学可能看到过这样一个题目: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指什么()A变法 B革命C民主 D科学很多同学选择的是民主,因为大家都认为“民主”是近代中国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大家都非常推崇。其实如果我们把“民主”代入到题目之中就会发现,它是不符合题意的。因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崇民主,而封建保守势力则是极力反对的。而“变法”“革命”代入到题目中去更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科学”。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能用代入法来检查的试题。当然检验的方法还有很多,绝不是只有代入法一种,这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自己在检查的时候很难检查出什么问题,而让别人来看则效果就不一样了,同样,我们看别人做的试卷时,也比较容易看出错误之处。这实际上告诉我们,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回头检查的时候还是按照做题时的思路,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能换个角度再去思考,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